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为什么成为日军最难攻克的地方?

我的小可爱看喜剧


湖南战略位置太过重要。一旦丢了湖南,大后方就要完蛋,保卫湖南不仅是湖南之力,一省之事,而是倾尽全国之力。看看丢失湖南城池的将领下场有多惨,就知道湖南有多重要。

据统计,湖南战场伤亡的中国军队高达32万人,而手无寸铁的湖南人民也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群众伤亡260多万,毁房94万多栋,毁粮4000多万担,损失耕牛64万多头,造成经济损失12万多亿元(法币),湖南人民的牺牲和奉献,将永远载入抗日战争史册。

湖南的战略位置——保护大后方的最后屏障

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的大规模攻势都是沿着几条主要交通干线开展的,当北方大部沦陷,南方的上海、南京、武汉等大都市沦于敌手,重庆成为大后方时,湖南成了最后的屏障。

湖南北接湖北,南邻两广,西护重庆,处于南北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湖南全境沦陷,则重庆失去最后屏障,国民政府无路可逃,因此湖南成为中日双方战略争夺的焦点。

从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到1945年日本投降,湖南共发生7次大型会战,在日军数十万重兵进攻下,前后抵抗达6年之久而未全境沦陷,湖南的顽强在全国绝无仅有!

四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至1944年6月

从1939年9月到1944年6月的长沙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出动兵力最多、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会战,也是一次日军主攻,我军主守的会战,充分展现了我军的抗战决心和意志。

四次长沙会战中,尽管我军武器装备、士兵素质和训练水平不如日军,但仍在付出重大牺牲的情况下,给予日军沉重打击,致使日军伤亡10万余人,前三次长沙会战,我军胜利,日军败退。

第四次长沙会战,我军以少敌多,但却出现骄傲轻敌,指挥失当,贻误战机等错误,导致会战失败,长沙陷落,让蒋介石万分震怒,负责守长沙的第四军军长张德能被处决。由此可见,长沙在当时全国抗战局面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至1944年1月

著名的常德守卫战中,日军以4万余人的优势兵力进攻常德城,我第74军仅有57师8000余人守城,坚守城池16个昼夜,击败数倍于己之敌。在绝大多数将士壮烈殉国,没有友军来援的情况下,师长余程万率50多名勇士突围,逃出常德,但次日便又在友军帮助下收复常德。

此次常德保卫战,我军意志之顽强,战力之坚强,抗战以来从未有过。要知道,以往国军往往是一击即溃。日军为了攻城,甚至使用了化学武器,施放毒气瓦斯,电影《喋血孤城》讲述的便是常德保卫战的故事。

但蒋介石认定余程万违反自己“坚守城池,战至一兵一卒”的命令,突围是为弃城逃跑,以违抗军令罪,下令将其送交军法处审判,后在王耀武等人说情下,被判入狱服刑2年。

衡阳会战——1944年6月至1944年8月

日军占领长沙后迅速南下,我军毫不退缩,于1944年6月在以衡阳为中心的湘南地区组织兵力阻击日军,史称衡阳会战。

衡阳会战中,日军投入兵力高达35万人,我军则是30万人,又是以寡敌众,历经70多天惨烈会战,歼敌6万余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衡阳保卫战中,国军第十军以1.7万人,抱定“人在城在,人亡城亡”的必死决心,坚守衡阳47天,战死1万将士,歼敌2万余众,战斗之惨烈,为抗战史上所仅见。

尽管最后衡阳失守,但我军不怕牺牲的抗战决心,令人肃然起敬!

湘西会战——1945年4月1945年6月

抗战后期,日军为攻占中国芷江空军基地,为大举进攻四川,迂回重庆背后作准备,集中5个师团8万多人,发动合围芷江的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战役。

此时的日军已是强弩之末,我军队集结9个军10万兵力,双方势均力敌。经过2个月的厮杀,由于我军指挥得当,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最终大获全胜,我方伤亡1万2千余人,歼敌2万8千人,取得抗战史上酣畅淋漓的胜利。

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中最后一次大型战役,拉开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大反攻的序幕,此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我军转入大反攻,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因为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啊!

