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遗迹为证:梁山好汉征方腊只阵亡三人 另有两人在抗金时牺牲

蔡东藩先生是杭州人(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临浦,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市萧山区)),十四岁就考中了秀才,他写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实际就是通俗版的中华通史,他也因此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据蔡东藩先生以一个当地人历史学家的双重身份考证,并以西湖遗迹为证,得出一个结论:梁山好汉在征方腊的杭州战役中只死了三个人,然后就纷纷解甲归田了。在其后的抗金战争中,又有两位梁山好汉牺牲。这样看来,梁山好汉可不像《水浒》中写的那么不堪,宋江似乎也挺讲义气。

西湖遗迹为证:梁山好汉征方腊只阵亡三人 另有两人在抗金时牺牲

蔡东藩先生说:“小子生长古越,距杭州不到百里,时常往来杭地,访问古迹,那城内果有张顺祠,曾封涌金门内的土地,城外又有时迁庙,西子湖边,又有武松墓,想必定有所本,不至虚传。”而且蔡东藩先生特别强调:我演述宋史,都是以正史记载为依据,即使其中掺杂了一些正史没有记载的,也必然是我亲见亲闻,虽然不能说件件确凿无疑,但却绝不敢瞎说。

西湖遗迹为证:梁山好汉征方腊只阵亡三人 另有两人在抗金时牺牲

那么水泊梁山究竟有多大。宋江领导的梁山军究竟有多少人呢?咱们来看纪录:“梁山泊在郓城、寿张两县间,山形突兀,路转峰回,周围约二十五里。冈上恰有一方旷地,足容千人居住。冈下有泊,可汲水取饮,虽旱不干。古时本名良山,因汉梁孝王出猎于此,乃改名梁山。”这样看来,梁山就是一个长宽六七里的平顶小孤山,水泊就是一个可以旱季不干可以取水小水泡子,而梁山上最多也就能有一千多人——再多了就会“挤破梁山,喝干水泊”了。

西湖遗迹为证:梁山好汉征方腊只阵亡三人 另有两人在抗金时牺牲

在蔡东藩眼里,宋江是个好人:这宋公明既没有偌大家私,山上又没有历年积蓄,教他如何替着天,行着道?他无非四出劫掠,夺些金银财宝,作为生计。不过他所往劫的,多是富而不仁的土豪,及多行不义的民贼。看来宋江真的是个劫富济贫的真好汉,而且手下也没有十万大军,等到梁山扩充到数千人的时候,就已经住不下了,只好去攻城略地,但是却遇到了张叔夜的埋伏,一仗下来,只有宋江吴用、阮氏三雄、张横张顺、童威童猛、武松柴进等少数人突围,其他兄弟都成了张叔夜的俘虏。

西湖遗迹为证:梁山好汉征方腊只阵亡三人 另有两人在抗金时牺牲

一看众兄弟大半被捉,宋江急得号啕大哭,要带着剩下的兄弟找张叔夜玩儿命。但是智多星吴用不同意:“张叔夜可不好对付,而我们要是真的死磕到底,那被俘的兄弟可能会被他斩首(读者诸君想必还记得卢俊义那个噩梦:一百零八条好汉被嵇康杀了个干净,而张叔夜恰好字嵇仲,还有个许褚字仲康。可见卢俊义噩梦不是没有由来)。”于是吴用就去洽谈招安事宜,因为梁山好汉没有什么杀人屠城(那是施耐庵替宋江干的)的暴行,所以双方的谈判气氛很融洽:被俘好汉全部释放,宋江武松等人接受招安。

西湖遗迹为证:梁山好汉征方腊只阵亡三人 另有两人在抗金时牺牲

招安之后,宋江等人在大将王禀(好人,在抗金战争中固守太原,身中数十枪,力竭投河殉国)的带领下去打杭州,武松断臂擒获了方腊手下大将方七佛(《水浒》方貌原型),而张顺战死涌金门,刘唐中了埋伏力战而死。只有时迁死得比较冤枉:他已经趁夜黑爬上城墙,但却被守军用一条假蟒蛇吓得掉下来摔死了。

西湖遗迹为证:梁山好汉征方腊只阵亡三人 另有两人在抗金时牺牲

于是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把张顺当做了涌金门土地,还给时迁建了庙,这些遗迹蔡东藩先生都亲眼所见。而武松墓之所以留在杭州,是因为在攻克杭州后,宋江武松等就去找王禀:“我们打不动了,所以就不跟你去打睦州了,我们还是解散各回各家吧。”武松连王禀送上的金银都没要:“我却不要。我看西湖景色甚佳,我恰要去做和尚了。”于是武松后来坐化杭州六和寺,当地人专门修墓立碑纪念。而没有解甲归田的大刀关胜和双鞭呼延灼一直跟着张叔夜进行抗金斗争,最后双双牺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