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如何才能避免“大企业病”?

本文选自著名企业咨询顾问舒瀚霆的《瀚霆研习会》

前阵子诊断工作坊茶歇时,有位老板忍不住吐槽:

自己的公司明明才100人不到,为什么管理起来如此棘手?比如,一个简单的节日促销活动计划,市场部、销售部的经理均已知晓,可大半个月过去了,居然还没动静!经过设计部时,随口问了员工,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有这回事;追问负责执行的主管后才了解到,原来活动预算出来后,还在一步步走流程……

相信这位老板的遭遇,也是不少中小企业老板的困扰:企业虽小,层级过多,分工精细,沟通成本偏高,工作流程愈发复杂;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拖字诀”流行,决策与执行速度往往跟不上市场节奏变化,不赚钱的员工越来越多,老板沦落成“火车头”,独自扛起了“养活全公司”的责任。

最终老板的状态:累,还不赚钱!

瀚霆老师认为,这种现象就是典型的“没有大企业的命,却得了大企业的病”!究其本质,是因为中小企业的老板们,尚未清晰“经营与管理”的区别及其适用情况。

-1-
经营与管理的区别?

经营和管理是企业生存的两条腿,虽密不可分,但仍有清晰区别。

从本质与性质上来看

经营实则为“做决策”,属战略性,涉及企业的全局和长远发展,解决“发展方向与做什么”;管理是“执行决策”,属战术性,主要关注的焦点在企业内部,解决的是“如何做”。

从目的上来看

经营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即尽可能以最小的资金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关注焦点在“开源”,特点是“对外”,追求从企业外部获取资源和建立影响;管理追求的是提高经济效率,即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产出,关注焦点在“节流”、成本控制,特点是“对内”,强调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建立秩序。

从对企业经营者的要求上来看

经营是扩张性的,要积极进取,善于抓住机会,胆子要大,决策与执行要快;管理是收敛性的,要谨慎稳妥,要善于评估和控制风险。

简而言之,经营和管理就如“开源”与“节流”,两者看似矛盾,实际却在企业经营中共生共存、相互统一。

- 2 - 经营和管理有高低之分吗?

清晰了两者区别后,对于企业经营者们又有什么意义呢?经营者们应该是侧重“经营”还是“管理”?

关于该侧重经营还是管理,瀚霆老师认为,首先两者并无高低之分,与其一锤定音,不如说要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与规模而定,即:在不同规模的企业里,经管和管理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大企业要重管理轻经营,小企业则重经营轻管理。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生存第一,发展第二,因此,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成为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第一要务”。

然而,中小企业最大的缺陷和最大的优势,都是“小”。因为小,所以缺乏足够的实力与资本,来与大企业的多元化、大资本竞争作抗衡;也正因为足够小,所以具备“灵活”“反应快”的特点,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快速做决策,灵活应对变化。这个与“经营”的本质、目的与对经营者的要求是高度契合的。

同时瀚霆老师建议,中小企业经营者在部门设置、团队分工上,不必过分追求精细化,与其选择“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如采取“回归扁平化+三个坛子两个盖子”的方式,能更快速有效地提升团队作战能力与单个成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保持目标一致。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经营”比管理更重要!

而大企业规模体量通常较大、较成熟,部门多且分工细,这时企业的运营需要通过计划、执行、控制、考核等管理手段来实现,因此,“强化内部管理”“强化组织结构”已是必要且重要手段,从这个视角上看管理比经营更重要。

无可否认,每家大企业都是由小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在企业规模尚小,需要做大做强阶段,必须先关注经营,抓住机会快速决策快速执行,大胆试错,小步快跑,重在广开源、提效益;在企业发展至一定规模后,管理要跟上,注意各项成本与风险控制,避免“指缝”中漏掉太多利润,重在节流。

简而言之,经营是龙头,管理是基础,管理为经营服务,经营需要管理去落实,二者就如企业中的“阴”与“阳”,相辅相成。

- 3 - 中小企业如何才能避免“大企业病”?

了解了中小企业要重经营之后,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避免“大企业病”呢?

这得先从“患病原因”开始了解。

普遍来说,大企业信奉的是“管理出效益”,并且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目前的中小型企业老板和高层领导,或是从大企业跳出来创业或担当高级职业经理人,或是盲目崇拜“大企业的管理模式”,于是,在频繁外出学习后,选择对大企业的管理模式“照葫芦画瓢”,希望能强化内部管理,殊不知是邯郸学步。

瀚霆老师认为,这是非常可惜且可悲的“选择”,因为已经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的生存之本。对此,瀚霆老师建议,中小企业经营者清晰并回归当下的身份,是避免大企业病的首要任务。

同时,针对开篇提及的沟通成本高、因流程与层级多导致的“拖字诀”流行等大企业病状,瀚霆老师建议,可进行组织扁平化后,通过“授权”与“赋能”作为解决方式与手段。

中小企业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专注、聚焦,有勇气“舍”,才能更有力量“得”。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