国宝中的华夏|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之王-后母戊鼎》

原题:凌剑箫风眼中的国宝-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之王-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宝中的华夏|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之王-后母戊鼎》

国宝中的华夏|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之王-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国宝中的华夏|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之王-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

国宝中的华夏|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之王-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喜欢吃各种食物的神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国宝中的华夏|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之王-后母戊鼎》

国宝中的华夏|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之王-后母戊鼎》

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亦是已发现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

国宝中的华夏|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之王-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国宝中的华夏|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之王-后母戊鼎》

国宝中的华夏|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之王-后母戊鼎》

国宝中的华夏|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之王-后母戊鼎》

国宝中的华夏|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之王-后母戊鼎》

国宝中的华夏|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之王-后母戊鼎》

国宝中的华夏|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之王-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中国高超的铸造水平。

重要提醒:如果您的摄影图记也想发表到今日头条,请电脑登录网站【tuyouhuaxia.com】直接发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