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站着挣钱的姜文,想“讨人喜欢”了

曾经站着挣钱的姜文,想“讨人喜欢”了

本刊记者 毛晨钰 / 文

当姜文带着即将上映的新作《邪不压正》剧组出现在《创造101》的决赛现场时,网友纷纷表示:“为了宣传电影,姜文真是很努力了。”

两位男主演彭于晏和廖凡在舞台上略带僵硬地比爱心,卖力宣传电影。两小时后,姜文大步走上台,跟充当主持人的黄渤一阵寒暄后打趣说自己在电影首映后也要报名参加女团。

宣布选手排名时,姜文还没太弄明白流程,问身边的黄渤“我要念吗?这上面很多字,我从哪边开始念?”当天的微博热搜被《创造101》占领,姜文的名字也在其中,突兀得像走错了片场。

从6月16日的上海电影节开始,姜文带着他的新电影《邪不压正》就始终在网络热搜上出没。

作为本届上海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姜文在闭幕式上还出其不意地让主持人陈辰现场将中文翻成英文,他的强势个性又一次引发热议。等了多年,姜文一次性奉送了大把谈资,网友不愿错过。毕竟他平时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不发微博,从2014年《一步之遥》后,一蛰伏就是4年。

姜文家那边的事儿

《邪不压正》改编自张北海的小说《侠隐》,讲述的是主人公李天然为了寻找多年前师门血案的元凶从美国回到北平,从此卷入一系列明争暗斗的故事。

曾经站着挣钱的姜文,想“讨人喜欢”了

彭于晏饰演李天然

十多年前,编剧史航给姜文推荐了这本小说。史航曾多次无心插柳般为姜文提供了不少创作灵感,《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都来自他的推荐。这三部所处时代相近的作品也被称为“民国三部曲”。姜文本人没有认可这个说法。在他看来,这是外界给他定下的,并非他本意。

在参加许知远的访谈节目《十三邀》时,姜文说起初读《侠隐》的感受:“哟,这个东西怎么是在我们家那边的事?我们家原来还有这样的事发生吗?”小说里主角李天然就住在干面胡同,距离姜文住的内务部街11号只有700米。1973年,姜文随父母搬到这里。改编电影时,姜文把李天然安排到了内务部街,因为“干面胡同没有那样的大宅子”。

他决定要把它拍成电影,妻子周韵一开始不太能理解。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她说:“这本小说并不是姜文的风格,我不懂他为什么要买这样一个作品。”2007年,他们在纽约翠贝卡电影节上见到了作者张北海。周韵突然有些明白了,“他(张北海)身上有很多混搭的东西。”张北海在侄女张艾嘉口中是“中国最后一位老嬉皮”。他生于1936年的北平,父亲是国民党官员,后来因时局动荡,举家去往台湾,才女叶嘉莹曾是他的老师。从台湾到美国念文学的张北海体验了一个充斥着摇滚乐、嬉皮士的60年代,后来索性就定居纽约。看起来像个“纽约客”的张北海在退休后写出了老北平背景下的武侠小说《侠隐》。

曾经站着挣钱的姜文,想“讨人喜欢”了

周韵饰演李天然的恋人关巧红

差不多就在这时,高晓松也动了把《侠隐》改编成电影的心思。可惜,没争过姜文,却在微博中坦承得知这个消息后“郁闷三秒之后,破涕为笑,姜文拍肯定比我拍得好看多了”。

小说买来,攥在手里10年,迟迟没有声响。《邪不压正》的编剧之一孙悦觉得给姜文写剧本就是个“力气活,就像做雕塑一样,先把大的轮廓磨出来,再一点点磨细节”。编剧李非接到姜文电话是在一个周六。他原想缓缓,周一见面再聊。姜文等不及,“明天吧”。两人一见面,李非就被领进一个小屋,姜文丢下“你写吧”三个字,转身就走了。李非一写就写了400多天,期间瘦了40多斤。

即便如此,演员拿到的剧本也总是“新鲜出炉”的。对第一次跟姜文合作的彭于晏来说,要适应导演这种工作习惯确实需要一点时间。

早在2013年的金马奖采访上,彭于晏就表示自己最想合作的导演是姜文。今年在上影节主席论坛上,姜文说:“因为有人提过一句‘彭于晏说过你好话,想跟你演戏’,我大概记住了,这个事才成。”他一如往常自信地说道:“谁觉得我好,我就来找他演戏。机会要留给朋友。能觉得我好的人一般不会很差。”

吃原著不吐原著皮

彭于晏说自己以往拍戏,要把剧本看很多遍,做笔记,“这次什么都没有”,因为“剧本是开拍前一两天才拿到的”。在电影中也有戏份的史航说,每次向李非打听剧本,他就会“像从兜里掏毛票一样”递来几段词,压低嗓子说:“就这些,先拿着用。”

