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龍海 土樓游——顏厝上溪「吉水樓」

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

悠遊龍海

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

真正的旅行

不是去到某一個景點

留下到此一遊的紀念照

而是融入那裡

用心體會

自我生活圈子之外的精彩

每週六

龍海市廣播電視新聞中心

與龍海市文化廣電體育局

聯合推出《悠遊龍海》版塊

讓我們陪你

一起去領略龍海之美

吉水樓

上溪村吉水樓是一座混合土城堡

建於乾隆戊子年

迄今已有兩百多年曆史

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
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

該樓為四方土樓

樓長22米,寬21米,高6.2米

樓牆厚1.5米

樓內房子共四排14間

繞土牆四周單獨建造

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

上溪、園中兩社蔡氏先祖

是同胞兄弟(兄蔡松潤、弟蔡松谷)

大哥開基園中社,小弟開基於上溪社

園中村圓形土樓取名日“吉陽樓”

“陽”與“圓”諧音,象徵天,為大

上溪村方形土樓取名日“吉水樓”

水在地,寓意為地,為小

天圓地方,取珠聯璧合之意

表示兄弟後世子孫不忘根本

同氣連枝

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

土樓是明代九龍江下游

及周邊地區

在抗擊倭寇的血雨腥風中

創造出來的

它最早出現的時間

應是明嘉靖年間

這可從諸多史料得到證實

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

明崇禎六年(1623年)

《海澄縣誌》

卻記載海澄人時任廣東廉州知府

嘉靖丙辰三十五年(1556年)進土

黃文豪的一首《詠土樓》詩

這是有史可查最早一首詠土樓的詩

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

《漳州府志》記載

明萬曆元年(1573年)

漳州土堡舊時尚少

嘉靖四十年以來,各處瓷賊生髮

民間團築土圍、土樓日眾

沿海等地尤多

這是正式文獻中

第一次出現“土樓”這一名詞

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

土樓之所以首先出現在九龍江下游

源於民眾為了應付突如其來的倭患

而採取的自衛措施

當時從海上陸

沿九龍紅迅速向內地流動

官兵猝不及防

百姓只好依靠自己建造土堡

土樓以抵禦

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

漳州土樓研究專家曾五嶽先生

也認為福建土樓發源於九龍江中下

及比鄰地區

是漳州先民抗倭的產物

據此,處於九龍江中下游的顏厝

當是土樓的發祥地之一

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

全鎮各村

在明清兩朝時期曾建有土樓

清中後期社會安定

土樓作用漸失

加之年久失修,大多已廢

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
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
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

得到證實已廢的土樓

有:洪坂一座, 上世紀五十年代

取石修築路邊村石亭橋閘

長邊糧站(原為東庵社)一座

丹州村一社一座

下半林社一座

……

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
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

地理位置:龍海市顏厝鎮上溪村

悠游龙海 土楼游——颜厝上溪「吉水楼」

圖文:山人、文清、龍溪古縣治劉松水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或複製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a4yKZF5QKklUG9pMme-wY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