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接地氣的粗獷美,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懂……

世界上不存在一模一樣的樹葉,同樣地,世界上也不可能有兩個一模一樣的陶器。

陶器接地氣的粗獷美,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懂……

不同的火候、不同的燃燒材料、不同的窯子以及不同的水質,都會導致陶器的不同。這些多變的因素,讓陶器本身成為了一個多變體,那些不可預計的色彩的變幻、碰撞、融匯,形成了陶器的獨特之美。

陶器接地氣的粗獷美,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懂……

陶器是隨著史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現的,是人類最早通過火的作用,使一種物質(柔軟的黏土)改變為另一種物質(堅固的陶器)的重大發明。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陶器的地區之一,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陶器接地氣的粗獷美,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懂……

最早的陶器是手製的,人們用泥土捏成型後,用火燒製而成。燒製時間短但火達到的最高溫度可以在900℃左右。主要以日用陶器為主,器型有:豆、盆、碗、鍾、筒杯、勺、盤、缸、甑、釜、小壺、繭性壺、扁壺、缽、罐等,只具有使用價值,而不具有欣賞價值。

陶器接地氣的粗獷美,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懂……

後來,隨著製陶業的發展,製陶技術的精進,以人們生活和生產需要為動因,取諸生活中的事物的形體,在粗拙的陶器的基礎上,發揮想象能力,經過多次改進、提煉和創造,使之更加實用和更加美觀,於是便創造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一些構思巧妙、製作精美、實用耐久的陶器。

陶器接地氣的粗獷美,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懂……

陶器接地氣的粗獷美,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懂……

但是,同瓷器、玉器相比,陶器卻是個非常獨特的存在,它給人們的第一個反應是粗糙、實用,而不像玉器、瓷器一樣有玉質的光滑感和高貴的精緻美。

陶器接地氣的粗獷美,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懂……

所以如果用玉器形容溫潤的公子,用瓷器形容高貴冷豔的千金,那麼陶器便是不拘小節、粗獷而不失荷爾蒙氣息的硬漢,這種美可不是每個人都懂。

陶器接地氣的粗獷美,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懂……

陶器,粗糙,主要是由於其原材料來自於純粹的自然土壤和石粒,並沒有經過提煉。而土壤中又混合了大量的有機才料和植物纖維,經過高溫燒製,陶器中複雜的化學成分與火焰中的一氧化碳發生化學反應,會產生豐富的色彩變化,這使得陶器在不上釉的情況下也顯示出多彩的色澤,呈現出一種自然美。

陶器接地氣的粗獷美,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懂……

正因為是用最簡單的方法,把純天然的原材料製作成容器,使得陶器顯得粗糙卻又更貼近於人的自然情感,我們用陶器作為器皿,可以從嗅覺上實實在在的感覺到土的味道,這種樸素的美往往會給我們安靜、祥和的感受。

陶器接地氣的粗獷美,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懂……

雖然陶器如此接地氣,如此貼和我們的生活,但它們每一件都是不同的,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

陶器接地氣的粗獷美,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懂……

因此,擁有一件陶器,便擁有了這世界上獨特的美,並且這美能陪我們過最愜意的日子,能讓我們把喝茶、用餐、插花的小時光都過成詩……

陶器接地氣的粗獷美,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