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某中学一月绩效工资表,你们学校的都怎么发?

起点1终点无


没有比较就没有发言权!来看看吧!

第一:我们的绩效都是从自己的工资里扣,然后再发给我们自己!也就是500-600元。工资扣除医保,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再加上每月扣除的绩效,工资卡里的钱少的可怜!

第二:我也是中层,一年也就多200元。有些检查要中层去下通知,收资料,做些假材料迎检,劳务费不能在广大教师的积绩中提取。而且高达1仟多,有点过头了。

第三:一线教师既上课又教研,还要批改作业,还要整天绞尽脑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和捣蛋学生斗智斗勇!怎么说成是只上课了?

第四 不好衡量行政管理工作,说起来,哪一项工作不辛苦呀。只要你是认真工作,累是自然的。


游戏大咖王


太原市某中学的绩效工资表,我认为真正体现出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之所以被晒到网上,估计是上传者想要让人看看现在学校的绩效工资发放方案是多么的不公平。但是,正是因为晒出了这张表,才让人了解了一个中学教师中的人生百态。



首先,看第一项“教务”,我认为这个学校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中层领导只有一个没有担课,其他人都担课。从表上可以看出,这些领导没有搞特殊化,担的课节少,这一项无一例外的都比普通教师积分少,其中有个没有担课的,可能是校长,这一项是0,中层领导和普通教师一样积分,哪一点不公平?

然后看“品德”积分,几乎全部是一样的,注意,同样是有个中层这项积分竟然也是0,说明什么?是这个中层领导品质低劣?我认为很可能是工作的失误,但是因为工作的失误品德一项被定为0分,难道别的同志还有怨言?

再看班主任一项,有两个中层领导也担任了班主任,并且工作成绩也不错。这样的中层领导难道不是身先士卒?

然后是教研和考勤一起说,这两项无一例外的是,所有中层领导都是0,难道这些领导都不参加教研活动,也不领导学校的教研活动?恐怕不是,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这学校的领导高姿态,不与同志们争利。这从考勤一项更能够看出来,难道领导们考勤真的全都是0?任谁也不会相信,可以做出解释的一定是中层领导记录考勤,为了显示公正,就把自己的作为0来记录了。

中层领导补助一项,上传者故意用黄线画着,以显示领导的特殊化。其实,正是这样,才更可以使人看明白。这个1142怎么来的?我大致上看看,基本上低于平均数,最高不超过平均数。也就是说,中层领导承担的管理工作工作量的计算并不到或不超过全体教师的平均数。我认为这是合理的,因为我发现了其中有个管理者只有这一项才有,其他各项都没有,也就是说,他是个专职的管理者,不知道是不是校长,我们这里只有校长才专职管理,就是不是校长,一个专职管理员,获得的绩效占全体教师的平均数,你还认为他特殊了,他还是领导吗?其他中层比照他的,也同样不能算是特殊吧?


最后是汇总的一项,有些人看后或者干脆只看这一项,认为中层领导不担课,或是少担课,比同志们得的多很多。说这话的人要么是老眼昏花,要么是有色眼镜,他们看不到的是,基本上和同志们持平,但确实有两个比较高的,一个1800多,一个1700多,他们凭什么?凭的是,这两个人既担课,还担着班主任,还干着学校工作,他们不应该高吗?难道应该和只承担教学工作同等多?学校的工作算是白干?
确实,在学校里有部分人,他们认为只有纯粹教学,才是一线教师,如果兼任班主任就不是一线教师了,再兼任中层领导,那就更不是一线教师了。还有人认为,学校工作就是教学,除了教学,别的都不能算工作,认为那些工作都是闲扯淡。可以想见,这些人的认识是多么的荒谬!


管风里是谁


太原市某中学这张绩效工资分配表上的数据,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丝毫都不为过。

但是,对于全国大多数公办中小学校来说,这张绩效工资分配表却非常具有代表性。

咱们先来分析一下这张表格:

1、 从“中层”一栏的数据看,1142元应该是该学校每月人均绩效工资数。

2、 该学校的绩效工资总量不低。1142元*10个月=11420元,这是30%浮动绩效。11420/0.3=38066元,这是该学校人均绩效总额。

3、 师德和考勤平均分配,没有拉开差距,分别为80元和57元。

4、 全校共有15个班级,班主任津贴应该是每月400元。

5、 全校54名教职工,管理干部16人,干群比为2.375:1,管理干部人数占全校教职工总人数的29.6%。

6、 一个中层职务津贴是一个班主任津贴的2.855倍。

7、 未带课领导2人,未带课非领导1人,在编不在岗1人。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发现,该学校在干部配置和绩效工资分配上存在极大问题:

1、 管理干部职数严重超编。一般来说,中小学校的管理干部数量应控制在教职工总人数的10%为宜。

有人认为干部多,则事事有人管,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其实不然。干部多,层级也多,影响工作效率;干部多,部门也多,各部门权限与职责交叉,遇事容易踢皮球。

2、 管理干部很少带主课,既占用了教学编制,又加重其他老师的任课负担。一个中层职务的绩效工资竟然和全校平均绩效工资相当,也就是说,这16名干部一节课都不上,也能拿到平均数,这简直太荒唐了!