来看看湖南用鲜血铸就的抗战史: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日军中国派遣军为改善武汉地区防御态势,在冈村宁次第11军编成下集结4个步兵师团共10万兵力南下,首次进入湖南境内作战。国军寸土不让,在湘北山地河流间顽强阻击。造成日军伤亡2万余人,没有达成战役目的,小败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为打击国军第九战区主力,日本45个步兵大队、26个炮兵大队,总兵力达12万余人,直逼长沙。国军兵力达50万,但仍沿用以前数次会战中多路迎击的战法,未能形成坚强阻击,且无线电报大多被日军截获破译,以致日军迅速攻入长沙。此次会战历时月余,国军损失7万余人,

日军约2万余人,总的来说难分胜负。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1941年12月23日日军再次集结4个师团、2个旅团、3个支队共12万兵力从湖南岳阳南下发起攻击,意在牵制第九战区部队,使其不得南下广东。国军诱敌深入,使日军进入长沙城内,却始终无法攻克核心阵地。国军连续开展阻击、截击、尾击作战,穷追不舍,对几乎弹尽粮绝的日军予以重大杀伤。是役,国军堪称全胜,共毙伤俘日军56000多人,是日军偷袭珍珠港后全世界范围内盟军第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

日军在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编成内集结了共计兵力15万人,其规模为武汉会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常德守军是第74军号称“虎贲”的第57师8000官兵,斗志旺盛,咬牙顶住了日军倾其全力、动用包括毒气瓦斯在内一切手段的攻击,仅仅一个星期后57师就仅剩下1200多人,却仍然死战不退。此时国军10多万增援部队云集城外,促使日军不得不全军撤回原驻地。

是役,日军仅阵亡便超过1万人。常德遂有“东方斯大林格勒”之称。

衡阳会战(1944年5月—8月)

此次会战是日军发起的投入总兵力达65万人的豫湘桂会战的一部分,最终集结的总兵力约42万,超过武汉会战的投入规模。日军很快攻陷长沙,直逼衡阳城下,号称“泰山军”的国军第10军孤军奋战,在衡阳进行了不可思议的长达48天的抵抗,大量杀伤日军最终失守,日军在伤亡22000人后完成既定战略目标。

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

又称雪峰山会战或芷江会战,是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最后一次攻势。日军为此集结了5个师团的部队,直接参战兵力8万人。

参加湘西会战的国军达20万之众,其中第74军、第18军是战斗力极强的抗战英雄部队。日军惨败,两个师团遭重创,1个旅团另4个联队(或加强支队)被围后逐一遭到全歼,日军总的伤亡超过30000人,一线步兵部队损失均在70%以上

芷江受降(1945年8月21日)

历时八年、伤亡数千万人的抗日战争终于就此落下帷幕。这历经艰辛的八年是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壮歌,而湖南战场就是其中最辉煌的乐章。

抗日战争全国22次大会战6次在湖南!

湖南境内歼灭日寇21万人,占全国歼敌总数的1/2!

抗战八年,3000万湖南人中210万人参军,人均参军数居全国第一!

湖南人不怕死,抗战期间38名国共两党将军为国捐躯!

湖南人振臂高呼: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凤凰卫视曾经有一个节目讨论这个问题说,不管中国其他省份是否会沦亡,湖南一定不会沦亡,因为湖南人绝不会投降!湖南是楚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其民风彪悍,崇文尚武。《史记?项羽本纪》有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越是在强敌面前,湖湘文化中以命相搏、奋起抗争的意识越是得到极大唤醒。

近代以来湖南人才爆发,湖湘文化和湖南人逐渐成为了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相对于其它地域和区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陶澍、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彭玉麟、魏源、王闿运、谭嗣同、黄兴、杨度、齐白石、谭延闿、蔡锷、宋教仁、陈天华、沈从文、丁玲、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粟裕等。


这就是为什么抗日战争

相持在湖南,

反攻在湖南,

胜利在湖南!