有时彭于晏还来不及记台词,剧本就被收走了。他焦虑地跟姜文说:“我完全没办法准备,台词也不好,怎么办?”姜文的回答很笃定:“放心,没事儿,我教你,让你没准备的东西才是新鲜的、有意思的。”彭于晏盘着一条腿窝在沙发里,刻意学着姜文的低沉口气,向本刊记者复述两人当时的对话。

姜文一直觉得彭于晏的声音太孩子气,开拍前就给他发去了《茶馆》《骆驼祥子》之类的小说和影视作品,让他更了解北平的风土人文,还教他多种发音共鸣。那时候,彭于晏的作业就是给姜文念《侠隐》小说。姜文对口音很讲究,精确到北平时期南北城之分,他告诉彭于晏,李天然的角色不应该说胡同里那种儿化音很多的北平话,“那是戏里面小人物讲的,干大事的人不那样讲”。

彭于晏扮演的李天然对外身份是医生。取景时,医院门口的一对石狮子因为时代变迁,看起来比历史照片上矮一些,姜文执意要把它们弄高。有一场戏他穿的中山装换了一件,姜文一眼就看出扣子大了0.1厘米,要他换回原来的,所有镜头重拍。电影要拍摄三四十个日军,姜文亲自一个个给他们调整帽子戴法。

曾经站着挣钱的姜文,想“讨人喜欢”了

姜文在《邪不压正》片场执导

他在《十三邀》中表示,在精确之上的是“印象”。这么锱铢必较还原出来的那个北平,不是张北海的,是他姜文的。他说这就好比是梵高的画,星星画得那么大,其实就是梵高主观意识里的那片星空。这个说法跟彭于晏对他的印象不谋而合。他看到毕加索照片时,就觉得跟姜文太像了,“导演就像毕加索、梵高,如果画像是照片打印出来的那些画,但他们偏偏不要,就是要画自己的东西,哪怕看起来不完美。”

周韵早就猜到了这样的结果。10年前,姜文买下《侠隐》小说时,她就知道“整个作品会变成姜文的气质”。史航说:“一般导演的电影和小说的关系,就像停车场,能紧扣原著,观众就满意了。姜文的电影和原著,更像飞机场,电影起于小说,但一定会超脱小说,讲述一朵自己的花来。”观众对姜文的理解则更直接,他们说他是:吃原著不吐原著皮。

越自由越寂寞

《邪不压正》到底被改成了什么样?

姜文似乎要将神秘感保留到最后一刻。

在采访中,参演了“民国三部曲”的周韵对电影情节有所保留,彭于晏无意间将自己在影片中供职的医院说漏了嘴,很快又将话头咽了回去,紧张地补充一句:“这个不能说。”

观众充满好奇,很多人还没从4年前的《一步之遥》里缓过来。

2014年12月15日,《一步之遥》在北京举办全球首映式。电影延迟了将近半小时才开始放映。事后姜文解释,为了过审,电影临时修改台词,耗费大量时间。直到首映式前,才有人从美国把片子拎回来。为了保证电影品质,姜文专门把片子送到美国,请曾获奥斯卡奖的混录师和声音设计师为影片后期制作操刀。

结果评论的两极化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因为2010年姜文的《让子弹飞》实在是叫好又卖座。电影里葛优扮演的老汤和姜文扮演的张麻子有一段经典对话,当时姜文问:“能不能站着把钱挣了?”此后,“站着把钱挣了”也被认为是姜文的某种心声。

这回,观众距离姜文还有一步之遥。

在现场观众的印象中,长达2小时20分钟的影片放映结束后,全场只有稀稀拉拉的掌声。整个过程中最热烈的掌声出现在影片开场倒计时和龙标出现时。

在首映式后的一次采访中,姜文把一部分差评归咎为让看首映的观众在寒风中久等了,他认为有人是因为等得不乐意了,“要是我,我也生气,我也说看不懂”。一旁的葛优听到,脸色一变,后期制作给他加了“完了,得罪人了”的字幕。

《一步之遥》上映后,姜文和主创密集接受了几十家媒体采访,耐心解释电影的主题和思想。对待媒体,姜文难得如此慷慨。此前,他在《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三场首映式上说的话,加起来不到十句。

随即,电影转战国际市场,参加第65届柏林电影节。直到首映前,姜文才出现。先向外国媒体交了个底儿,说这片子在国内评价两极,觉得“越自由就越寂寞,不想寂寞就没那么多自由”。他认真回答每个记者的问题并道谢。有非洲记者三次起身表达对电影的喜欢,会后姜文特意到他身边感谢,“因为你我都想去非洲了,现在还一次都没去过呢!”