3、 班主任津贴每月400元不算少,但班主任的工作量及重要性,都不是中层干部可以相比的。一名中层干部职务工作量,是一名班主任的2.855倍,这极不合理。

国家自2009年开始,在公办中小学实施绩效工资,本意是想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更好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虽然国家一再要求,绩效工资分配时,应向教学一线倾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完全走了样,变成了向领导干部倾斜。

而这30%的绩效工资,并非增量工资,是从教师工资总额中切出来的一块。绝大多数一线教师没有拿到绩效工资平均数,他们的说法是“割自己的肉喂了领导”。

因此,一线教师普遍对绩效工资深恶痛绝、怨声载道,工作积极性也大受影响。这与设计绩效工资的初衷完全悖反。

笔者认为,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中小学校干部职数设定上限,最好不超过教职工总人数的10%,并明确岗位,竞争上岗;管理干部津贴原则上不得超过班主任津贴,可依据职务高低适度调整;将30%绩效工资归还教师本人,另设增量绩效工资,用于平衡工作量和激励教师努力工作。


分享教育资讯,观察教育动态,关注教师群体。欢迎大家关注我!

毫米


54名教师,16位领导,绩效工资怎会不成为“官效工资”!

-1-

网上流传太原市某中学一月份绩效工资表。

夺人眼球的是,该校一共有54名教职工,其中校长3人,主任13人,领导就占了16个!

在绩效工资表的“中层”一项,这些领导的补贴从1142元到1642元不等,合计数则更多。

而一些教师的绩效工资,所有项目加来,还不足1000元!

从表中可以看出,除了个别班主任老师,学校大部分老师的绩效工资,都比那些领导低。

可以说,这所学校的绩效工资,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官效工资”。

-2-

当然,按照常理,领导的工作要比普通教师更多、更难、更累,多拿一些绩效也在情理之中。

但一所仅仅有54名教职工的学校,领导人数就占了16名,“官民比”达到惊人的2.375:1,也未免太多了些。

如此多的“官”,难免会“官浮于事”,其中一些领导,肯定有滥竽充数之辈。

这些人也堂而皇之地挣中层补贴,实际上是在从一线教师口袋里掏钱。

-3-

客观地说,领导太多,这是当前学校的通病,并非太原那所学校独有。

记得在十几年前,一所几百名教职工的学校,也只不过有两三名校长,四五位主任。

一个教务处,有两三个人就足够开展工作了。

但现在,不但学校有教务处,各年级也分别有所谓的年级部,一个年级部的领导人数,比当年整个学校教务处的都多。

其他科室的领导,也呈越来越多之势。

而在领导身上,附着的利益又太大,不管是职称评聘还是绩效工资的发放,往往各级领导们要抢先一步。

这就使得学校变得越来越像官场,每个老师都想捞个一官半职,实际上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还滋生了腐败。

从太原这所学校的绩效工资发放,我们已经能够看出问题。

只要当上领导,就比普通教师挣得多。

老师们心里会想如何教好书,还是会琢磨如何去当官,答案不言自明。

-4-

公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石。

在分配绩效工资时,只要领导先吃了大头,然后再怎么分配,也不会公平。

而这,却正是很多地方绩效工资的现状。

怎样才能让绩效工资起到奖励先进、鼓励后进的作用,成为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法宝?

在当前领导人数太多的情况下,让领导和普通教师分开,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上级在拨付绩效工资时,并没有专门给领导多拨,那么,领导的绩效基数也应该和普通职工一致。

比如一所学校有50名教职工,每人每个月绩效款项是1000元,如果有10位领导,则领导每月发放的总数是10000元,教职工每月的发放总数是40000元。

这样,领导和领导竞争,普通教师和普通教师竞争,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如果领导不干活,可能比普通教师挣的还少,如果普通教师努力,可能比领导挣得还多,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

