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的康復治療技術

癲癇是腦的疾病,是僅次於腦卒中的常見慢性神經系統疾病。癲癇在任何年齡、地區和種族的人群中都有發病,但以兒童和青少年發病率較高。在我國癲癇的患病率為7‰,據此估算我國的癲癇患病人數不小於900萬。

癲癇作為一種嚴重的神經性疾病,如果控制不住,不但影響患者的正常神經功能,也影響其精神行為,這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影響。因而需要高度關注,走出癲癇病的認識誤區,規範治療。

癲癇的康復治療技術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癲癇患病率在 5%~11.2%,估計全球目前約有 5000 萬活動癲癇患者(指經常有癲癇發作,需要維持抗癲癇治療),而且其中 30%是難治性的。如果按照年齡組分段,15歲以下的嬰幼兒和兒童與65歲的老年人顯著高於其他年齡組患者,而兒童患者的發病率最高。我國調查顯示,癲癇患病率高達7‰,據此推算我國現有900多萬癲癇患者。

由於人們對癲癇病缺乏正確認識和傳統習俗影響,加上醫療資源匱乏和分佈不均,特別是邊遠農村地區診療水平有限,大多數癲癇患者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治療,使癲癇病存在很大的治療缺口。數據顯示,在我國900多萬癲癇患者中,有 40.6%未治療,35.4%的患者治療不正規。

癲癇的康復治療技術

比如:傳統的在臨床上可根據癲癇發作類型選用抗癲癇藥物,一旦找到可以完全控制發作的藥物和劑量,就應不間斷地應用。一般應於發作完全控制後,如無不良反應再繼續服用3~5年,方可考慮停藥。目前多主張用一種藥物,確認單藥治療失敗後,方可加用第2種藥物。如失神發作或肌陣攣發作無法用單藥控制者,可合用乙琥胺和丙戊酸鈉,或其一加用苯二氮類可有效。對混合型癲癇可以根據發作類型聯合用藥,但以不超過3種藥物為宜。

癲癇的康復治療技術

用藥宜從小劑量開始,然後逐漸增量,以既能控制發作,又不產生毒性反應的最小有效劑量為宜。換藥宜採取加用新藥及遞減舊藥的原則。不能驟然停藥。

有些器質性腦病的癲癇患者可能需要終身服藥;有人主張發病年齡大於30歲者需謹慎停藥,因其停藥後複發率較高,需長期服藥或終身服藥。但仍有10%~15%患者難以控制發作,可以採用外科治療。

經顱磁刺激器(TMS)

經顱磁刺激的電容器內的電荷迅速釋放時,放置在頭部上方的線圈中通入脈衝電流,進而在線圈周圍產生脈衝磁場,磁力線以較小的阻力無創傷地穿透顱骨,到達皮層,在皮層內產生可傳導的感應電流,誘發電場會引起生物電流在組織中傳導,使神經纖維、神經元和肌肉去極化併發放神經衝動,從而影響組織或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態。

癲癇的康復治療技術

產品性能

1. 刺激記憶模式: 5種記憶模式。根據經常使用頻率,時間等參數設定後可進行儲存的記憶功能。

2. 液態自動循環冷卻系統:先進的工業級自動內循環冷卻系統,確保長時間連續穩定安全工作。

3. 磁刺激控制系統: 工業級嵌入式軟件操作系統,不與外置電腦和顯示屏連接,操作界面為液晶觸摸屏。

4. 一體式可移動整機。

5. 磁刺激治療椅:方便患者檢測及治療,可以穩定控制刺激焦點。

6. 鏈接擴展: 國際通用BNC 接口(進出觸發)可與同品牌或不同品牌的肌電設備、腦電設備、術中監護設備等連接使用。觸發輸入輸出TTL(低/高),可調延遲時間。

7.刺激提示音:刺激開始前,機器帶有提示音功能

8.自動斷電保護功能:操作液晶觸摸屏上具有溫度顯示功能,線圈內部溫度達到41度時,設備自動停止工作。

療法優勢

採用8字形線圈,與O字形線圈相比,更容易掌握焦點;

T有無創、無痛、操作簡便及安全可靠。

癲癇的康復治療技術

癲癇發作是指由大腦神經元高度同步化異常放電引起的不同組合形式的發作性、短暫性、刻板性臨床症狀和體徵。癲癇是神經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全球約7000萬人患有該病。每年每10萬人中將新增癲癇或癲癇發作病例50.4例。即使給予充分、規範的抗癲癇藥物治療,仍有20%~40%患者癲癇發作得不到有效控制,稱為藥物難治性癲癇。隨著科技的發展,神經調控技術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到癲癇的治療當中,給癲癇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癲癇的康復治療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