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邪不壓正》上映了,愛它的人血脈噴張,被滿屏飛濺的荷爾蒙潑的劈頭蓋臉,不愛它的人嗤之以鼻,又一次提起了江郎才盡的老生常談,恰巧,

娛小妹(ID:baoyu_18)屬於後者。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雖說姜郎還遠未才盡,但《邪不壓正》真的讓人看的暈頭轉向,除了復仇這個簡單的脈絡之外,其他都是不知所云的高高在上。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其實電影是件很私人的事情,喜惡與否都是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中求同存異的過程,但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這句話的前提是大家討論的是一顆健康的蘿蔔或者白菜。

如果面對一個糠蘿蔔或者凍白菜再討論誰的口感更佳,那這不是無聊的惡趣味就是盲目崇拜後的病入膏肓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作為北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不高產的姜文保持著與世界盃同頻的創作節奏,可這次時隔4年的新作《邪不壓正》無論吹的怎樣天花亂墜,我都覺得這隻能算是有著濃烈姜文風格的平庸之作。

至於為何平庸,娛小妹今天就班門弄斧的為《邪不壓正》號號脈。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我們都知道一部電影會進行三重創作,編劇負責將天馬行空的想象具象化為可以訴諸於文字的故事,導演通過電影語言將文字還原成具有藝術美感的畫面,最後剪輯師再通過調整畫面的銜接完成故事敘事的重構,三位一體息息相關。

但在電影的開篇字幕中就可以看出,這些環節都被姜文一人包攬了,而導演·編劇·主演·剪輯這四個職位的前綴就是為了修飾後面的姜文二字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張北海的《俠隱》會被改的面目全非,這本在預料之中,姜文是一位藝術家,藝術家是不會被條條框框約束的,所以整部作品都是借殼不借核的脫胎換骨。

《俠隱》講的是鄉愁,而《邪不壓正》只剩下愛恨,姜文是不會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繪書中煙火氣的市井和“窮講究”的北平。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可是如此改動就會出現劇情單薄的硬傷,沒有了李天然的吃喝玩樂如何撐得起一個北平末期的“富麗堂皇”,而姜文又喜歡追求藝術,簡簡單單的講個故事對於他來講只能算是行活,拍出點不一樣的才配叫做手藝。

於是,姜文借每個角色之口輸送著自己的思想,形而上的意識形態就成了故事單薄皮囊的一件極不合身的衣裳,說的直白一點,就是電影中的每個角色都不說“人話”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從《一步之遙》開始,姜文就喜歡話只說三分,多了就成了無趣,所有藏在劇情之下的深意都需要觀眾的腦洞和知識儲備來完善。

如此一來,看懂某處玄機的人就會直呼如何如何牛B藉以秀一波優越感,看不懂的人則會一臉懵逼的意興闌珊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很多擁躉的影迷認為《邪不壓正》隱喻政治犀利,還原歷史的彩蛋真實,恨不得連角色的對白都剖析出點哲學的思辨意味。

但娛小妹在聽那些角色含沙射影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臺詞時,一下子想起了高中時讀王碩的《我的千歲寒》,

都是如出一轍的東拉西扯的囈語連連,說的通俗點就是矯情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隱晦、晦澀、暗藏玄機,這些真的不是好的電影該有的樣子,如果拍出來的電影還需要對照一份說明書才能明白,那這隻能算是滿足自己表達欲兼顧秀智商的私人寫作

但是話說回來,相比於《一步之遙》的雲山霧罩,這次的《邪不壓正》已經算是相當剋制了。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就好像一個速記員將一篇滿是速記符號的稿件翻譯成了隻言片語的文字,但是缺失的信息依舊讓觀眾滿頭霧水,所以觀眾很委屈,姜文更委屈

其實,這些究其根本都是來自於姜導自己的認知偏差,他認為自己描述的已經很簡單、淺顯了,再直白就落了俗,為什麼你們還不懂。

而這中間缺失的就是登上“神壇”後再難找回的換位思考,用微信之父張小龍的話說,就是再也沒有1秒變小白的能力了。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在姜文的眼中,觀眾都是對藝術精通對歷史門清的“平頭百姓”,自己點到即止的露上幾手,就都知道我的武學造詣有多麼的登峰造極

這並不是自大,而是不接地氣後的水土不服,既然設立了高門檻,就別嫌客人邁出去的腿短,每天跟跨欄似的,再長的腿也容易扯著蛋。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再來說說姜文電影獨有的風格,我們在聊一些導演的作品時,總是喜歡用風格這樣的詞來形容,而在姜文這裡,他的名字就是風格,一種在華語影壇中獨樹一幟的標籤

很多導演這種特點求之而不可得,但到了姜文這裡卻變得信手拈來渾然天成。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這次的《邪不壓正》從影片剛開始時的幾句對白,就可以閉著眼睛感覺出這是姜文的手筆,如此有標識度這是件好事,但這是建立在故事本身合格基礎上的點綴,算不得主菜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單說故事本身,《邪不壓正》都是不合格的,可以說整個故事毫無記憶點,娛小妹剛走出影院幾乎就忘記了大半,除了主線脈絡的復仇,其他的都變得越來越模糊。