否则,领导总是和普通教师在一个碗里抢食,绩效工资只会成为教育教学的阻力。


明珠絮语685


看了表,在发表观点之前我们需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第一: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层和校长应该都代课的,有教务教研活动,有教学工作量的,山西的规定是校长是普通教师的三分之一吧,副校长是二分之一吧,这在很多学校是没有的,很多校长甚至主任都是不带课的,



第二:都说学校一线教师是最辛苦的,这说发不完全准确,学校行政教辅班主任这些幕后工作者,不光要完成自己的教学量,还需要为学校能正常开展教学做大量的工作,我以前也不理解,后来接触了学校行政工作后,才发现,在一所学校里最难做的是非教学的工作,如何排课,如何确保学校安全,如何调节各科教师之间的关系,党建工作,教研工作,等等,远不是只备课上课又不是班主任的一些教师能理解,能想到的。

第三:衡量学校工作量,就一定要去关注那些在学校兼职比较多的学校教师,学校行政值班人员为了自己的教学,为了学校正常运转,要付出的经历是一线教师无法想象的。

绩效工作的发放有中层这一项合理不合理?中层工作确实忙,但也一定要有考核标注,很多学校还配备有大量的干事,具体干活的人,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中层,一定要有行政工作考核标注,我之前遇见一个学校在绩效工资里发校长津贴的,能不能这样发?现在也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校长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的时候不能把中层和一些教师对立起来,因为学校中层是学校的中流砥柱,学校教师是学校的声誉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更是学校的代言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以前没有绩效工资的时候,校长津贴,中层补助还有班主任费从哪里来?为什么现在都从绩效工资里扣i?还有就有绩效能不能考虑分组,分片或者分科室来考核,这样在一个组里工作性质都差不多,这样分配也相对透明,也更公平。


一介布衣小书生


反反复复看太原市某中学一月份绩效工资表,我不由得感叹这样的表格不就是目前许多学校的缩影吗?!

题主说:“ 全校54人,校长3人,主任13个,拿中层补贴1000+”54人的学校,16个均为干部。这和我所在的学校以及周边学校的情况差不多,可以说是目前很多学校的共性。

一所学校需要这么多的“干部”吗?为什么要选这么多的“干部”?

这让我想起曾经看到的一份资料

法国巴黎查理.布德莱小学有10多名教师245个学生,只有校长一人在管理,而且还要负责打钟。 德国莱法州路德维希港市经济大学东亚学院,只有院长在“发号施令”,没有副院长和中层管理人员。

瞧,人家学校没有配备臃肿的管理机构,学校不照样正常运行了吗

在我们国内七八十年代不也出现过“校长代打钟,上课代打工”的现象。所以我的观点是学校不需要如此多的干部。

其实出现如此多的“干部”,我觉得还是因为受学校选拔机制的局限性影响的。学校是事业单位,除了职称评定,貌似很少再有其他表示嘉奖的途径了。

而职称评定有许多硬性的规定,例如年限,例如教科研等等。这些明文规定的都有据可查弄不得虚假,那么上升之途只有“当干部”了。

诸多需要提拔的人选无法分配才出现一个年级都有多个主任的情况。

当然蛋糕就这么大,如此多的干部自然占去了普通教师的份额了。

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看法吧!


小语教育


教书20年了,连续当了18年班主任,说起“绩效工资",相信每个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奋战的一线老师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看了太原某中学这张绩效工资表,不少头条朋发表示触目惊心,而在教育圈的一线老师会觉得这是"正常现象",九年前我曾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绩效工资"为何会严重挫伤一线老师的积极性》,现在看看诸如此类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一线老师是学校的根基,教育的根基(东方IC)

实施绩效工资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乱象丛生,不少学校并没有把最重要的一线老师放在重要位置,中层干部高于一线老师,高于班主任,学校行政化趋向严重。绩效工资实施那段时间,无休止地开会,无休止地争吵,不少学校因为绩效工资方案而导致干群关系恶化,导致一线老师和班主任之间出现矛盾(因为一线老师觉得班主任分了他的的钱),导致一线老师之间发生矛盾,大大地损害了学校良好的氛围,挫伤了一线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老师的心情,不少学校矛盾重重,乌烟瘴气,真的让人十分心痛。

教书是个良心活,无法绩效。

我曾经作为普通教师代表参与过学校第二次绩效方案制订,在第一次小组会上,发现学校的初步方案中,中层干部的权重指数不仅比一线老师高,而且比班主任还高,让人难以理解,我当时极力反对。有些中层干部的确辛苦,要应付各种会议检查,但我们学校中层干部只上一个班的课,课时量已经比一线老师少了一半,而班主任要上两个班的课,还要兼任班主任,当班主任有多难有多累,真是一言难尽。尤其是现在学生越来越难管,有时一个问题学生都足以把班主任折腾得死去活来,付出的精力,承担的风险非中层干部能比,中层干部再苦再累,也没有班主任苦累,也没有一线老师苦累。后来学校采纳了建议,大幅降低了中层干部的权重,第二次绩效方案获得高票通过。

