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客情怀|果中贵族 盐水滩上的“红宝石”

一块八百里地,独一无二的盐水滩,曾经是一片盐碱、沼泽,荒无人烟,而今荒地变成良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耕耘了这块肥沃之地,盐水滩上的“红宝石”——祖辈传承下来,世世代代种植的西红柿,而今也名扬省外。

宗客情怀|果中贵族 盐水滩上的“红宝石”

今儿的主角——陕西富硒西红柿,这类西红柿品种众多,水土因素是西红柿品质保障的基础,在种植过程中,方法、作物、技术,全方位把关一个都不能落下。

因此,不得不提及的便是这块能够生长“红宝石”之地的历史变迁。清朝中晚期时期,当年湖北大灾难爆发,我们的祖先只能背井离乡,一路乞讨来到此地,一眼望去,荒无人烟。同行的乡亲们大都拖家带口,无疑都面临着生存问题。那时候当任的泾阳县令,下定决心带领难民开辟荒滩,辛勤劳作之下,荒滩成了良田,从此先人们在这里扎根发芽,续往开来。

宗客情怀|果中贵族 盐水滩上的“红宝石”

而我,幸运地出生在新中国,幸运地与这片圣地结缘,与“红宝石”结缘。

父母年事已高,而我却偏偏打小调皮,不好好读书,小学两年级便辍学在家,年幼12岁的我并没有独自谋生计的能力,帮父亲在菜园里打点。虽然年迈的老父亲是个半残疾,但是个种菜的能手,在生产队的时候被称作“菜官”。大包干以后,大队成立了一个科研技术站,父亲又去那里管理技术,不料一次意外,父亲的一条腿摔坏了,从此以后父亲落下残疾。家中的脊梁瞬间塌了,看着父母无助的眼神,我的鼻子酸酸的。

因家中变故,我毫无选择挑起了家中的重担,也开始传承种植技术。掌握了父亲传授的老祖宗种菜的技术,又赶上80年代“四个现代化发展”,我买了农业科技种植书,只有小学二年级相当于文盲的我识字成困难,于是翻读字典,农村有句老话,叫“淘字”。 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总算是掌握了这门种植技术。

那时候关于“红宝石”的记忆:西红柿,红得发亮,纯天然绿色无污染,口味甜沙!当时离我们10公里处有个飞机零件厂,西飞工业园区上班族大都是购买我们的西红柿,尝过且都好奇问道:“你们这儿的西红柿怎么这么好吃?和别的西红柿有不一样的味道”。打从那时候起,他们的疑问也给我带来莫大的好奇心。

寒来暑往,我渐渐长大,父亲走了,仿佛天塌了下来,留下我和母亲相依为命。改革开放,国家资助农民建温暖大棚蔬菜、四季蔬果,我也承包了大棚,最初都是种大田蔬果,大多数都使用化肥种植,渐渐地,蔬果失去了原有传统的味道。我便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找回最初的味道?

宗客情怀|果中贵族 盐水滩上的“红宝石”

于是,我着手准备深造,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从零开始学习什么是有机肥,化肥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果蔬的影响。于是,在新科技注入下,反复实验,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这块盐碱滩便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财富,盐碱地里含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自然钾,结合依靠新科技将牛羊的粪便菌种发酵成有机肥,使用地下杀虫杀菌古法,使之天然无残留,西红柿光泽亮丽,肉质细腻。许久以前西红柿在棚里结5棚果,而经过努力实验,现在西红柿可以结14棚果,泾阳蔬菜大县在当地像是炸开了锅,富硒西红柿成为当地“大红人”。

在当地有一个说法,西红柿堪称万能蔬果,什么蔬菜都可搭配,烹饪手法可简单可复杂,凉拌白糖、做汤、番茄酱、生食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

宗客情怀|果中贵族 盐水滩上的“红宝石”

富硒西红柿,镶嵌在这块神奇的盐碱地上的健康“红宝石”,作为传承人,也希望将这一特色传递到千万家,让更多人领略它的美,品尝它的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