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後難相處」他們內心深處的痛苦,是難纏行爲的來源

“父母老後難相處”他們內心深處的痛苦,是難纏行為的來源

難解的家庭問題,在父母老後往往更加嚴重。他們的固執、依賴、情緒勒索往往讓子女身心俱疲,要怎麼照顧好父母,卻不透支自己?你該學習的是調整好心態、試著理解、以及有策略的應對。

“每次只要電話一響,我超怕又是我媽,指責我又做錯了什麼事。”

“每次想出國度假時,我媽就會‘剛好’生病。”

你對這些臺詞感到熟悉嗎?如果你對此心領神會,那麼你很可能已經感到無計可施,你甚至很可能會說,父母的個性實在讓人“很難招架”。

你與父母的困境,並不是沒有解決之道!如果你深信“沒人會比我父母更難纏”,或許你可以從以下案例,發現扭轉局面的新曙光:

【指望兒子隨傳隨到的媽媽】

阿明提心吊膽地撥了電話。此刻他站在劇院大廳的公共電話旁,在享受娛樂時光之前,他深知如果沒有先給母親打這通電話,後果將不堪設想。這是慣例,只要他沒辦法過去她那兒,就一定要電話稟報。問題是:他比平常晚了半小時打電話。

有時母親並未留意到電話來晚了,甚至有時注意到了卻也沒怎樣。可惜今晚傳來的是冰冷憤怒的聲調:“你到底去哪裡了?我找了你整晚!”

“媽,我在劇院。婷婷和我今天都忙到很晚。我得在兩分鐘內入座,不過我想先打來問看看你今天好不好。”

“我好得很。”母親的回答既冷又硬,隨即切斷電話。阿明是沒嚇到,但不管經歷過幾回、又拼命努力不要在意,仍不免感到受傷。

接下來,他不斷地想:“究竟該怎麼做,才不會變成這種局面?”過去的慘痛經驗讓他學會要及早打電話;為了讓媽媽開心,他更是每週去探望母親兩、三回。

你不是唯一和父母相處時深感絕望的人

阿明為了母親頭痛已久,問題依然棘手。他對媽媽百依百順,盡力避免惹她不快。這麼做雖不能減輕抱怨,倒也讓局面維持在合理的掌控之中。直到劇院事件,他才明白情況必須改變,他需要找心理諮詢師談談。

阿明的故事,是我每天從來訪者那裡聽到的典型狀況。而阿明從我這裡得到的第一個收穫是,原來有那麼多人面臨同樣的困擾,卻堅信世上沒有任何父母會像自己的爸媽那樣難纏。僅僅這點認知,往往就足以為成年子女帶來極大的安慰。

不管是找諮詢師或加入互助團體,求救很重要。意識到原來有那麼多人跟你有同樣的處境,會讓你感到如釋重負。

對父母的要求設定界限

跟一般人遇到同樣情形時一樣,阿明會怒氣高漲以致失去理智,然後對媽媽大小聲。然而,無論父母讓你多麼受挫,憤怒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只會讓雙方更難過。

母親看不見自己的問題,只看到兒子容易暴跳如雷;就算她在你的強勢之下道歉,她也完全沒有理解原因何在,更無法記取教訓。

此外,阿明試著跟媽媽理論。劇院風波後第二天,阿明和他母親的這場對話,描述了這麼做有多麼無濟於事。

阿明:媽,你要我每晚打電話給你,但我偶爾總會有事啊!

媽媽:你到六點都沒來電,簡直把我急瘋了!你有空做這做那,就是沒空給老媽打個電話。

阿明失去耐性:“但你應該瞭解,我不可能每次都準時的!”

媽媽:“不吭聲,眼神冰冷”

阿明:“怒氣攀升”我真沒見過像你這樣不講理的人。好吧,如果你不改,那就準備擔心吧!

其實,阿明從劇院致電母親後的反應,是不是跟母親對他的態度很像?他覺得自己遭到拒絕,不禁怒從中來,對母親指出她應該要有的表現,而這正是母親每次對他不滿時會有的反應。

設下自己的底線,理解父母的行為背後,其實隱藏著恐懼

我告訴阿明,他不能為了不惹母親生氣而總是順著她,這樣長久下來,他一定會受不了。我向他解釋,他得先想好自己能做到的合理範圍,然後堅持原則。

這方法也適用於你。假如父母總是催促你前往探視,而你認為沒必要或你不想如此頻繁,就想好最恰當的頻率。

一開始,父母大概會不高興,但你必須堅持下去,因為那是你的底線。為了自己好,你必須如此。也唯有如此,才能維護你與父母的關係。

阿明終於能劃出界線。要這麼做很不容易,但非常值得。下面是在那之後的通話內容。請注意他沒有試圖說理,也沒有爭執或責怪彼此。

阿明:媽,你今天還好嗎?

媽媽:我擔心得要命,成天巴望孝順(語調諷刺)的兒子回家看我。

阿明:(以往會被激怒,這回則改變話題)媽,你的孫女畫了一幅很棒的畫,我準備帶去給你瞧瞧。

媽媽:太棒了。我還真久沒見到她了。你是該帶她來給我瞧瞧了。

阿明:我這個星期天會一起過去。那是我全家團聚日,我會帶早午餐。

媽媽:是呀,我就只值一個星期一天的份。

阿明:我期待週日的來臨。再見,媽。

注意媽媽在兒子每句話之後所流露出的依賴與不安。之前,媽媽的這些反應總會讓阿明跳腳。現在阿明有了新的對策,他把母子見面的次數降到一週一次,電話聯繫也採取不同態度,正面回應媽媽的每一個抱怨。

他強調自己能夠做的,不談他辦不到的事,而且不為此自責。最重要的是,他不再聚焦於彼此的爭執,而能開始同理媽媽心底的不好受。

這當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習慣之前,需要時間練習。起先你甚至會覺得情況變得更糟,但成果卻絕對值。

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你若病了,大家都會跟著受苦。阿明從諮詢師那裡學到最重要的一點是,母親會如此,是出於讓她飽嘗終生的痛苦,那些陰暗面化為人格,並透過種種麻煩行為傳遞給他人,自己卻渾然不覺。

表面上看來,她自己應該清楚這一點,但其實這些行為沒有理性可言。一旦對母親的人格舉止有此認識,你就能像阿明一樣停止憤恨和受挫,轉而同情與憐惜她所承受的折磨。

你會比較知道怎麼應對,讓彼此不再劍拔弩張。想產生這種理解,可以努力回想有關父母早年的任何事情,他們可能遭受過什麼樣的情感創傷。有位來訪者這麼形容:“瞭解我媽之後,我便不再那麼恨她了。”另一位則更上一層:“我因此更愛我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