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評選提升東莞醫療服務質量

“最美”評選提升東莞醫療服務質量

南方日報記者 孫俊傑 攝

醫者仁心,每一名醫護人員都在用自己的愛心架起醫患和諧的橋樑。16日上午,東莞市衛生計生局對外公示了2018東莞市“最美醫生”“最美護士”評選結果,20名當選者分佈在18家醫療衛生單位,其中既有三甲醫院的學科帶頭人,也有紮根鄉間50多年的赤腳醫生。

南方日報記者 歐雅琴 戴雙城

40名醫護人員入圍候選名單

東莞市“最美醫生”“最美護士”評選活動自2016年啟動以來,已連續舉辦了兩屆,在醫療衛生界樹立了“學習榜樣、效仿榜樣、爭當榜樣”的良好氛圍。今年評選活動的對象為全市衛生計生系統醫護人員,涵蓋醫生、技師、藥師等一線衛生技術人員,除了要求具有執業醫師、藥師、技師、鄉村醫生或執業註冊護士資格、具有奉獻精神以及廉潔行醫等基本條件外,也注重考察候選人的醫德、醫術、醫風等方面。

據瞭解,在層層推薦和嚴格篩選下,今年共有40名優秀醫護人員入圍候選人名單,後經公眾投票、專家評審等程序,最終評選出“最美醫生”“最美護士”各10名予以公示。公示期將持續到7月20日,為慶祝中國首個醫師節的誕生,2018東莞市“最美醫生”“最美護士”的發佈儀式則將於8月19日中國醫師節舉行。

入選代表來自18家醫療機構

記者從公示名單中看到,這20名當選者分佈在全市18家醫療衛生單位,涵蓋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社區、鄉村衛生所等機構,專業覆蓋內科、普外科、麻醉科、兒科、心血管科等。其中,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各有兩名候選人當選。

在“最美醫生”方面,市人民醫院的李瑞平從事普外疾病的醫療及研究20餘年,極大地提高了普外科一區的醫療水平;市中醫院的葉小漢是東莞市一類名醫,是廣東省首批名中醫師承項目指導老師;市第五人民醫院的王群參加臨床麻醉工作21年,是全市衛生計生系統唯一的麻醉學專業碩士生導師;市七院的黃輪熾是東莞市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項目技術負責人;黃江醫院的梁宇獲“東莞好人”、第七屆勞動模範稱號;望牛墩陳旭佳衛生所的陳仲文從赤腳醫生幹起,紮根鄉間52年,他的兒子和女兒都在他的影響下選擇了學醫。

在“最美護士”方面,市中醫院的葉瑞英多次獲得東莞市護理學會優秀會員等榮譽稱號;市第三人民醫院的劉群豔從事護理工作18年,是“護理娘子軍”的領頭人;厚街醫院的吳玉娥工作之餘奔赴香港進修學習,協助醫院成功創建廣東省老年專科護理培訓基地。

“最美”成東莞衛計系統金字招牌

自2016年起,東莞市衛生計生局和市文明辦聯合主辦東莞市“最美醫生”“最美護士”評選活動,到今年已經是第三屆。對於醫生而言,“最美”兩字分量尤重,“是肯定、是無價之寶。”南城醫院副院長、“結石王”王三貴說。

王三貴是東莞市首屆“最美醫生”之一,也是由“最美醫生”“最美護士”等人員組成的“東莞最美天使志願服務隊”的隊長。

通過三年“最美”的評選,東莞衛生計生系統正能量時時湧現,“東莞好人”“廣東好人”頻出,醫療服務能力和質量不斷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更加強烈。“評選最美、學習最美,趕超最美。”東莞市衛生計生局負責人說。

■人物

“最美村醫”陳仲文

52年堅守基層衛生一線

從1966年2月開始參加工作,52年來,陳仲文一直堅守在農村基層衛生工作第一線,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不管颳風下雨,不管白天黑夜,都堅守崗位,讓患者滿意,讓家屬放心。