青雨闲话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立青对湖南人的总结最经典:湖南人杰地灵,历来革命都是江浙广东人出钱,湖南人流血牺牲。

秦亡也是因为将太多的精锐的放在湘北,去镇压少数民族造反,才无法回援长安,不然项羽的起义军还不够秦国虎狼之师塞牙缝。

抗日战争时期,刚村宁次就告诉日本大本营,要想让中国亡国,就必须拿下湖南,才能让有血气的中国人臣服。

湖南人聪明而又有战略,知道怎么打击对手又能减少伤亡,充分利用湖南地形迟滞,诱敌深入,打击日军,不会落入日军圈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不按常规出牌。

日军虽装备精良,个人素质高,可如果没有后勤保障,三八大盖就是长矛,大炮就是摆设,坦克就是乌龟壳,怎么打。

湖南人就以已之长克敌之短,不正面硬拼,专打日军后勤,才能让日军次次无功而返,保住了湖南,保住了重庆国民政府。


光芒万丈34957


感觉很多人都在说湖南人如何如何,甚至扯到教育上面去了!难道保卫湖南的军队都是湖南籍士兵吗?日军之所以五年没有拿下长沙,归根到底就是六个字“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

日军打下武汉后明显兵力不足,前三次长沙会战调遣的兵力也就是十万出头,这种兵力配置连武汉会战的三分之一都不到。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三十多万人进攻湖南,结果长沙、株洲、衡阳、桂阳就先后失守了!

不是日军打不下湖南,只要日军不计成本的打,湖南也一样扛不住!

地利



湖南北部的地形是三山夹四水,东面是幕阜山、连云山、罗霄山,西面是洞庭湖,都不利于日军的机械化步兵展开。唯一的通道是从岳阳直接南下长沙,但是要经过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

每一道河都可以延缓日军的攻势,日军每过一次河,就要搭桥,耽误进攻时间。而国军在三次长沙会战中都把一半的兵力布置在四条河的两侧,中路军层层阻击,待到日军攻到浏阳河一线时,中路和两侧部队一齐合围日军的先封部队。达到围歼的目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天炉战法”!

但是,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兵力比前三次加起来还多,除开中路进攻外,在侧翼也布置兵力进攻,直接从外边把“天炉”的炉壁敲穿了,所以第四次长沙会战才会惨败。

不明白的自己看下面的地图。




人和

必须要承认,对于守卫长沙,湖南人决心非常大的!湖南人为战争做出了非常大的牺牲。国统区的军民对于湖南抗战,也做出来非常大的支援。

长沙会战,川军贡献了两个集团军,虽然都不是满编部队。但是这几万川军在湖南前线坚持了五年!五年不能回家,死后就埋在湖南。所有参与保卫湖南的将士都是有功劳的,不限籍贯!

另外,薛岳的功劳也不能磨灭。湖南北部的地形,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操作同样的天炉战术。但是中国懂大兵团作战的将领太少了,薛岳算一个,湖南战场应该感谢这位战术专家!如果把薛岳换成刘峙,或者南边第四战区的余汉谋那头猪,湖南可能1939年就沦陷了!

另外还要感谢其它战区的鼎力支持,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眼见日军要凿穿最后一道防线,是蒋委员长亲自下令,第五和第六战区全面支持第九战区,攻击日军在湖北的防线,迫使日军后撤回援。保住了长沙!



日军第四次进攻长沙,由于兵力使用过度,还导致了一个连带影响。

日军大本营鉴于华中兵力紧张,从华北抽调几个师团的兵力,这些部队原本扫荡八路军的兵力。华北日军主力被抽走后,八路军在敌后频繁反扫荡,使抗日革命根据地的蓬勃发展,八路军的兵力由四十万增加到了九十万,论持久战理论得到验证。

就算美国不投原子弹,日军也一定会被拖死。1945年,日军在兵力上已经是顾头不顾腚了!



