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這個五千平米的徽派建築羣,是中國紅色文化搖籃

時至今日,我們都不應忘記革命先輩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今天,跟小布一起走進

中國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茶陵工農兵政府舊址

株洲這個五千平米的徽派建築群,是中國紅色文化搖籃

成立背景

1927年11月,紅軍第二次攻克茶陵後,毛澤東在分析了茶陵的地理位置和經濟條件後,有了將茶陵作為革命根據地的想法。同月28日,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正式成立譚震林(工農兵政府主席)李炳榮陳士榘組成工農兵政府代表,併成立了民政、財經、青工、婦女等部門

株洲這個五千平米的徽派建築群,是中國紅色文化搖籃

景點概況

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國家3A級景區)位於茶陵縣城關鎮,始建於南宋中期,原系南宋至清代的茶陵州(縣)署衙門,民國時亦為縣長公署。1928年,舊址毀於戰火。2004年至2007年,當地政府對舊址進行了全面修復,現佔地面積18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近5000平方米,內有頭門、儀門、牌坊、大堂、二堂、三堂、廨舍、內宅、後花園等,依次排列,兩廂房舍則一一對應,為典型的徽派建築風格

株洲這個五千平米的徽派建築群,是中國紅色文化搖籃

株洲這個五千平米的徽派建築群,是中國紅色文化搖籃

儀門後院子裡有“公生明”牌坊和“清慎勤”牌坊。

株洲這個五千平米的徽派建築群,是中國紅色文化搖籃

株洲這個五千平米的徽派建築群,是中國紅色文化搖籃

大堂,衙署的主體建築,以前知州(縣)坐堂的地方。大堂正面牆壁上懸掛著馬克思和列寧的畫像。工農兵政府成立後第一次工作會議就是在這裡召開的。

株洲這個五千平米的徽派建築群,是中國紅色文化搖籃

大堂兩邊陳列了不少當時農民游擊隊使用的紅纓槍。

株洲這個五千平米的徽派建築群,是中國紅色文化搖籃

按當時場景復原的工農兵政府辦公室,這裡是民政部。

株洲這個五千平米的徽派建築群,是中國紅色文化搖籃

州衙古井除提供用水外,古井內東西兩邊還藏有兩間暗室,可用來儲藏財物。

株洲這個五千平米的徽派建築群,是中國紅色文化搖籃

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成立時的三位代表,正為譚震林,左為陳士榘,右為李炳榮。

株洲這個五千平米的徽派建築群,是中國紅色文化搖籃

這是當時農民游擊隊使用的鳥銃。

株洲這個五千平米的徽派建築群,是中國紅色文化搖籃

1955年至1964年,被中央軍委授予將軍軍銜的茶陵籍將軍有25名,全國排名第12,湖南省排名第3,有“將軍之鄉”之譽。

株洲這個五千平米的徽派建築群,是中國紅色文化搖籃

由於國民黨軍隊的進攻,茶陵縣工農兵政府僅存在了近一個月,但它為以後蘇維埃政權的建立,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周邊景點

南宋古城牆:位於茶陵縣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南宋紹定四年(1231年),是

湖南省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石頭城

株洲這個五千平米的徽派建築群,是中國紅色文化搖籃

南浦鐵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茶陵古城大成門外洣水河北岸。犀高約1.1米,體長2.1米,寬0.8米,重約3.5噸,南宋紹定五年(1232),用生鐵分三次澆鑄而成,其狀似牛,俗稱“鐵牛”,昂首而臥,栩栩如生,歷數百年不鏽不斑。

正是由於南浦鐵犀的存在,茶陵才有“犀城”之美譽

株洲這個五千平米的徽派建築群,是中國紅色文化搖籃

洣江書院:國家3A級景區,始建於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是茶陵歷時最長、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官辦書院。歷代書院的山長都是名望之人,為國家培肓了大批濟世良才。

株洲這個五千平米的徽派建築群,是中國紅色文化搖籃

旅遊小貼士

自駕路線:神農城—泰山路—西環路—株洲大道—G4京港澳高速—S5101南嶽高速—G72泉南高速—雲陽山高速—炎帝大道—洲衙路—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

火車路線:株洲站—茶陵南站(K2367/K2370)

汽車路線:中心汽車站有相應的班次

株洲這個五千平米的徽派建築群,是中國紅色文化搖籃

來源/株洲旅遊官方平臺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28681062

株洲這個五千平米的徽派建築群,是中國紅色文化搖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