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兰州:40年前自娱自乐简单快乐 40年后个性化选择层出不穷

「改革开放40年」兰州:40年前自娱自乐简单快乐 40年后个性化选择层出不穷

娱乐,最能够印证一个时代的生活轨迹。

改革开放初期,娱乐仅仅是小范围的小品相声演唱会,到如今网络、手机等科技产品衍生出来的各种娱乐方式,形式和内涵都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改革开放40年里,层出不穷的娱乐种类让民众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在娱乐方式的转变中也体现出了人们对生活和理想的诉求。不同时代的男女老少都能在回忆中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无论过去多少年,也抹不去那些曾经的芳华。

「改革开放40年」兰州:40年前自娱自乐简单快乐 40年后个性化选择层出不穷

图为观看露天电影曾是山里群众唯一的现代娱乐方式。 王亚蓓 摄

自娱自乐听广播

1970年,李恒安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兰州市的国营万里机电厂工作。回忆当年,他感慨系之。刚刚参加工作时,他一门心思跟着师傅学技术,全身心扑在岗位上钻研。那时候,企业里的大学生可谓凤毛麟角,大家都暗暗关注着他,看这大学生是怎么干工作的,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

“我基本上每天加班到晚上8、9点,才回到宿舍睡觉。当时,每周只有星期天休息一天,娱乐设施很匮乏,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机。大家的娱乐活动就是打扑克、下象棋。单位不定期地会组织歌咏比赛、广播操比赛等等。”李恒安说。

1978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可大多数地区并没有条件收看。70岁的兰州退休职工岳美玲说,“那时,大多数家庭连黑白电视机都没有,只能通过收音机收听新闻。那时的收音机跟现在的微波炉差不多大小,频道也不多。遇到有好的节目,三两好友经常约在一起收听,这也是当时大家了解外面世界最主要的渠道。”收音机在当年还属于奢侈品,不吃不喝攒几个月工资才能攒够钱买。

写信给电台参与节目点歌是当时很接地气的方式之一。1970年出生的谭勇目前是自由职业,小时候是广播“小喇叭”节目的热心听众。他说,每当听到“嘀嘀嗒,嘀嘀嗒,嘀嘀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了”的节目前奏的时候,本来在一起玩的小伙伴都立马四散跑开,回家收听广播。大家仔细聆听主持人播报自己写的信是否被播出,自己的祝福是否被传递出去。

“露天电影在当时是稀罕之物。”李恒安说,他最盼望的就是放映露天电影。只要一通知放映时间,就早早搬个小板凳去占座位。夜色阑珊,在俱乐部楼前或是学校的操场上,竖两根高竿,支一方白布,职工和家属们都黑压压地坐成一片。等到一束白光射到白布上,大喇叭响起电影的前奏曲,一双双眼睛就都目不转睛地盯在银幕上,开始享受一场视听盛宴。

和大人们的感受不同,孩子们的眼里藏着最精彩的时代。上世纪70年代,李建玲在兰州上小学。“我们的童年,才是含金量最高的童年。”她回忆道,那时候,除了学习、吃饭和睡觉,剩下的时间几乎都是在玩乐。除了踢毽子、打沙包、滚铁环、弹弹珠,玩的对象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像泥巴、石子、废烟盒、池塘的小蝌蚪、草丛里的蚂蚱、山上的蒲公英……

“以前,大家经济条件差不多,路上机动车也非常少,孩子们出去玩都很安全。我经常在家属院里和小伙伴玩到天黑,家长不叫都不知道回家睡觉。”李建玲说。

「改革开放40年」兰州:40年前自娱自乐简单快乐 40年后个性化选择层出不穷

图为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音乐舞蹈登陆兰州,让兰州人不出国门就能欣赏到异域文化。 王亚蓓 摄

