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却太平依旧,直到开棺验尸才真相大白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出现过几百位的皇帝。他们有的从白手起家,征战多年才一统河山;也有继承皇位后兢兢业业,统治期间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但总有一些在位期间疏于朝政、贪图享乐最终葬送了大好河山。按理说,皇帝荒废朝政不问国事,国家应该内忧外患,民众也是水深火热,但偏偏有一位皇帝在位期间二十多年不上早朝,国家却依然被治理的很好,这不禁让人疑窦重重,他是谁呢?

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却太平依旧,直到开棺验尸才真相大白

他就是万历皇帝朱翊均,他10岁即位直至58岁病逝整整四十八年,是整个明朝在位期间最长的皇帝。对于明朝的灭亡很多人归于万历皇帝,而不是崇祯皇帝。明神宗的长子朱常洛也就是明光宗继位仅一个月就病逝,传位与儿子朱由检,就是崇祯皇帝时,整个国家已经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最后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皇帝自杀身亡,当然这种说法也是存在一些争议的。

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却太平依旧,直到开棺验尸才真相大白

明神宗在位的前十年,奋发图强,当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并且在位期间三大军事行动皆以全胜而告终,维护了国家稳定,保卫了领土完整。

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却太平依旧,直到开棺验尸才真相大白

万历二十年,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率军攻占了朝鲜的釜山,进逼京都。而当时的朝鲜国王成谜于酒色,整个朝政腐败不堪,见到丰臣秀吉的军队纷纷出逃,丰臣秀吉顺势占领了大半个国土,在即将沦陷的边缘请求明朝发兵援助,日军大败。没过两年日军再次出兵,明军再战,直到丰臣秀吉战死,大败,最终撤军。

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却太平依旧,直到开棺验尸才真相大白

期间还发生了宁夏的哱拜叛乱,明神宗派遣李如松为宁夏总兵,率大军围剿,最后哱拜自杀,其子生擒,就这样平息了哱拜叛乱。万历十七年,世袭播州(今遵义)的地方政权统治者杨应龙造反。杨应龙在所辖之地无恶不作,欺压百姓,而且杨家久居播州,实力也是强悍,公然反叛,明神宗派兵镇压,在海龙屯激战多日,最后杨应龙溃败自杀身亡,播州之乱自此平定。这三次征战虽然皆以全胜告终,但是征战消耗大量的军费物资,也为后事埋下了伏笔。

万历十四年,朱翊钧开始沉迷酒色,身体也是每况愈下,基本上不上早朝,很多的政事都是通过传旨的方式下达命令,也正是因为如此,大臣们开始了立皇太子的争斗。在同立皇子这件事上与内阁大臣争执了达十余年后,索性不理朝政。虽然荒于政事多年,但是那时并没有出现宦官作乱、外戚干政的情况,通过三次征战我们发现朱翊钧还是关心国家大事,在把控朝局。

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却太平依旧,直到开棺验尸才真相大白

后来辽东后金势力崛起,南犯明朝边境,爆发了辽东战争,经过了三大征战后,国库空虚,军需匮乏的明朝节节败退。为了能够补给辽东战争,应付大笔的军需开支,增加了全国的田税,导致民怨呈鼎沸之势,多地爆发了起义,心力俱疲的朱翊钧没过多久就病逝了。

至此明朝走向了灭亡。我们不禁要问,刚即为之时朱翊钧表现的很好啊,没有上朝也是关心国事,能够及时正确制定作战方针,解决内忧外患,那为什么几十年的时间不上朝呢?众说纷纭。

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却太平依旧,直到开棺验尸才真相大白

考古学家挖掘朱翊钧的墓葬,发现他的尸骨中左右脚长短不一,鉴定得知,原来是右脚得了疾病发生了萎缩,行走不便,大臣对于他的这种情况不上朝很不理解,反而是指责和谩骂。另有学者指出,万历时期,朱翊钧食用阿芙蓉,也是我们现在说的鸦片,据说鸦片对于男性能力有帮助作用,便大量服用,纵欲过度,荒于淫乐,导致荒废朝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