“儘管現在是古稀之年,我仍舊覺得,醫學這一行就是方便群眾,能在村衛生站治得好的疾病就可以在村衛生站治療,不用群眾跑遠門去看病”,自從參加醫療行業那一天起,陳仲文就決定學好醫療技術,減輕病人痛苦。他認為,醫生這個職業是光榮而崇高的,不僅僅是能以肉體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給人安慰,所以選取了這個職業務必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剛開始工作時,衛生站是由洲灣村大隊組建的,花了超多心血”,陳仲文從工作之初,就耐心聽取病人陳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們的需求和意見,時時急病人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時,他嚴肅認真,細緻診查每一例病人,謹慎用藥,嚴格執行操作常規,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在轄區內,他經常開展巡診工作,及時送發防保所下達的各種宣傳資料,讓防病抗病知識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戶,做好兒童保健和計劃免疫工作,及時發放預防接種和體檢通知單,向村民宣傳黨的衛生工作方針。

一個醫生取得患者的信任從來不是靠廣告、靠包裝,而是靠高水平的醫療技術,高質量的服務和高尚的醫德,透過病人的體會口耳相傳。作為基層醫生,陳仲文對此認識得非常深刻,並身體力行來實踐。在鄉村行醫生涯中,他始終把醫德作為鄉村醫生的靈魂。村衛生所面向的是農民群眾,面向的是弱勢群體;對經濟困難的村民減免醫藥費;一時帶錢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藥治病,儘量滿足有困難的群眾。

“這份工作所帶給我的榮譽感,就是鄉親們的尊重和鼓勵。”陳仲文說,最開始和他一起工作過的同事,有的已經受不了低工資、高強度的鄉醫工作,相繼離開了這個崗位。他也曾有數次轉行的機會,但是讓群眾“小病不出村”這一內心的承諾,讓他堅守至今。

現在,在陳仲文的耳濡目染下,他的孩子也願意接過“接力棒”——他的兒子成為一名執業助理醫生,女兒也從事護士工作,“他們都以成為跟我一樣的人為榮。”

受望牛墩鎮敬老院院長所託,陳仲文每天早上工作完後,還會到鎮敬老院坐診,診治敬老院老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幾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陳仲文說,但求減輕孤寡老人身體受病折磨的痛苦,而為了守護農村父老鄉親的身體健康,“我會一如既往地堅持走下去。”

新藥發明人葉小漢

研發新藥效果顯著

作為廣東省名中醫,葉小漢從醫3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除了勤求古訓外,他還博採眾家之長,重視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經驗總結,從理法、方藥、養生、調攝等多個方面對心、肺常見病及疑難重症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

能研發出新藥的醫生,數量並不多,葉小漢就是其中的一員。在多年行醫的基礎上,葉小漢在國內首次提出運用軟堅散結法治療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性心臟病的創新性理論,並根據該理論研發新藥心脈康片。目前,這種藥已經被廣泛運用於臨床,效果顯著。

同時,葉小漢還在國內率先提出“從肺論治心衰”的理論體系,以“宣肺平喘、降氣利水、益氣活血”為主治法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擬定了心康方,也同樣受到了患者的歡迎。目前東莞市中醫院總院心內科在葉小漢的帶領下成為東莞市重點專科、廣東省中醫心血管病重點專科建設單位。

“醫者要遵從‘醫乃仁術’的古訓,不單要提高自身醫療水平,治好患者疾病,還需對患者內心進行輔導,儘可能給予患者幫助。”多年來,葉小漢經常教導下級醫生: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

心內科危重病人多、病死率高,因此,葉小漢認為,除了要不斷提高醫療技術和醫療服務質量,同時給予患者人文關懷,才能贏得患者信任。有位70歲陳姓患者,多次因患心力衰竭反覆入院治療,患者生存質量很差,家裡人和他自己都覺得生存的希望渺茫。葉小漢接診該患者後,採用中西醫結合的療法對患者進行悉心治療,並傳遞給病人信心,慢慢的該患者的症狀有所減輕,治療效果理想。在第三次住院,辦理出院時,該患者已經能站著走出醫院了。