电视成娱乐首选

1984年,83版《射雕英雄传》在内地首播,成为一代人的美好回忆,塑造了影视界的经典,直到今天仍被许多人津津乐道。 李建玲回忆,那一年,她住在父母单位分的三层楼房里。全楼有4个单元,每层4户,每2户合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在这48户人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家庭有了黑白电视机,其中只有两个家庭有彩色电视机。“由于黑白电视收不到信号,一到《射雕英雄传》播出时,全楼在家的人都会去有彩电的两家看电视。这两家的主人热情地招呼着邻居,把电视机搬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因为观看的人太多,屋里都坐不下,人挨着人都挤着坐到门外走廊处了。”

与此同时,电影院放映电影已经普及开来,影片也变得丰富多彩。岳美玲说,和现在不同的是,那时候每个上规模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电影院,当时叫俱乐部。让她印象深刻的电影有《庐山恋》和台湾拍的《妈妈再爱我一次》。

“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那时候,常会看到一个电视广告,年轻小伙弹着吉他,边舞边唱,身边是一台大得夸张的录音机。在此之前,听收音机得提前掌握节目播放的规律,想听什么还得卡着时间按时听,一旦错过了,只能留下遗憾。录音机出现后,只要买盘磁带,想听什么随时可以听。

“歌还能这样唱?”听了邓丽君的磁带,李恒安说当时瞬间觉得颠覆了自己的想象。接下来的日子,就看到很多穿着喇叭裤,烫着头发的小青年在不同场合偷偷地唱《何日君再来》、《夜来香》。

1983年,中央电视台直播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之后的几十年里,“春晚”成为中国人的新民俗,成为每年除夕夜必不可少的“大餐”。也就是在这一届春晚,被定义为“靡靡之音”的《乡恋》由李谷一在全国人民面前正式演唱,从那以后,一直在民众里传唱的流行音乐正式走上舞台。人们进入了一个想唱就唱、想听就听的自由年代。

李建玲说,继流行音乐后,1987年美国电影《霹雳舞》被引进中国,这种在老派人士眼里“流里流气”的舞蹈,立刻成为了年轻人眼中最流行、最酷的舞蹈。

男孩子对于游戏的情结亘古不变。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任天堂、小霸王游戏机出现了,魂斗罗、超级玛丽、坦克大战是标配游戏。同时,一些小的游戏厅也在街头巷尾开始营业。

“那时的游戏厅狭小、破旧,但在我们男孩子心里可真是天堂。一块钱三个游戏币现在来说很便宜,可是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花销。我经常把家长给的吃早餐钱省下来,和朋友偷偷地去打游戏。”谭勇回忆说,也不知道为什么,当年游戏厅的名声并不好,打游戏并不是光彩的事情。如果家长听说自己的孩子在游戏厅里打游戏,回到家少不了被抽几皮带。

「改革开放40年」兰州:40年前自娱自乐简单快乐 40年后个性化选择层出不穷

图为近年来,广场舞逐渐在中老年人群中流行开来。 王亚蓓 摄

找寻自己的偶像

1991年,台湾的小虎队首次赴内地参加赈灾晚会义演,轰动海峡两岸。从此,一类特殊群体出现了,被谓之“追星族”。无论男女老少心中都有个梦中偶像,“四大天王”、周慧敏、范晓萱、王杰……李建玲说,“当时,有钱的人追着明星满世界的看演唱会,学生们听听自己偶像的磁带、看着偶像的影片已经很满足,再买些海报、明信片或是不粘胶贴之类的衍生品。”她依然记得自己贴得最多的就是印有翁美玲、周润发、赵雅芝的不粘胶。

