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開始打卡一度非常流行,我在2017年創建過打卡社群,旨在通過社群結伴,挑戰自我的惰性,培養自己難以堅持的習慣。
剛開始大家勢頭還挺足的,過了一兩個月,大家逐漸對自己的要求放鬆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罰錢,隨著次數的增多,大家也就無所畏懼。有的甚至直接放棄了計劃,逃之夭夭。打卡群失敗。
最近我又碰到社群打卡這個話題了,有個做少兒英語的朋友想提高群內的活躍度,問我採用打卡方式能行嗎?
雖然從我自身和一些朋友社群反應的情況來看,打卡簽到這種方式失去了以前的魔力,但也不排除一些創新形式的成功。
- 陸陸續續看到很多app採用的打卡機制來激發活躍:騰訊簽到可換取優惠券等以及獎品。
- 京東金融,ofo打卡,都是借早起打卡隨機分配獎金
- 區塊鏈領域的公信寶網易星球登錄增加算力換各種幣
- 早前的移動聯通電信運營商、咪咕音樂登錄打卡換流量
社群打卡一般是長期並且很繁瑣的過程,對於主題明確,統一打卡內容的群,最重要的是按照時間軸,做好縱向的管理分配。
打卡活動,包括選題,公告,點評,收集,評優等各方面的工作,需要社群運營人員從打卡活動中收集,再到社群導師的點評,和反饋,還要持續的激勵大家不斷打卡。
想要利用好社群打卡促進社群活躍,這就需要具備以下幾個要素
針對內部運營人員
1.模板化提高效率
社社群管理團隊需要在日常打卡活動中總結和編寫執勤人手冊和頒獎流程手冊,對執勤的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說話的套路進行總結,並提供可視化的套路模板,執勤人只需要參考即可,這樣可大大減少運營人員面對問題的處理時間,提高效率。
2成員高度的責任感
參與打卡活動的運營人員需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而且因為每個環節都有很明確的分工,從開始的選題,公告,收集,到後面的評選,評優,都要很明確的責任意識。
針對用戶
1.打卡週期適當調整,不宜太長
一般每輪無每輪之間相隔5-7天,期間收集總結,舉辦頒獎禮,組建新群,彙報項目,這樣的節奏比較緊湊。
2.打卡淘汰制增加緊迫感
打卡群採用淘汰,調組制,每隔一個月就會調整群員進出,均需要手動操作。增加危機感
例如:某寶寶英語群引導用戶朋友圈分享打卡,分享打卡有獎勵,發送朋友圈打卡可領線下繪本與筆記本等禮品;到後期不跟讀打卡,不學習的家長,將被取消學習機會,(讓用戶產生緊迫感)
3.學會利用攀比心理
通過視頻的形式發送已有用戶的學習成果,讓用戶看到差距,在目前教育普遍焦慮的時代,很容易讓用戶產生攀比心理,和自己不學就要落後的焦慮感。
4.課代表機制:(學員自己管理、職責分明,增強組織感)
課代表首先都是熱心用戶,主要負責的是群內的秩序,活躍社群氛圍。
這就相當於在用戶自己人裡選出一個代表,代表一方面認同商家,另一方面也有著和用戶一樣的經歷。因此課代表在用戶群裡面有一定的威望,而且有課代表來管理群秩序的話,可以減少班主任的工作量。
社群打卡是提高社群活躍度的一種手段,它需要和內容想結合才能長久持續,目前在教育行業,社群打卡應用的較多。總之還是那句老話,同一種形式有人做活,有人做敗,執行力和創新力缺一不可。
更多互聯網動態、社群玩法、自媒體平臺運營技巧、微信引流裂變,歡迎到“社群研究院”來看哦~
閱讀更多 社群研究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