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千河之省的“治水使命”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闫新宇

长江东流,浩浩汤汤。天府之国,千河之省。

四川,扼守长江上游;四川,长江黄河穿境而过。

5月7日,我省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总河长会议在成都召开,四川省10大主要河流河长制工作在会上“报盘”,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总河长尹力提出五个“进一步”要求。

令出即行,我省省级河长巡河督察行动陆续开展。

6月3日,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安宁河省级河长田向利巡查安宁河。河长制全面推行以来,安宁河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6月27日,省委常委、长江(金沙江)河长曲木史哈来到泸州,督导检查泸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情况。这里的清溪河,实现了从污染治理到经济转型发展的跨越,入江水质已从Ⅴ类提升为Ⅲ类,并成功创建为全国水土保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

……

看得见的变化,源自四川对河长制不懈的探索与实践。

河流保护,被国家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7新年贺词中首次提到“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到河长制首次被纳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治水大计已经成为国家行动。

被誉为“千河之省”的四川,是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地,肩负着维护国家水安全格局的重要使命,四川治水关乎国家大计。

使命如磐。2017年,四川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一年多来,四川举全省之力,立足生态禀赋,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掀起了河湖综合治理新高潮——2017年,四川河湖管理保护治理生态链基本形成,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总体进度和效果达到预期。2017年全省地表水质量为:在87个国考断面中,有68个断面达到III类及以上水质,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78.2%,满足国家考核目标要求;劣V类水质断面2个,占比2.3%,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从“九龙治水”到“一拳发力”,从谋篇布局到探索实践,四川将机制保障、组织体系、监督考核、协同联动、全民共治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摸索更优化的管护模式和更有效的治理措施。

信守使命,一场守护碧水清流的治水图卷,正在四川展开。

从“九龙治水”到“一拳发力”

层层织密河湖责任网

作为千河之省,护水,四川责无旁贷,

中央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号角一吹响,四川便迅速响应,出方案,定目标,建制度,落实河长制各个节点的路线图、时间表迅速出炉。仅仅数月,省、市、县、乡四级工作方案全部出台,为河长制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第一时间,部门联动。四川出台十大主要河流省级河长制工作推进机制,确立环保、审计、国土、公安、财政、发改、林业、农工、住建、农业等十个省直部门为省级河长联络员单位,协助省级河长治河护河。瞄准同一目标,各省直单位发挥部门优势,为碧水长流贡献聚合的动能。

一张责任网逐步覆盖河湖。四川将水环境治理责任落实到党政一把手,改变“九龙治水”局面,成立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省委书记任组长,实行领导小组领导下的总河长负责制,省委常委、副省级领导担任成员,加强河长制工作的统筹协调。同时,以党政领导牵头负责制为核心,坚持区域与流域相结合,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五级河长责任体系。

河长谁来当?我省明确河流治理党政同责,由省长担任省级总河长,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政府均实行双总河(段)长制,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第一总河(段)长和总河(段)长,“一把手”抓“一把手”,责任层层压实。各地还将河长体系下探至村。

从方案到部署,做细做实,层层推进。四川设立省总河长办公室、省河长制办公室;10大主要河流由10个省级部门担任省级河长联络员单位,协助推进相关流域河长制工作;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全部设立河长制办公室。

河长制并非冠名制,而是责任制。四川加强对河长制落实情况的考核、激励与问责,把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层层推进下,四川从区域到流域、从大江到小河,基本实现了所有河流河长全覆盖,也实现了2017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的既定目标,比国家规定时限提前了半年。

在这些体系的保障下,全省8.34万名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段)长合力攻坚,围绕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监督执法六大任务进行的一系列治水行动在全省有序展开。

随着系列行动的深入推进,治水成效逐渐凸显。2017年,全省87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有68个断面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四川还锁定目标:到2020年,全省基本消灭河湖劣V类和V类水质,县城及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标。

从“谋篇布局”到“探索实践”

四项行动综合用力

河湖之病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治水千头万绪,河长怎么干?

