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是如何滅亡的(一):桓靈寶初顯其志

接上回,王恭見朝局被司馬道子及王國寶等人搞成這般,決定起兵教訓教訓這兩人。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王恭擔心自己實力不夠,就找上了荊州刺史殷仲堪。

那麼這殷刺史何許人,王恭為何找他?

東晉是如何滅亡的(一):桓靈寶初顯其志

殷仲堪,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人,能清談,擅長寫文章,常說三日不讀《道德論》,就覺得舌根僵硬。為人至孝,其父患病多年,久治不愈,殷仲堪便自學醫書,衣不解帶,服侍在父親左右,並動手調配藥品,心中傷痛老父的病久治不愈,邊調藥邊用手擦拭眼睛裡的淚,不幸中毒,竟然弄瞎了一隻眼睛!

其父死後,殷仲堪在居喪期間,哀痛至身體受損,孝名傳遍天下。期滿之後,其得孝武帝召為太子中庶子,彼此十分親密。某日,孝武帝聽人說有一老頭患耳疾,老是稱自己能聽得到床底下螞蟻爬行之聲,而且說這種爬行之聲大如鬥牛時公牛彼此碰撞和跳躍的聲音。他把這事跟仲堪說了,然後問道:“患此怪病者為誰?”殷仲堪老淚縱橫,跪倒嗚咽著說:“臣進退維谷。”孝武帝不知這耳疾之人是殷仲堪的父親。後來,孝武帝弄清了事情原委,不由大有愧色。

孝武帝常常拿自己的詩歌習作交給殷仲堪指導,並掩面羞答答地說:“千萬不要以你的高才而譏笑我的不才。”

君臣二人如此親密,後來孝武帝察覺司馬道子非是輔佐社稷之臣,就決定提拔自己信得過的人以拱衛朝廷。遂於公元392年任命殷仲堪為都督荊益寧三州軍事、振威將軍、荊州刺史、假節,鎮守江陵。殷仲堪赴任前夕,孝武帝依依不捨,下詔說:“卿離開京師許久不能相見,使人不覺心酸。朕常說卿永為廟堂之寶,不意今日卻變成荊楚之珍,真是令人遺憾慨嘆良多!”

所以這就是王恭找殷刺史的原因,古人講究忠臣死忠,孝子死孝,即是孝子,必是忠臣,如今朝廷不振,混亂不堪,這位殷刺史定然看不下去,更何況先帝如此厚愛。

東晉是如何滅亡的(一):桓靈寶初顯其志

王恭是這麼想的,可是殷仲堪卻十分苦惱:自己一介書生,哪敢參與起兵逼迫朝廷這種大行動,所以十分猶豫。

這時候一個滿臉堆笑的年輕人站了出來,幫他消除顧慮使他下定決心和王恭走到了一起,轟轟烈烈地幹起大事業,此人名桓玄,昔日權臣桓溫幼子。

公元396,桓玄出京都補任義興(今江蘇宜興)太守的空缺,心中頗鬱郁不得志。曾登高遙望震澤,嘆息道:“父作九州伯(霸),兒做五湖長。”隨後棄官回到其封國南郡(今湖北江陵)。

南郡的治所和荊州的治所都建在江陵,桓玄憑藉著父叔長年治理荊州的威望,整天無所事事,荊州刺史殷仲堪對他十分敬畏,小心翼翼地和他深交。

桓玄手下無兵,想借助殷仲堪手中的兵力,也同樣倍加用心地和殷仲堪交往著。

這次王恭相請殷仲堪,桓玄知道機會來了,馬上趕到殷刺史那力諫:“王國寶諸位君子向來作對,天天擔心除掉你們不夠快。如今,既掌大權,要害你們也就在指日之間。而王恭身為國舅,深得朝野器重,王國寶未必敢動他,反而您殷刺史,是先帝提拔的,如今作為一州之首,想必他們忌憚已久。如果朝廷發詔書把您撤了,您怎麼辦?”