這主要原因就是理不清人物關係,角色要想立得住就要通過前期的敘事鋪墊,幫助觀眾快速的打上標籤,人物可以成長但是前後不能矛盾,比如一開始設定是個弱智,後來沒有任何成長的就成為了天才,這種跳躍就很難讓人信服。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而《邪不壓正》中的主要角色幾乎都存在這樣的硬傷,先說李天然,他回國之後一心想要復仇,養父亨得勒多次勸阻警告都無功而返,最後李天然還喬裝打扮成服務生去執行暗殺。

這時的李天然是倔強又目標堅定的,但是在亨得勒死後,就徹底成為了毫無主見的傻白甜,對藍青峰言聽計從毫不懷疑,這種前後的矛盾就很難讓人記住人物的性格。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再說藍青峰,從出場時的介紹和朱潛龍的卑躬屈膝再到字裡行間透露的舉國大計,怎麼聽都是個牛B到一塌糊塗的主。

可是最後在與朱潛龍、根本的過招當中,簡直毫無戰鬥力,不在一個等級就證明沒有掀翻牌桌的資格又何來謀劃15年的一盤大棋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而且,藍青峰當初看好天賜大恨的李天然,辛辛苦苦送去國外培養了15年,結果剛一回國他的作用就僅僅只是用來交換根本的人頭,也太過兒戲了一點。

再者藍青峰是李天然的長官,那麼就是美國軍隊的軍官,然後他又想要拉攏朱潛龍共謀復國,這種立場簡直亂到毫無頭緒。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而李天然和巧紅從頭絮叨到結尾的恐懼感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片中的人物一點都看不出來絲毫的害怕,朱潛龍又是怎麼知道李天然當初沒有被燒死的,難道就因為少了一具屍體?

這些存疑和矛盾讓整個故事的推進顯得莫名其妙,導致看完全片都無法解讀每個人物的動機和心理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當故事立不住的時候,個人風格反而成了拖累

我知道自行車、女人、性,四九城、屋頂、槍,這些都很姜文,我知道大量中近景別的鏡頭會讓人物鮮明,我也知道話趕話的姜式對白會讓節奏加快熱血沸騰。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可是在觀眾需要思考故事內容的時候,再來上這樣一堆附加就只會覺得聒噪,原本讓子彈開光飛的又高又遠的加持,如今到了《邪不壓正》這裡終究成了磕嗨了的炫技。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娛小妹不是姜文的黑粉,相反姜文是整個華語影壇我特別欣賞的導演之一,就憑他曾經拍出過中國最牛B的戰爭電影,我就願意為他所有的作品買單。

可是有這種想法的人,不止娛小妹一人,也不單單隻有影迷,還有資本。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導演是一個高光時刻可以維持很久的職業,只要你曾經拍出過震驚影壇的作品,飢渴難耐的資本就會趨之若鶩的為你慷慨解囊,所以姜文可以直言不諱的反問“什麼叫預算”,這就是導演這個職業所具有的馬太效應。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你可以想象一下當姜文說想拍一部電影大概需要5千萬,這時一個資本過來拍出了5個億,我想只要不傻一定會毫不猶豫的收下,

拿到巨資就要想怎麼花,想來想去無非就是明星、特效、置景、爆炸這些分分鐘就可以燒掉幾個億的操作

於是這些名導除了陣容豪華之外,都成了細節控,陳凱歌為了拍《妖貓傳》建了一座唐城,姜文為了拍《邪不壓正》在雲南搭了4萬平米的北平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永定門、捲棚式的屋簷,這些梁思成哭著喊著沒能實現的事,姜文大手一揮全都水到渠成。

然後在預告片中他可以談笑風生的說“講究那是根本”,是的,講究是根本,但是電影的根本真的不是講究

在故事都沒講好的語境下,這種所謂的細節考究就是種本末倒置的病態完美主義,細節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故事,不是為了喧賓奪主的為了追求個人理想的烏托邦。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藝術應該是美的,而美是沒有門檻的共識

不懂樂理的人也能感受到帕卡貝爾《卡農》的動聽,不瞭解光影的人也能欣賞出倫勃朗《夜巡》的絕倫,李白的詩蘇軾的詞都是不需要提前知道白帝城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到底應該幾日還,也能領悟到的豪氣雲天。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藝術如此,電影亦然,沒有雅俗,只有共賞,可惜這部北洋三部曲的收官離著《讓子彈飛》的開篇遠不止一步之遙。

不過,相信以姜文導演的才華,這次口碑和票房的不盡人意也只是如同今天的天氣一般陰雨連綿,等到太陽照常升起,相信日子依舊陽光燦爛。

《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影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