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线城市与“北上广”差的不止一个教育资源

笔者有位教育界的朋友,近期在开发“研学旅行”项目。有次和朋友聊起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在教育观念上的区别,朋友说:“曾有一线城市6岁半孩子的家长来问我们,希望能让她的孩子参加游学项目,而在二三线城市,少有这个年龄孩子的家长来咨询。另外,二三线城市更看重游学项目的功能性,聚焦在一些硬性指标上,比如能去几个地方,参观多少景点,进行多少名校探访等。而一线城市家长更看重游学项目的综合教育意义,关注游学组织的细节和流程,青睐深入的、沉浸式的文化和生活体验。”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城市层级间教育观念的差别。

二三线城市与“北上广”差的不止一个教育资源

教育观念的差距源于哪里

哲学上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从物质条件上来说,主要是地区经济差异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失衡。

先来说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情况。

一线大城市社会资源充足,经济条件优越。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能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先进观念,朋友圈广阔,知识储备也更加丰富,因此,在教育观念方面,也表现出开放性、包容性和先进性。

在知乎随手一搜,便能搜到很多相关问题。

二三线城市与“北上广”差的不止一个教育资源

二三线城市与“北上广”差的不止一个教育资源

以下是笔者精选的几条回答:

@楚烟客

我就不长篇大论了。上次和我们县最好的小学里的校长吃饭。他跟我说,他们学校新增添的硬件教学设施,20年前他去上海参观的时候就在人家的小学看到了。恩,所以你看。硬件,魔都和县城,相差20年。

@谢旻杰

估计是个拉仇恨的帖子。你们以为重点率、清北率就是差距?Too Naive。我初中高中不少同学都不参加高考,直接SAT走起了。人家四中人大附,上清北的都是二流学生。

初中上外教课,一个美帝John教的,他只会说一点点中文,上课全是英语,不过对于我学霸同学简直小菜一碟。高中我们搞模拟联合国(MUN),参加过两次校内模联,拿过一次Best Delegate。

再说说二三线城市的教育状况。其实与乡村、小城镇比起来,二三线城市在教育方面还是具有一些资源和政策优势的。然而,因为经济状况、人才分布、资源分配、政策倾斜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二三线城市人在教育理念上的封闭性和保守性。

二三线城市与“北上广”差的不止一个教育资源

二三线城市与一线城市教育观念差在哪儿?

“北上广”的教育资源优于二三线城市是显而易见的。物质条件的差异,对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1、一线城市的家长更容易接受新的教育观念

对于低龄儿童来说,一线城市的父母会关注并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致力于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启蒙、引导。在二三线城市,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却经常听到家长说,“小孩都这样”,“可能大大就好了”。其实孩子的状况已经非常令人担忧。家长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

孩子都是一样的,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的不同,就造就了不同的孩子。

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一线城市的家长从小非常重视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重视孩子的手眼协调性发展、思维能力的锻炼。二三线城市的家长没有学习能力培养的意识,只是在孩子长大了之后希望孩子能够按时做完作业,成绩不如意,就会给孩子报各种学习辅导班,而不管孩子的情绪如何发展。

除此之外,一线城市的家长在处理与学校、教师的关系时,更加理性,处理方式也更科学。

二三线城市与“北上广”差的不止一个教育资源

2、一线城市的家长重视孩子的身体发展

一线城市的父母在孩子三岁前重视儿童身体的发展,因为他们认识到只有孩子能够学会灵活地运用身体,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

二三线城市的家长很多在孩子出生后就根本不去儿保科去给孩子做常规体检,更不在乎医生的建议,只是把他们当作是“为了让孩子多花钱”。

3、一线城市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情绪发展

儿童的情绪发展对儿童的一生都至关重要。这是孩子性格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一线城市的家长不会对孩子随意打骂,愿意沟通处理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的情绪。

二三线城市的家长不能接受孩子的一些情绪,当孩子哭闹“不乖”,家长就会简单粗暴地恐吓甚至打骂,各种冷暴力……只要是孩子能听话,什么招都肯用。

4、一线城市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才艺发展

在一线城市,家庭特别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各种才艺技能的提高。在每天学习完文化课之后,家长还为孩子准备了音乐、美术等其他才艺课程。

二三线城市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认为学习艺术、体育或其他课外兴趣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甚至导致孩子成绩下滑。

二三线城市与“北上广”差的不止一个教育资源

其实不管在一线大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家长的教育理念和眼界高度才是决定孩子人生舞台的关键所在,对于小家庭来说,即便无法改变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也需要给孩子塑造一个自由、和谐、幸福的成长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