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那些失眠的诗人们

春夜,那些失眠的诗人们

虽说“春眠不觉晓”,但遍观古诗词,在春天的夜晚,诗人们中间有孟浩然这般好睡眠的其实并不多见,更多的诗人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音”(《春夜喜雨》),听着窗外的淅沥春雨,想着农耕有望,心忧黎庶的杜甫开心得睡不着;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同样听着一夜春雨,想到国事家愁,志不得伸的陆游忧愤得睡不着;

半檐斜月人归后,一枕清风梦破时。无奈梨花春寂寂,杜鹃声里只颦眉。”(《春夜》)斜月低挂、杜宇声声,想到梨花满地,青春易逝,半夜醒来孤寂无侣的朱淑真伤心得睡不着。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幽隐的玉笛声随着夜间的春风吹遍了洛阳大街小巷,也勾起了无数人的思乡之情,客居洛城的李白被乡愁折磨得睡不着。

……

春夜,那些失眠的诗人们

睡不着的诗人们,除了在床上辗转反侧和吟诗外,还各找乐子打发时光。

有饮酒赏花,歌舞娱乐的——“薄薄春云笼皓月,杏花满地堆香雪。醉垂罗袂倚朱栏,小数玉仙歌未阕。”(五代·刘兼《春夜》);

有起身出户,月下散步的——“幽人春望本多情,况是花繁月正明。竟夕无言亦无寐,绕阶芳草影随行。”(五代·徐铉《春夜月》)

有相伴孤灯,枯坐终夜的——“儿女齁齁鼻息声,虚堂谁伴一先生?春寒夜静灯花落,数尽残更睡不成。”(杨万里《春夜孤坐三首其一》)

春夜,那些失眠的诗人们

有人也许要问了,为何会有这么多的诗人在春夜难以入眠呢?北宋王安石有一首《夜直》诗,写的是春夜拂晓时分他在宫廷大内值夜班的情景,貌似从一个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诗云: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关于这首诗,有人说它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有人说它是一首怀人爱情诗,且不去管它;重要的是,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王安石在诗中给出了自己一夜未眠的原因——“春色恼人”。这儿所谓的“恼”,不能作普通的“恼恨”理解,而是“撩拨”的意思。诗人认为,自己正是被这无边的良宵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

这真是一个清新独特的解释……不过细想,似乎也还颇有些道理。春天生意萌动,万物复苏,景色十分美好却又短暂易逝,所谓“伤春悲秋”,人在这个季节本来就容易变得感性起来,何况是敏感的诗人,何况又是在万籁俱寂的春天的夜晚——春夜的美好自然更加毋庸置疑,君不见苏轼有诗云:“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在这样的夜晚,敏感的诗人们春心萌动,“浮思闲念纷无数,飞絮游丝遍八荒。”(杨万里《春夜无睡,思虑纷扰》)思绪飞扬一发而不可收拾,想多了,睡意自然全消矣!

春夜,那些失眠的诗人们

1923年,年轻的作家郁达夫写出了他的小说名作《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描述了沪上一个孤独落魄的底层文人的失意与苦闷,有着诗一般的语言与氛围,读之令人不觉“沉醉”其中。我特别喜欢这篇小说的名称——春风沉醉的晚上;想来,若非深具诗人气质(多半也曾春夜失眠)的郁达夫,旁人断然想不出如此美妙的题目!

春夜,那些失眠的诗人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