在电影节快结束的时候,姜文专门对有关“《一步之遥》观众离场40%”的报道进行反击。他愤愤不平道:“你怎么不报道首映场没几个离场?”他觉得报道关注离场较多的媒体场,有失公允。这种“预设立场”让他大为光火:“有些人就是要黑你,他会想:你以为你在国内口碑不行,来柏林就行了?告诉你,还是不行!其实他在写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这个思路。”

这群人在他看来就是《一步之遥》里的反派。电影里反派有句台词:“你总不能让观众闭嘴吧。”这恰恰是“就是要黑你”的那些人拿来攻击他的武器。姜文揣测他们的内心:“只是拿观众说事儿而已,他们其实要达到的是自己那点目的。有人就是想着:早看你姜文不老实了,这回就用票房或口碑给你一个教训。”他拒绝变乖。

最终,《一步之遥》票房不足5.2亿。

聊到这次为什么选彭于晏演《邪不压正》时,姜文还说到一点:“他能管控自己。”因为彭于晏能为角色下工夫健身。他批评现在很多人不自控,话锋一转,又是一股火药味:“有的影评人、媒体,听了一句话说‘姜文电影看不懂’,就跟着走了。这就是非理性。非理性会给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民族带来很大的灾难。”

和四年前不同,这次在电影宣传现场,姜文释放了足够的善意。主持人史航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姜文一个人就撑起了整个论坛。有人问他是否很想摆脱宣传,一向被认为爱怼记者的姜文给出了让人出乎意料的回答:“不是,我其实特别想跟你们聊天,要不让我停,聊到通宵都行。”

他也许已经跨过了《一步之遥》。当那次票房失利再被提及时,姜文坦荡回答:“其实,《让子弹飞》这么受到观众喜爱,我也没想到。而《一步之遥》平衡一下也许挺好的,这样我心里踏实点,要不然弄那么高的票房不合适。”

很皮很温柔

曾经站着挣钱的姜文,想“讨人喜欢”了

廖凡饰演李天然的大师兄朱潜龙,姜文饰演前朝武人蓝青峰

彭于晏听说的姜文和相处的姜文不一样。传说中姜文很难相处,实际上他“很皮”,甚至“温柔”。

在电影官方微博发布的一段视频中,姜文在片场给彭于晏过了个生日。大家假装拍一场故人去世的道别戏,只有彭于晏一无所知。他揭开白布,里面藏了个蛋糕,“我当时差点把蛋糕掀翻,这场崩溃的戏我准备了一整天”。姜文对他说“Happy birthday”,一旁跟拍的摄影机刚好显示是3月24日零点。

“导演在片场最常对你说的话是什么?”记者问道。

彭于晏还没回答,就先鼓起了掌,“Bravo!”他还原了姜文在片场的样子,就连鼓掌的力度都拿捏精确,掌声震得人耳朵疼。给了一粒甜枣后,导演紧接着会说“再来一条”。

不拍戏的时候,姜文、廖凡和彭于晏喜欢就着普洱茶聊天。问他们聊些什么,彭于晏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什么都聊,很多能说,很多不能说”。

除了喝茶,更多时候大家喝酒。

说起姜文拍戏和生活中的区别,周韵说,拍戏的姜文更容易胖,因为总喝酒。彭于晏进组前从不喝酒,跟姜文拍戏,认识了不少红酒、威士忌。有时拍着戏,姜文也会把他灌醉,以至于他常常不知道自己演出来会是个什么样。戏份杀青,他对喝酒也上了瘾。

在上影节接受采访时姜文表示,距离首映没几天了,电影的音乐还没录完,他还没看到成片。他在会场和记者谈笑风生,可“多聊一秒钟,心里就焦虑一秒钟”。

抓住这股焦虑,记者追问对《邪不压正》的票房和口碑期待,姜文的回答很老实:“一个人可以看电影就很幸运了,又能拍电影也能通过拍电影挣名挣利,你就应该感谢所有人,因为这件事儿不是很多人都能做的,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还焦虑还患得患失,我觉得你完全不配做这个事。”

他不指望观众能理解电影或是“姜文”此人,因为“人生就是建立在误读之上的”。对于电影,有人过分解读,有人看不懂。他一开始也会吃惊,但后来发现“这些跟我完全没关系。其实任何一个作品,当离开了创作者,面临欣赏者的时候,都是在表达自己”。

6月27日,《邪不压正》的制作完成90%,高晓松当了第一个观众。他在微博里说这部片子“满屏荷尔蒙飞溅,爱恨劈头盖脸”,不过他喜欢的老北京乡愁和旧韵不见了。他问姜文,这些东西去哪儿了?姜文回答:“乡愁与旧韵留给别人拍吧,我儿子大了,我想拍一部他也喜欢的电影。”

“民国三部曲”拍到终结篇,姜文聊到《让子弹飞》是让观众“看得懂”,《一步之遥》是要让人“舒服”,现在希望《邪不压正》能“讨人喜欢”。6月23日,《创造101》的决赛现场,下面一群十几二十岁的粉丝在为平均年龄20岁的少女偶像呐喊,55岁的姜文面无表情地说:“我能不能在7月13号把这个《邪不压正》公演了之后也来报名参加?”

为了“讨人喜欢”,姜文真的很努力了。

曾经站着挣钱的姜文,想“讨人喜欢”了

看天下423期娱乐

曾经站着挣钱的姜文,想“讨人喜欢”了曾经站着挣钱的姜文,想“讨人喜欢”了
曾经站着挣钱的姜文,想“讨人喜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