Mer86


“若叫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这两句话道出了为什么湖南抗战成为日本人的梦魇,抗战八年,中日大规模22次会战有6次爆发于湖南,日军在湖南损失近21万人,湖南3000万人口有210万参军,中流砥柱一省。



一,湖南战场集中了国军最精锐的一批部队。

武汉会战失败后,湖南成为战略相持阶段的中日实际接触线 。国府退守重庆,为保卫大西南成立了湘北第九战区和鄂西第六战区,以70余万国军精锐与占领武汉的日本华中派遣军第11军30万人马对阵,日军如溯江西上因地势险峻仰攻困难,攻陷湖北宜昌后再也西推不动了。于是突破湖南入川桂成为唯一的线路,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抗命不撤长沙,与日军拉锯战长达五年之久,期间爆发了四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的坚持和第六战区的牵制,是湖南得以顽强抗敌的基础。

这里集中了蒋介石中央军最嫡系和最精锐的一批部队,第4军第8军第18军第74军第100军等,还有地方部队湘军川军滇军,装备较好,战意旺盛,补给充分,有条件与日寇进行大规模野战。



二,日本军队在湖南方向兵力略显不足。

驻武汉的日军第11军有三个作战方向,一是江北李宗仁第五战区之一部;二是鄂西第六战区陈诚方面;三是第九战区薛岳的湖南方面,还要保证武汉城防和空军基地的安全,编辖的七个师团中,尽管包含第3第6第13师团等甲等主力,但每次南取长沙最多集中三个师团及若干支队,总兵力不超过10万人,无法对九战区形成绝对优势。

比如薛岳指挥的第8和第74等主力军,正常情况下都可以顶住日军两个旅团或支队的进攻,在其它大量国军部队的环视下,日军实在是力不从心,只能集中突破快进快出,兵力稍一分散即容易被各个击破,每一任11军司令官都为此苦恼,直到抗战末期增加了第20军情况才有所改观。



三,湖南民风彪悍民众抗日热情高涨。

无湘不成军呐,湘人争勇好斗的性格成为抗日战场的杀敌利器,日军在此遭到前所未有的抵抗,在常德、衡阳等攻坚战中伤亡惨重,与辎重运输困难关系极大,湖南民众破路灌水阻碍日军机动,地方民团袭杀零散日军和小股辎重部队,使日军士气非常低落,第三次长沙会战后期,日军粮弹两缺,撤退时已经不敢接战了,因为没有几颗子弹了。

国军在湖南抗战中前后伤亡损失达60万之众,如此大的缺额正因为有数十万三湘子弟的补充,才使各部队保持了战斗力,兵员素质和战斗意志全国第一。甚至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有数百民团消灭日军撤退中的一个中队之战例,这在其它地区几乎是不可想像的。



四,鱼米之乡为大兵团作战提供了保障。

湖南绕洞庭湖周围都是鱼米之乡,几十万国军及家属夫役需要大量的粮秣供给,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有湖南能够提供充分,从而使部队有可靠的后勤保障,否则一支吃不饱肚子的军队是无法作战的。日军后来重兵取常德,除了想要切断入川通道,更为了破坏常德这个重要的粮食产区。

不仅如此,湖南的粮食还要调运四川大后方,由于全国大部沦陷,大批人口涌进重庆及西南地区,贫瘠的云贵川地区根本无法负担如此海量的粮食需求,湖南是重要支援地区,由此可见湖南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作用。



五,湘西会战标志着战略反攻的开始。

1945年初的雪峰山战役,日军坂西一良的第20军试图夺取芷江机场,遭至中国军队全面反击,蒋介石甚至空运廖耀湘的新六军回国助战,日军战术企图完全破产,伤亡三万余人,会战的胜利代表着中国军队已经具备了战略反攻的能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指日可待。

果然三个月之后日本即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场上日军的第一份投降书,就是在湖南芷江机场草签的,之后才在南京正式签署----1945年8月21日,日本中国派遣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向国军总参谋长肖毅肃中将呈上侵华军队名册及分步图,并在投降备忘录上签字。

铁血抗战,湖南民众以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蛮的秉性,诠释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刚强与坚韧,让日寇为之胆寒,功在千秋!


