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雄分成三类,两类失败,最终只有一类成功,你属于哪一类?

三国群雄分成三类,两类失败,最终只有一类成功,你属于哪一类?

整个三国历史,浓缩了很多社会的学问。比如三国群雄的划分,大致可以定位成三种:第一种,出身好,缺少进取心;第二种,出身一般,较有进取心;第三种,出身不好,很有进取心。经过统计,其中一种出身的英雄成功率最高。

三国群雄分成三类,两类失败,最终只有一类成功,你属于哪一类?

先说第一种:出身好,缺少进取心的群雄。

这些人大多出身名门,从小获得资源和人脉优势,在人生的赛场上,普通人的终点仅仅是他们的起点。所以汉末乱世,他们很容易就拉起一支队伍,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绍和袁术,以及一大票汉室宗亲刘岱、刘焉、刘虞等,还有让梨的孔融、苍梧太守的女婿陶谦,地方豪强张邈、袁家门生韩馥、太尉乔玄的族子桥瑁等等。

这些人在董卓入洛前,要么是一郡长官,要么是殿上重臣,都有着显赫的实力。但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太多,导致在遭遇天下大乱的时候,无法舍弃掉已经握在手中的荣华富贵。另外,高贵的地位让他们自负异常,听不进劝谏,最终都落得个人亡政息的下场。

三国群雄分成三类,两类失败,最终只有一类成功,你属于哪一类?

比如韩馥智计不足,着了袁绍的道,就算部下劝他不要引狼入室,他还是放袁绍入冀州,其后果然被袁绍夺了老窝。后来,谋士沮授劝袁绍迎立汉帝,袁绍不听,最终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坐失良机。

第二种:出身一般,较有进取心。

与第一种人相比,第二种人出身不高,但是较有进取心,一般而言,这种人大多都是职业军人,如董卓、公孙瓒和吕布。他们沙场出身,性格刚毅果敢,却也好勇斗狠,在奋斗路上,尚能保持清醒,一旦掌权,迅速腐化堕落,丧失了判断能力,杀伐之心大盛,致使贤臣远离,奸佞围绕。董卓游侠出身,靠军功升迁,刚进洛阳,还知道拉拢勋贵,但勋贵刘岱、袁绍造反后,立刻清洗文士,导致跟文官集团撕破脸,失败不可避免。公孙瓒驰名辽东,却因为个人私怨,擅杀名声极高的刘虞,失去人心,众叛亲离。吕布就不用说了,一开始亲近陈宫、高顺,占领徐州后刚愎自用,任用魏续等一干弄臣,最终被曹操消灭。

三国群雄分成三类,两类失败,最终只有一类成功,你属于哪一类?

第三种:出身不好,很有进取心。

这种人的代表就是曹操、孙权和刘备。有人可能反对曹操列在这里,因为曹操的爹是太尉。但其实,与上面两类人相比,曹操出身很普通。首先,曹操爹的太尉是买来的,在朝中无权,另外曹操并无军功,一直担任低级别的小官,全靠散尽家财,任用家族骨干才勉强拉起一支队伍。孙权继承了父亲和兄长的基业,父亲孙坚只是越地的一个县吏,后面靠着跟袁术借兵才勉强攒下一点家当。刘备就不用说了,去跟卢植学习的学费都是亲戚赠给他的,除了大哥公孙瓒,早期几乎毫无人脉。

三国群雄分成三类,两类失败,最终只有一类成功,你属于哪一类?

这三个人,与前面两种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强烈的进取心,不会满足于现况,他们最低的目标是称霸一方,最高的目标是天下一统。为了完成目标,他们绝对不会展现自负的一面,而是积极吸纳各种人才,比如曹操就招揽了叛军、流寇、山贼和各种有人格缺陷的人。再比如刘备,年过半百还拉下脸去请20岁的小年轻诸葛亮出山,每收揽新的手下,绝对不会亏待旧人。孙权喜欢给人送礼物,包括自己的床、车还有衣服,处处表现出温情的一面。

三国群雄分成三类,两类失败,最终只有一类成功,你属于哪一类?

第一种失败,看起来匪夷所思,却又理所当然。他们因为本身拥有太多资源,导致进取心不足,不敢冒险;第二类失败,靠着勇气一鼓作气获得一定的成功,但是半途而废,初尝成功的好处后,在温柔乡丧失了英雄气,在乱世里,不发展就只有灭亡。最后一种人,起点不高,获得一定成功后,还保持着焦虑和对于成功的饥饿感,不停催动自己前进,不停地进步使得他们没有被时代淘汰,最终获得了成功。

你对三国中的三类人怎么看,欢迎点赞、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