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来了解一下,万一哪天穿越了,可别一脑袋浆糊

“制度”来了解一下,万一哪天穿越了,可别一脑袋浆糊

来源︱喜马拉雅FM赵冬梅老师的精品课《北大赵冬梅讲中国史》

假如可以选择,穿越回古代,你愿意回到哪个朝代?

我敢肯定,这个问题一定会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回答。但其实,现代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哟!为什么?说一个最简单的原因:古代没有抽水马桶和自来水。单这一点就挺吓人的吧!

“制度”来了解一下,万一哪天穿越了,可别一脑袋浆糊

深层的原因呢?如果你是女性,按照中国古代“男主外女主内”的秩序安排,女人不能出来工作、不能单独旅行、不能拥有自己独立的财产,不能反对丈夫纳妾,不能的事情太多了。

至于男性,真穿越了也是有很大风险的,穿到名门望族也就罢了,如果一个不留神,穿越到三国时期的曹魏,成了一个士兵的儿子,那除了当兵,你是一点别的指望也没有的。论普遍的自由度,还得看今朝。这种自由度是现代社会制度赋予我们的。

制度是什么?

制度,是人类相互交往的规则。它划分类别,比如文官、武官、宦官。它标志等级,比如长官、属官、小吏。它限制范围,你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它规定关系,比如上下级、同僚、同学。它决定个人及群体的身份、地位与活动空间。

“制度”来了解一下,万一哪天穿越了,可别一脑袋浆糊

大部分人说喜欢历史,其实是喜欢看大起大落的英雄故事,看帝王将相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的权谋秘计。那些东西当然很有意思,但是,如果只关心那些,那你的历史观察就不够高级了。

这就像看《西游记》里孙悟空和各路神仙、妖精打架,云里来雾里去,热闹是极热闹的,可是谁又能逃得出如来佛的手掌呢?制度就像是如来佛的手掌,它规定了游戏规则,万变不离其宗。

吃透了制度再来看兴衰起落,你就能看到边界和范围,明白为什么是那样,进而思考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什么。所以,如果想真正了解过去,我们要看制度。

变化,才是制度存在的真实状态

中国古代最大的制度变迁,当属国体之变,也就是从封建到帝制。西周实行封建制度,封邦建国,各个封国的政治、经济相对独立,按照宗法制,诸侯彼此认同,并尊周王为天下共主。

春秋战国,封建宗法政治秩序被打破,大国吞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最终,公元前221年,秦建立皇帝制度,“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中国进入帝制时期。从公元前221年到1911年,帝制在中国持续了2132年。

“制度”来了解一下,万一哪天穿越了,可别一脑袋浆糊

那么,两千年帝制是否一成不变?当然不是,变化仍然在不断发生之中。帝制时期,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怎样维护王朝统治的延续,二是怎样保持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在这两个问题上,两千年帝制是在不断摸索、不断进步当中的。

以唐宋之间的变革为例。唐代以前,国家主要采取分级控制的思路,旧的层级效率降低之后,就增加新的层级来加强控制。

到了宋代,在分层控制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新思路,那就是“分权制衡”——把同一层级的权力按照业务分类,分配给不同的部门机构去管理,这些部门机构之间就可以互相牵制,通过分权达到制衡的目的。

在皇权的安全和中枢权力分配上,唐代以前,宰相可以做到大权独揽,到了宋代就行不通了。宋代实行中国式的“三权分立”,宰相原则上只管行政,另有枢密院管军事,三司管财政,而真正掌握了全局的只有皇帝一个人。两千年的帝制,皇帝行使权力的方式也是在不断的变化当中的。变化才是制度的真谛。

大刀阔斧的改革,其实没那么多

大部分的制度变化是累积型的,一点一滴,水滴石穿,这有点像人的成长,每天都在变,今天和昨天区别并不大,但是积累到一定时间,就真的不一样了,会出现新的面貌。这一类的变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阶段性的总结,比如尚书取代丞相成为新宰相的过程。

“制度”来了解一下,万一哪天穿越了,可别一脑袋浆糊

这一类的变化其实是主流,但也是教科书最容易忽略的,因为它温和,缺乏激烈的事件感。教科书比较关注的变化是政治家主动发动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各种“变法”、“新政”。主动改革,在战国时代是一个高潮。进入帝制以后,就相对较少了。

无论是“水滴石穿”的渐变,还是大刀阔斧的改革,都是因为时势发生了变化,制度必须要跟着变。或者说,所有能够成功保留下来的变化,哪怕曾经有一个荒唐的开始,也一定是合理地呼应了时代要求的。逆时代需要而动的变化,可以凭借权势推行,但却无法延续,制度有它自身的发展惯性,不可违逆。

制度创新的力量来自国家内部

中国古代制度创新的力量来自哪里呢?总体上讲,中国古代制度创新的力量是来自中国内部的。

帝制时期的改革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共同点,改革者往往以想象中的西周制度为依托,托古改制。原因很简单,在古代中国人所认识的文明世界当中,中国在各个方面都是最发达的。因此,古代中国长期享有强烈的制度自信。正是这种自信,让他们具有了开放性,可以毫无顾虑地吸收周边制度,为我所用。

谈到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小结了:中国古代的制度是不断变化的,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内部,并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制度的变化分为渐变和改革两种,无论哪一种,都必须有效回应时代变迁并顺应制度发展的内在惯性,才能够持续。

关于主播:

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北大赵冬梅讲中国史》,赵冬梅教授用30年史学积淀、反复雕琢的课程设计,为你带来新视角历史课:从“制度、文化、社会生活”三大方向,讲解真正塑造传统中国并影响至今的隐性逻辑,从细节处还原真实历史。

关于喜马拉雅: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制度”来了解一下,万一哪天穿越了,可别一脑袋浆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