善待一线老师,提高一线老师待遇。(东方lC)

绩效工资给了我很多反思,教育教学是学校生命线,是最重要的,一件好的事情,如果不以教育教学为重,就可能走向不好的一面。

1,教书这个职业有特殊性,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个产品,而是一颗颗鲜活的生命,教书是个良心活,这个工作其实是无法用绩效来衡量的。比如有班主任为帮助一个问题学生会付出无数心血,能用绩效来衡量吗?

2,各个学校自己制订绩效工资方案,校长主观性太大,权力太大,各个学校之间差异太大,大大限制了老师的流动。

3,大幅提高老师待遇,让更多优秀人才走上三尺讲台,乐于教书,让教书真正成为受人羡慕的职业,才是根本。


途虫的百味人生


原本看到很多大咖们回答这个问题,不想再来趟这谭水了,但是好多人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我还是表达一下我的观点,不洗勿喷!


先说一下我的工资吧,工龄10年,助理讲师,一月份涨过之后打卡上是2730元,每年大概要交保险,公积金什么的,400左右/月,绩效工资,半年发一次,我这初级教师1800*2=3600元/年,从没问过领导拿多少,唯一问的就是,我的工作和待遇匹配不,要不要继续干?问过之后,自己接着好好备课

矛盾的重点☞就是领导们工作量少,核的绩效工资却比一线教师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患寡患不均”。并不是自己工作值多少钱,而是,别人比我多分了,我心里不爽!

这个多分在哪呢?我仔细看了一

下你的表单,并没有看到不妥的地方,中层有一个补贴,应该是领导们的补贴吧,我不知道你们的分配制度,应该是公布过的,不会只给一个结果。我是一个教师+班主任,在我们学校,说实话,有些领导可能不怎么称职,但是确实很忙,基本上天天在值班,工资比我们高一些也能接受,至于其他的收入有没有,咱不去考虑。

你们学校的绩效拿到手的,整体相



差不多,单独教务也有一千多的,我觉得没必要,在网上探讨。唯一可能的就是这个领导不合格,换一个!但是分配制度不会变的!如果真的是分配制度有问题,可以去和领导谈或者向上级反映,我想在八项规定大力整治的今天,确实不公,会有人查的。

如果只是发出来发泄心理的不平衡,恐怕只会引起更多人对你们工资的羡慕嫉妒,激化地区差异的矛盾,没有一点好处。


宝妈小八卦


从题主所附的"一月绩效工资表",并特别标记了"中层"领导一栏情况,用意很明显。目的已不在于想了解他校的"积效工资"怎么发。因此,"三味”便直接就该校"一月绩效工资表",发表几个完全不同的看法:


这个积效工资的分配方法,应该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基本不存在"行政领导少劳多得"的嫌疑。

首先,从绩效工资数字上看,据计算,总额为62539元,按54位教师人均为1158元。而学校"中层"领导统一为1142元,尚低于教师人均数。

其次,从绩效工资分配具体项目看,学校"中层"领导,该有的就有,不该得的并没要,并没任何"特权"。如:班主任、教研、出勤3项,均为0,且教务项中,基本比普通教师要少很多。而这些项目工作,作为中层领导应该是正常的。

其实,在"三味"看来,要说存在"不公平"现象,主要还是在于中层领导人数偏多了些,这无疑会加重教师工作量。但反过来想,这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原因,与学校工作关系不大。

编后语

一个学校必须有行政领导,他们也是一名普通教师。只是在工作任务上分配不同而已,工作也有他们的难处,同样很辛苦。

只要领导们没有私心,处事公平公正,老师们应予以理解与尊重。学校是大家的,其生存与发展需要大家同心协力。何况大家同事一场也是缘份,走出校门,还是亲戚朋友呢。


三味聊心屋


我同学在隔壁县教小学二年级,8个学生,暑假的时候一次性发了两万多,平时工资表上八千多,公积金两千多,呵呵,寒假不知道她发了多少,不敢问,问了自卑,可能很多人不信,但却是真的,她工作三年,去年就自己买了15万的车了,靠自己,没兼职!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现在工作快4年,教小学二年级,你如果是老师,那说明你那里待遇差,你不是老师,那说明你不知道行情,以前我也觉得老师就那么点工资,直到这个好朋友当了老师才知道,没必要说慌!你不知道的事,不代表不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