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凡事留痕”勿让微信“绑架”

最近下乡调研,听到一些镇村干部抱怨,很多时间和精力被微信群“绑架”了:各条战线、每项工作都会建群,工作无论大小,悉数在群里传达布置,每天光是在林林总总的群里刷信息,就要浪费不少时间。这种现象值得注意。(人民网7月16日)

2018年四川省选调生6月9日面试真题围绕“凡事留痕”的形式主义这一主题,“凡事留痕”、“微信工作群奴”能成为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重点,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现象的严峻性。一位乡镇干部在微信中描述了乡村干部沦为“微信工作群奴”的状态:多个部门的微信工作群每日必报到并传报相关材料;他的“副包”(即包村工作副手),每次出门要带五部工作手机,里面是各部门不同的工作系统要填报,所有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

信息传递快捷、功能强大的微信本来是为了方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何时起基层干部的工作却要依赖各种微信工作群来开展了?这位村干部随便列出了所谓“比较重要”的工作群:乡镇工作群、乡村工作群、某县医保群、某县农保工作群、某县卫生计生群、秀美某县、某县环境卫生群、某县扶贫攻坚群、某乡党建工作群、某县扶贫第一书记群、某村村民群、某村党支部交流学习群等,干部们一打开手机,应接不暇的微信消息已经占据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又哪里有多余的空隙来干实事呢!

要想解决或者说缓解目前“微信工作群奴”的问题,首先得弄明白为什么这些基层干部们需要应付各种各样的微信工作群,其实很大原因在于相关部门对“工作留痕”的形式主义化,虽然“工作留痕”可以方便上级对基层干部的检查管理,毕竟有照片、有定位、有记录,留下这些痕迹,至少表明了干部到了工作地点,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是如果已经到了“凡事留痕”的地步,干部下乡啥事不做,抓着就照相,简单说几句话,下乡任务就完成了,这也未必不是作秀、走过场。

过度依赖微信工作群,除了给基层干部增加负担以外,也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因为被微信“绑架”的干部们早已疲于应付,所以如何使微信工作群能发挥其真正效用是当前管理者们、基层干部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应对各种微信工作群进行清理整合,最大限度保证微信工作群的“质量”,这样才能避免铺天盖地的微信消息。其次,要求基层干部要严于律己,坚决不在微信工作群内发布与工作无关的内容,时刻注意自己在群内的言行。分清公私界限、不把工作群当成聊天群、不在群内卖萌搞笑,哗众取宠。微信工作群是网络公共空间,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我约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对微信工作群进行规范管理,哪些工作可以在微信群里开展,哪些工作需要实地调研,要作出明确的界限,不能任何工作都在微信群里“发号指令”,却不愿意迈开双腿洒汗水。

人类发明工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为人服务而不是被工具绑架,“微信工作群奴”就是最好的例子。适当的“工作留痕”,但要警惕“凡事留痕”,别让基层干部被微信工作群“绑架”,别让干部“从人民公仆”变成“手机奴仆”,相信这是基层干部的心声也是群众的呼声。(芙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