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资治通鉴》等巨著里的纰漏、错误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这些皇皇巨著,也不是无暇美玉,多少还是会有一些错误的。

当笔者仔细阅读《史记》等历史著作后,发现了其中一些前后矛盾的记载,当时很奇怪,结果一百度,发现原来很多纰漏网友们都已经发现过了,比如:

《史记》、《资治通鉴》等巨著里的纰漏、错误

1、关于秦始皇出兵匈奴的记载:【 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史记.秦始皇本纪)

【 後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史记.匈奴列传)

2、关于韩信请封齐王的记载:【 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遂平齐,乞自立为齐假王,汉因而立之】——(史记.田儋列传)

【齐地已定,韩信自立为齐王】——(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 ——(史记.陈丞相世家)

《史记》、《资治通鉴》等巨著里的纰漏、错误

《资治通鉴》的错误列举2个如下:

1、《资治通鉴》卷一:安王五年,「三月,盗杀韩相侠累」。而同为《资治通鉴》卷一,记载周烈王五年:「韩严遂弑哀侯…严遂令人刺韩廆于朝」。

当时看的迷迷糊糊的,后来一查才发现司马光此处将“严遂”、“韩严”二人误当成同一人。

2、《资治通鉴》记载:“其屯戍四方者,闵皆以书命赵人为将帅者诛之”,而《晋书》则记载:“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由于后赵实行部落兵制,其绝大多数军队由胡人组成,各地高级将领也绝大多数是胡人,李农和冉闵则是唯一的例外,而且此时李农冉闵也不在地方上,且不说各地的“赵人为将帅者”根本就不存在,即使存在,他们也根本无法诛杀胡兵,因为军队绝大多数是胡人,他们手中根本就没有用来诛杀胡人的优势兵力,所以《资治通鉴》的记载是无法成立的

《史记》、《资治通鉴》等巨著里的纰漏、错误

《晋书》的纰漏之处举例:

例如《晋书·文帝纪》记载曹髦被杀之后,成倅兄弟的结局是"太后从之,夷济三族。"而《荀勖列传》中荀勖的上表却又称"成倅刑止其身,佑乃族诛,恐义士私议",也就是荀勖的上表体现出成倅并未被诛灭三族,两条史料自相矛盾。

以上是对一些史书的纰漏或是记载问题的总结,其他书籍也都有些许的问题,虽然它们都是巨著级别,但是这么多文字和章节一点错误都没有到是不大可能,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