除了坐診,近年來,葉小漢還多次利用自己的節假日帶領科室中醫專家組走出醫院,深入基層,結合醫院自身中醫藥優勢,通過科普講座、義診等活動,宣揚中醫藥文化及中醫保健知識,為基層百姓送知識、送健康。由他編撰的《高血壓病防治手冊》目前已經累計免費發放數千本,把疾病預防的科普工作做在前面,讓健康中醫養生理念走進千家萬戶,體現“上醫治未病”精神。

社區醫生羅素芳

社區居民的貼心“管家”

王阿姨的血壓又高了、張奶奶患有糖尿病腳上的傷口容易潰爛……在塘廈社區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羅素芳兢兢業業,成了周邊居民的貼心人。從醫26年來,她始終堅持在臨床一線,用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鑄就一顆“仁愛之心”。

“以前我是一名專科醫生,但在老家,很多病人都上門求助”,羅素芳告訴記者,這也令她深深感覺到基層醫療對於全科醫生的需求。因此,東莞在2008年剛開始發展社區醫療服務時,她就來到了塘廈,啃下厚厚的專業書籍,經過嚴格的學習、考試,這一干就是十年。

現在,社區裡很多患者都是衝著羅素芳良好的服務態度及嫻熟的技術而來的。對每一位患者,她都關懷備至,認真診治。轄區居民的身體健康,幾乎傾注了她全部心血,也許有人會覺得她傻,但在居民的心裡,她是他們貼心的“管家”。

為了更進一步瞭解轄區群眾的健康狀況及健康需求,羅素芳常常利用空餘時間去敬老院、社區做家訪、義診工作,開展健康教育,指導居民提高對慢病、精神病等的認識及預防措施,並積極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和安撫,想盡辦法讓患者得到及時救治。羅素芳和她的團隊,每年家訪超過550人次,舉辦各種義診及講座超過140次,和團隊共同規範管理慢病、老年人超5000人,簽約家庭超過800戶,是1000多人的“家庭保健醫生”。

每次家訪,羅素芳也樂意傾聽他們的喜憂。四村的王阿姨近來血壓居高不下,羅醫生和她聊天時,得知阿姨的女兒年過四十還未婚,老人為這事煩惱不已……羅醫生就像自家女兒一樣,一邊告誡她如何藥物控制血壓,一邊與她聊天慰藉。不久,王阿姨的血壓總算穩定了。社區裡一名老年痴呆患者,連自己親生子女都認不全,卻認得羅醫生,每每看到她,都非常高興。

“我要給羅醫生投票”,一聽到參與今年的“最美醫生”評選,不少患者都成了羅素芳的忠實粉絲,並積極幫她投票。每天早早的,因為提供家庭醫生服務而建立的健康服務群裡,患者們都告訴羅素芳,“羅醫生,我今天又投票了,一定要支持你。”

臨床實踐的深厚積澱,助推科研成果碩果累累。羅素芳先後在國家級、省級醫學雜誌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其中2篇論文還獲得東莞市優秀論文獎。不斷推出新技術、新項目,2016年,她作為第二負責人主持的市級科研項目《中醫體質辨識在社區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已順利結題,成果得到了醫界同行的廣泛認可和讚譽;2017年帶領團隊又申請到市級課題《氯雷他定及沙丁胺醇聯合中醫中藥治療過敏性咳嗽應用研究》,目前課題正在順利開展中。

臨床看病、家訪、科研、帶教……這些內容構成了羅素芳20多年的日常工作,繁瑣、辛苦、枯燥。“家人除了大事平時都不給我打電話,知道我忙”,羅素芳說,每天加班時,丈夫就默默在隔壁的房間玩手機遊戲陪著她,家人的支持是她前進的動力。每一項工作都當作一件作品去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不斷磨鍊、改善、提升自己,使“作品”趨於完美,羅素芳說,儘可能地為患者解除痛苦,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