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無冕之王的初生,足球打響了克羅埃西亞獨立的第一仗

Follow LeoRowe

Find an interesting world.

28年前無冕之王的初生,足球打響了克羅地亞獨立的第一仗

儘管克羅地亞失落獎盃世界盃冠軍,但成功打入決賽的壯舉,已成就該國足球史上光輝一頁。

同為前南斯拉夫加盟國,這個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知名度本來不及鄰近的科索沃、塞爾維亞,卻屢以運動上的佳績活躍於世界,世界盃正是其一大舞臺。然而,足球運動並非第一次成就克羅地亞的名聲,早在 1990 年 5 月,當時仍屬南斯拉夫一部分的克羅地亞,正以一件足球事件為導火線,最終走上獨立之路。

克羅地亞在 20 世紀中,長期以南斯拉夫加盟國的身份立於巴爾幹半島。二戰後,在政治強人鐵托的領導下,南斯拉夫境內 6 個加盟國尚能和平共處。但自鐵托於 1980 年去世後,各成員國及種族之間的衝突日益緊張。克羅地亞及其他加盟國的人民,認為昔日鐵托強調的各族平等,已不復存在,整個南斯拉夫的權力平衡倒向塞爾維亞一方。90 年代開始,各國對塞爾維亞不滿的表達愈來愈明顯。

其時,克羅地亞境內的民族主義運動抬頭,體育比賽變得高度政治化,民族主義的身影流露於其中。南斯拉夫的足球聯賽,給予各成員國內的球會於賽場上「交戰」的機會,彷彿成為克羅地亞人宣洩不滿的渠道。唱歌、揮舞旗幟及展示橫額,成為克羅地亞人在球場上表達民族激情的方式。1990 年起擔任克羅地亞總統的圖季曼(Franjo Tudjman),本身同時是足球運動及克羅地亞獨立的堅定支持者。圖季曼曾言:「足球的勝利像戰爭一樣塑造國家身份(football victories shape a nation’s identity as much as wars do)。」

28年前無冕之王的初生,足球打響了克羅地亞獨立的第一仗

圖季曼當選總統兩週後的 5 月 13 日,由足球比賽引發的衝突事件把克、塞之間的矛盾激化。該項比賽原由克羅地亞球會戴拿模(Dinamo)主場,迎戰塞爾維亞球會紅星(Red Star)。但比賽尚未開始,兩隊的球迷組織 Bad Blue Boys 及 Deljie,已在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Zagreb)街頭爆發衝突。進入 Maksimir 球場,兩隊球迷繼續口角,紅星的球迷甚至大呼:「薩格勒布是塞爾維亞人的(Zagreb is Serbian)。」

隨之而來不是激烈的球賽,而是球迷間的肢體衝突。此時,所有紅星球員已返回更衣室,只有包括戴拿模隊長波班( Zvonimir Boban)等數名球員留守場上。波班眼見前來鎮暴的警察,正以警棍攻擊戴拿模球迷,立即向警員踢了一腳。事後,波班因為保護球迷的行為,獲克羅地亞人視為民族英雄。是次衝突造成 60 多人受傷。著名足球作家 Jonathan Wilson 評論道:「兩隊球迷都相信自己參加了第一場戰爭。」。

28年前無冕之王的初生,足球打響了克羅地亞獨立的第一仗

騷亂雖然被鎮壓下來,但獨立的導火線經已點燃。同年 9 月,克羅地亞球隊夏德(Hajduk)與塞爾維亞球隊柏迪遜(FK Partizan)的比賽中,一名夏德球迷燒燬南斯拉夫國旗,並高呼:「克羅地亞獨立。」研究巴爾幹足球與政治的倫敦大學博士生 Dario Brentin 認為:「假如 Maksimir 的騷亂是戰爭第一天,這場比賽便是南斯拉夫停止存在的一天。」

此外,運動比賽一直是總統圖季曼在獨立運動上的武器。1990 年 10 月,克羅地亞運動員與美國國家隊進行連串比賽,被視為重大的外交成功。圖季曼意識到,運動與民族意識在推動獨立過程中的緊密關係,並強調:「體育是戰後,你能夠分辨國家的第一件事。」克羅地亞能在這次世界盃取得佳績,國民想必自豪。而足球與克羅地亞民族的關係,變得更密不可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