上世纪90年代,舞厅、台球厅、录像厅在国内风光无限。谭勇感叹道,虽然在多数人眼里这三厅不是啥好地方,但却留存了他们那个年代人的很多记忆。当年电影《霹雳舞》上映后,有艺术天赋的伙伴就开始模仿其中的舞步,那些舞步中属太空步、擦玻璃最有名,大家觉得耳目一新,比迪斯科带劲,就都想学着跳。跳舞当然属舞厅最有氛围,舞厅里交谊舞曲子居多,大家顺便把交谊舞也学会了。“九几年的时候,是港台剧创作巅峰之期,可是大多数片子电视台不播,我们就从录像厅看,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到了90年代,街边舞厅正大光明地营业着,交谊舞也开始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上世纪90年代末,网吧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娱乐革命,短时间内侵占了大量市场份额。虽然当时的网速和今天相比不能同日而语,娱乐内容也趋于单一,但作为一种太新鲜的事物吸引了很多人。

兰州的李敏说,那时候,她正在上大学,学校附近就开设了好几家网吧,网吧里不乏学习BASIC等程序的学生,但更多人都在聊QQ,打红色警戒、星际游戏。那会儿,网吧火得一座难求,很多人为玩得过瘾,会选择从头天晚上包夜到第二天早晨。

1999年,国务院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双休日拼接,形成7天的长假。这让“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了实现的时间基础。张玉萍回忆说,以前没有休假的提法,只有结婚的时候单位给10天假期,可以去外地游玩。再就是出公差期间,顺便能转转所在的城市。现在虽然有了带薪休假,但有些单位不执行,远游计划还是得放在“黄金周”。

20年来,虽然“黄金周”出门旅游有着“人看人”的说法,却挡不住国人坚定的步伐。有统计数据显示, 1999年我国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2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2017年国庆“黄金周”,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

个性化选择越来越多

二十世纪初,迪厅、酒吧、KTV这些舶来品开始出现在大中城市。谭勇颇有感触地说,这些年,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人人都背负着各种压力。迪厅、酒吧就是减压的地方。迪厅里面音乐震耳欲聋,一大帮互不相识的年轻人在里面扭得忘乎所以,那也是一种释放。而酒吧进入国内之后或多或少地沾上极重的地方风味。在国外,酒吧是让人暂时休憩的地方,到了国内则变成了一个宣泄的场所。兰州人去酒吧娱乐之前,都会半玩笑半当真地对小伙伴说,“不哇(喝)到趴哈(下)不散场子”。

李敏回忆道,KTV刚刚在兰州出现的时候,尽管价格不便宜,但经营火爆、包厢难求。那时候还没有美团、糯米等团购方式。五六个人尽兴唱完一场,包厢费加上小吃饮料得500块钱。现在,一般档次的KTV团购下来就100元左右,还包饮料酒水和果盘,但去的次数反而少了。“感觉噪音太大,也许是年龄奔四十唱不动了。现在,我和朋友基本上都在茶楼或者农家乐小聚”。

“对于我们这些50、60岁的人来说,KTV才刚刚开始流行。”张玉萍不赞同KTV落伍的说法,KTV里环境好,吃、喝、唱服务一条龙,她和朋友、同学们轮流买单,经常在那里聚会。

有人戏谑称,现在唱K、跳广场舞的人群大多数都是当年穿喇叭裤、跳迪斯科的那一代人。张玉萍倒也不否认这个说法,她说,现在,舞厅没有了,想跳舞没有正规场地,她和小姐妹们才自发组织在广场或是小区空地跳舞。有个别舞者还会从网上看视频学习更流行的舞蹈,比如最近流行的海草舞,和舞蹈老师交流之后再教给大家,这样一来舞蹈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

进入新世纪,没有手机参与的娱乐不算“高大上”。随着科技发展更替,手机兼备办公、游戏、照相、聊天、视频、购物等多功能。不管身在何地,都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都能随心所欲地购物、聊天、发邮件、制作视频,海量的信息丰富了民众的娱乐生活。事实上,只要有一部手机,人们每时每刻都处在娱乐当中。

随着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泡吧、看大片、健身、泡温泉、听音乐会、说走就走的旅行,已经变成人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消遣方式。从清晨的提笼遛鸟、舞剑、打拳,到傍晚的唱小曲儿、广场舞、夜跑,多种娱乐方式的组成让民众乐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