殷仲堪曰:“不瞞你說,憂之久矣,君謂計將安出?”桓玄回道:“國寶奸詐,天下共知,這次不如索性奉王恭為盟主,勸他調動晉陽大軍來匡扶朝廷,而您又親率荊州軍順流而下,我們大家也奮發起來響應,大事能成,其功可比當初齊桓公、晉文公。”

殷仲堪同意了桓玄的說法,但又覺得王恭在京口,距離京都不足二百里,自己從荊州遠道起兵,勢必無法聯合,而且起兵有謀反之嫌,便又召來雍州刺史郗恢、南郡相江績和堂兄南蠻校尉殷顗商議大事。

郗恢、殷顗、江績都不贊同這一行動,殷仲堪便以楊佺期代替江績的職務,殷顗自行離職。

如此,殷仲堪雖然答應了王恭,但卻是偽許之,起兵的事卻不見絲毫動靜。

東晉是如何滅亡的(一):桓靈寶初顯其志

當然,這些王恭是不知道的,他得到了殷刺史的表面答應後,立刻以兩人聯合起兵的名義,進軍建康城。

這時候殷仲堪雖然沒有起兵 ,但還是在等待事情的發展態勢,結果誰也沒有想到,王恭進軍出奇的順利,司馬道子聽說兩州之長聯合起兵,直接懵了,略一定神,只有棄車保帥,二話不說將王國寶賜死。王恭一看朝廷這麼幹脆,再進兵似乎不太妥當,就撤軍回了京口。

老殷也有點懵,清君側清完了,自己卻還沒發兵,這叫什麼事,擔心時候王恭問罪,老殷立刻命楊佺期象徵性地進屯巴陵,上表發兵。

司馬道子不知詳情,手忙腳亂,只好寫信勸說,殷仲堪也就坡下驢,還鎮江陵。

這次王殷聯合發兵,成果頗豐,二人威望劇增,而桓玄則撈到一個廣州刺史,不過事情還沒有結束,桓玄敏銳的意識到,自己不能去廣州,於是一拖再拖,結果拖出大事來了。

這一年,司馬元顯十六歲,英氣勃發,他斷言王恭、殷仲堪有了這一次必有下二次,勸其父司馬道子早做準備。

三十三歲的司馬道子受此驚嚇,身心俱疲,就拜司馬元顯為徵虜將軍,將兵馬交給他指揮調度,同時,又起用宗室譙王司馬尚之、司馬休之兄弟為心腹,派司馬尚之的參謀、王國寶的哥哥王愉出任江州刺史,將豫州刺史庾楷的屬下四郡割由其管理,以備王、殷兩人的再次鬧事。

這番人事調動,惹惱了豫州刺史庾楷,自己無緣無故,少了四郡,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他氣不過,而且其人向來與王國寶交好,對司馬道子斬王國寶以推卸責任的做法早已不滿,於是派兒子庾鴻勸王恭,說:“譙王司馬尚之兄弟禍國比王國寶尤甚,現在要借朝廷名義削弱方鎮,以篡奪帝位。我們要趁他們謀議未成提前下手。”

王恭本人也十分擔心自己的外甥、傀儡小安帝皇位不穩,於是通知殷仲堪、桓玄再次起兵。

這次殷仲堪長記性了,上一回出發不夠果斷,緩師而行,失信於他人,這一回整頓船隻,早上就出發!不過他本人一介書生,不會打仗,便把全軍軍隊指揮權交給了時為南郡相的楊佺期。命楊佺期為前鋒,率水師五千人先行,桓玄率部隨其後,自己親率主力二萬,相繼東下。

同上回一樣,路上沒有什麼硬茬子,沿路勢如破竹。楊佺期、桓玄進至湓口,王愉聞風而走,倉皇逃往臨川,卻逃不過桓玄的追擊,不久被抓。

不過豫州刺史庾楷就不那麼順利了,他雖然也起兵響應,不過軍隊實在太弱,不堪一擊,被譙王司馬尚之打得大敗,庾楷無奈,只得單騎奔歸桓玄。

桓玄畢竟是桓溫之後,又得桓衝養育,有大將風度。指揮若定,於白石大破司馬尚之部,與楊佺期聯兵直逼橫江,司馬尚之之弟司馬恢之所率領的水軍全軍覆沒,司馬尚之、司馬休之兄弟只得回兵固守石頭城。

桓玄等進至石頭,殷仲堪進至蕪湖,十分順利,跟幻想的一模一樣,然而,就在這緊要的關頭,被推為盟主的王恭出事了。

東晉是如何滅亡的(一):桓靈寶初顯其志

下回劉牢之兩叛其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