度度狼gg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为什么能成为日军最难攻克的地方,我想这里面应该有很多的决定因素吧。

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湖南成了战争中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湖南失陷则西南(战时政府所在地及抗战后方基地)失去屏障,那么抗战大业就会变得更加困难而中华民族会变得更加危险,所以,全国上下倾注全力五战长沙,是开战以来为守一城一地打得最坚决最顽强的一次。最终在全民族众志成城的坚定决心下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经过数年艰苦卓越的抗战,中国军队的兵员素质整体上大有提高,一些前线主力 部队的武器装备也在美苏等国的援助下得到加强,有些部队的战力已和鬼子军队不相上下。而鬼子们经过在中国战场的数年消耗以后,新补充的兵员的军事素养和训练水平已大大下降,整体来说已是疲惫之师,而且在后勤补给上遭遇了湖南人民最干净彻底的坚壁清野,这是鬼子们侵华以来遇到的一个崭新的问题和深切的体验:以战养战在三湘大地上是行不通的。这些因素(在湖南战场)大大拉近了双方的实力对比并最终决定了长沙保卫战的成败!



说到长沙保卫战的胜利不可绕开的话题是湖南人民的贡献与牺牲,从鬼子进犯湘北开始,当地百姓就响应政府号召,毁路毁田阻碍敌人前进,以至敌人的装甲.淄重部队寸步难行,使其战斗力大打折扣。在多达五次的长沙会战中,前线伤亡了数以十万计的兵员,而这些就在湖南本地就得到了补充,可见湖南人民的抗战积极性与爱国热情。从一些反应湖南战场的影视片中我们能够看到,基本上没有出现伪军和汉奸的镜头,就是一些从未受过教育的老实巴交的农民都能做到宁愿死也不给鬼子带路,这充分显示了湖南人民宁死不屈的血性,在侵略者残酷狰狞的面目下同仇敌慨的民族大义!所以,鬼子深陷三湘父老众志成城的抗日铁壁中是必然的结局了!



以下是个人的感慨!——算是题外之言吧。

杨度说过:若道中华国苟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表明了湖南人对国家的坚贞和忠诚!

还有人说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这概括了湖南人的特性,他们坚强而有韧劲,该死而有担当!

那么,在这么一群不怕死,能吃苦且耐得烦的无比爱国的中国人的包围下,几个小鬼子能讨得好去?不死才怪!


湘中明珠Zxp



抗日战争是整体一盘棋,虽然有些省份牺牲的多一些,有些省份牺牲的少一些,其实在国难时当头都没有差别,当时的中国只有两种人,中国人和亡国奴。


抗日战争在湖南开始对日本形成了有效抵抗,进入战略相持,不是因为湖南省比别的省厉害太多,而是因为全国抗战一盘棋的原因。以时间换取空间这个战略本身,就是在敌强我弱,敌小我大这样一个特殊态势下,战争初期要牺牲一部分国土来拉长敌人战线,增加敌人的消耗,而我军在不断的交战、后撤中收缩、积聚力量于一点,最后进行战略决战。

要知道,我们的陪都在重庆,之所以这样安排,就在于四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四川周边包括湖南的川湘交界地带,也是山区居多,不适合日本的机械化部队作战,这便变相的抵消了敌人的部分优势。



由于不断后撤,中国所有的力量都积聚到了四川周边,我方力量不断汇集,战线、补给缩短,而日本却力量不断分散,战线、补给拉长,还有人民抵抗、游击战争带来的治安压力,让日军疲于奔命。彼消此长,日军越战越弱,我军却能越战越强。苏德战争其实也是这个原理,只不过他们战争烈度更大,时间更短。


再加上当战争打到四川周边的时候,各路军阀都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地盘,中国也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大家再无利益盘算,只能万众一心共同抗敌,保住民族命脉。无论军民,那股保家卫国的血性都被激发起来,军队调动也容易的多,斗志也比以前高涨,自然战力也就格外的强。

所以,抗战是全国全民的抗战,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整个中华民族都付出了巨大而沉重的代价,没有必要去强调哪个省付出的多哪个省付出的少,没有中华儿女的众志成城,哪个省也无法单独打败侵略者而独善其身。



