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渠道假流量,运营小白通常什么反应?

作为渠道运营小白,通常在找渠道前,都是听着各种牛逼数据、高端技术,以为发现了新大陆,只要投放广告就可以实现用户增长,走上人生巅峰。

可是不久,就发现投放数据太梦幻,可是转化不咋地!这个时候,开始怀疑渠道是不是虚假流量。

通常,发现渠道作弊的时间需要7天以上,能感知到40%左右的假量用户,其他超过半数的作假不能确保;通俗的讲,知道自己被骗了,但不知道骗了多少。

发现渠道假流量,运营小白通常什么反应?

发现渠道假流量,运营小白通常什么反应?

这就是我们小白,都要经历的被骗教训: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

不过教训不能白吸取,还要总结甄别作弊的方法。

我们的手段一般是这样的:

(一) 看留存率

根据长期的斗争经验,我们发现渠道刷量会选择在次日、7日、30日这些重要时间点上导入用户数据。然后发现APP在次日、7日、30日这些关键时间点上的数据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而真实的用户的留存曲线是一条平滑的指数衰减曲线,如果我们发现留存曲线存在陡升陡降的异常波动,基本上就是渠道干预了数据。

(二) 看用户终端信息

1) 低价设备排名

根据经验分析渠道的新增用户或者启动用户的设备排名。如果发现某款低价设备排名异常靠前,我们就视其为异常,开始报警。

(三) 新版本操作系统的占比

经过渠道多年蹂躏,运营人员终于发现,很多渠道刷量工作室在操作系统版本的适配上会有延时。查看渠道用户的操作系统时,可以和全体手机网民的操作系统的分布做比较。

1) 注册昵称的分布和规律,很多低端的刷假量的注册昵称有很强的规律性,各位运营看官肯定遇到这样的情况;

2) 注册手机号码的归属地分布,这点相比各位看官也遇到过,某个渠道上来的用户手机号码不但来自某运营商的某个地市,甚至都是连号手机号码。

3) wifi 网络的使用情况:比如说2G、3G、4G的使用比例分布是否正常等等。

小结:该境界中的运营者严重依赖于个人经验,工具手段不专业化,操作效率低下,耗费人力物力,但发现问题时间滞后,而且稍微高级一点的作弊行为不能被发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