河长制工作的核心任务是落实河湖管护责任,当务之急是污染防治。对此,四川重拳出击,全力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今年底前,力争完成不符合设置要求的入河排污口整改及所属污染源综合治理。

河湖管护,任重道远。四川提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科学引领和分类施策。

治水方式在变——

5月30日,四川省首个河长制办公室法官工作站在崇州市挂牌成立,崇州市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正式入驻崇州市河长制办公室,形成全省首例“河长+法院”的联合监管制度。此举旨在推进河长制湖长制立法调研,将涉河涉湖管理保护活动纳入法治化轨道。

遂宁创新推出“河长+警长”机制,市、县、乡、村逐级实现河长与警长的一比一选配,形成了严厉打击涉河(湖)等违法行为和强化环保宣讲教育的合力。辖区公安民警协助河长进行河道治理,关停搬迁河流80米范围内的养殖场和专业养殖户737家。

手段更多元——

全省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全面查清涉河建设项目,重拳整治非法侵占河道等突出问题。

持续推进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无尘化、无害化、资源化垃圾处理方式。

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强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在涪江流域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

行动更坚决——

加强水资源保护,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120个环境违法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开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697个,有效整治国家挂牌督办的99条城市黑臭水体,完成1979个村庄环境整治。

重点整治水污染严重流域,编制完成《沱江流域水质达标攻坚方案(2020年)》以及球溪河等污染严重的不达标水体达标方案。加强执法监督,开展长江干流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和河道砂场、堆场清理整治行动,河湖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更广泛的影响在岸上。四川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涉河建设项目清查,重拳整治侵占河道、非法采砂等突出问题。制定省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方案,全省划定禁养区5895个,关闭、搬迁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1.3万家。对全省主要河流1745处规模以上排污口进行了重点规范整治。

从沱江到岷江,从金沙江到大渡河……一个个规划,一座座污水处理厂,一个个断面监测逐条确定生态基流,河流水质持续向好。

“没人来挖沙子了!”住在广汉鸭子河边的村民王宏发现,往日污浊的河水,开始持续变清。落实河长制以来,当地全力打击非法采砂,关停沿河排污口。经过长达10个月的综合治理,当地出境水全部达标。

从“河长治”到“全民治”

共建共享久久为功

河长制实施一年多来,四川河流容颜初变。

绵阳雎水镇红石村河段从一条“泥沙”河逐渐恢复成为“碧波”河;涪江河道岸线经过生态修复已重现昔日“河畅岸绿”的模样,每到傍晚,周边散步的居民比比皆是……随着一条条河流旧貌换新颜,生活环境愈发让人神清气爽。

河流治理非一日之功,成果来自河长,也来自全民治理。

6月14日,又有3名“记者河长”在阆中走马上任,他们将参与监督该市各级河长履职尽责情况,曝光各级河长不担当、不作为、不爱河、不护绿等行为,以及各级各部门在河长制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贯彻落实河长制工作,南充创新推出“记者河长”。5月底至6月初,南充此前聘请的11名“记者河长”分成6个小分队分头出击,进行了长达一周的巡河。巡访结束后, “记者河长”把发现的问题和河长制工作亮点,通过情况反映和媒体公开的形式展现出来,助推南充市河长制工作深入开展。

除了“记者河长”,我省还积极调动群众的力量,让基层河长不再“孤身奋战”。

6月13日,成都市双流区举行第一届“民间河长”聘任仪式,10位“民间河长”领到了自己的聘书,他们将参与河湖管理及保护工作。双流区河长办负责人表示,招聘“民间河长”旨在引导公众参与和监督河长制工作,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使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更加符合群众需求,实现社会协同治理。

四川涪江支流芙蓉溪,流经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金玉村、明月村等多个村。去年年初,当地成立了“芙蓉溪忠兴段河道管护协会”,有260多户村民900多人成为会员,大家对河流的治理热情空前高涨。如今,绵阳已组建河湖管理协会56个,设立群众会长,吸纳会员4380人,形成自我维护、群管群治的河湖管理新格局。

在全民治河过程中,四川这样的举措还有很多。

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四川河流治理走在了全国前列。今年元旦刚过,水利部和环保部对四川河长制工作进展进行了全面“体检”,充分肯定四川河长制工作做法和成效,认为四川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举措实、效果好、亮点多。

“今年是全面深化河长制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实施湖长制的第一年。巩固、深化、提升是下一步治理河湖的关键词,也是主要方向。四川将继续全力推进河长制工作,年底前全面建立湖长制,把水库、湿地纳入湖长制工作范围,同样由地方党政‘一把手’出任湖长,同样明确湖泊管理保护地方党政同责,力争使全省河湖管理保护再上一个新台阶。”省河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忆往昔,滔滔江河,洪涛漫卷,探索河长制,四川步履铿锵,不辱使命;望未来,河湖长制,治水大计,责任在肩,使命在前,四川将砥砺求索,于时代中谱写“重整江山”的治水图卷。

敬请关注5版《四川河长》专题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