谢金澎



湖南是见证了日军投降的胜利之地,也是饱经战乱、顽强不屈的烽火之地。特别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处于连接西南战略通道的湖南,阻挡了日寇整整7年,在湖南境内,先后发生过6次大会战和数千次敌后游击战争,成功挫败了日军迅速占领湖南、彻底占领中国的作战计划,有力支援了全国的持久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早在七七事变前后,湖南便抽调8万湘军,开赴江浙支援淞沪会战,成为全国投入部队最早、投入兵力最多、作战最勇敢的省份之一。上海、南京、武汉相继沦陷后,抗战转入相持阶段,湖南由初期的大后方成为正面战场的最前线,担负起正面防御主战场的重任。日本侵华司令冈村宁次曾叫嚣:“欲灭华夏,先平湖南。”第一、 二、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湘西会战,全国抗战正面战场的22次会战,发生在湖南境内的多达6次。日军在湖南先后投入兵力80多万人次,伤亡20多万;中国参战部队投入近200万人次,伤亡达30多万……战争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超出全国任何省份。抗战期间,湖南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血与火的故事,也留下了一座座抗战城市的荣光。这里有进行过3次大会战的省城长沙,有因顽强阻击日军而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的常德,有创造了抗战期间坚守一座城市时间最长奇迹的“抗战纪念城”衡阳,更有接受日军乞降的“受降纪念城”芷江。而芷江受降日本代表今井武夫在谈到对于湖南战场的感受时说:“打湖南比打中国的任何一个省都吃力。我们几乎调集了在华日军最精锐的部队,但是,在湖南打了七年,该省七十八个县市,到今天宣布停战为止,我们实际占领的只有四十四个。”1938年武汉失守,日军南下兵临长沙,国民政府为了不给日军留资源下令火烧长沙城,烧尽了长沙三千年的文化积淀,长沙也和广岛、长崎、斯大林格勒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毁坏最严重的四个城市,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长沙文物古迹那么少的原因,从1938年到1944年,长沙苦苦支撑了六年,三战三捷,可歌可泣。正是由于湖南战场的英勇抗战,阻止了日军通往大西南,如果湖南全部沦陷,日军可以长驱直入,进入四川攻占陪都重庆,后果不堪设想,在这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旷日持久的战斗中,湖南人民用鲜血证明了“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湘勇可恃,中国不灭。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中兴将相,十九湖湘。 湘人不倒,华夏不倾。 楚境一隅,经营天下 。无湘不成军,无湘不成事 。语战绩则曰湘军,语忠义则曰湘士 。湖南无特产,唯有出人材 。一部中国近代史,湖湘子弟热血谱 。燕赵多悲歌,湘楚多志士。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导师何伟,大匠何奇,元帅何雄。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湘楚志儿秉着自信人生三百年, 会当击水三千里的信念,怀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仰为中国历史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篇章。


雨花亭北


冈村宁次曾经说过:欲灭华夏,先平湖南。抗日战争打了8年,在湖南战场上就打了7年,日军先后动用了60万大军,伤亡20万,也未能攻陷湖南。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曾发生过22场大规模的战役,在湖南就打了6次,4次长沙会战,一次衡阳一次常德。

7年时间,日军总共投入了60万兵力,损失超过20万,10多万中华好男儿壮烈牺牲。

小逸认为,湖南能坚守7年的原因离不开湖南人民那颗忠贞的爱国之心。

抗战初期的湖南还只是一个后方战略基地,为宣传抗日救国,湖南省中群英荟萃,像郭沫若、朱自清等文学界大佬都写文章、搞演讲鼓励中华民族。

艺术界的大牛也没有闲着,他们排编爱国救国话剧,到各地进行演出;并且长沙的大街小巷中都写满了、画满了抗日的诗和画。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去鼓舞我们的士兵。

我们的中华好男儿没有让湖南人民失望,衡阳保卫战中,中国军队1.7万人硬撼9万日军,日军甚至还动用了飞机,面对多于自己5倍的日军,第十军没有退缩。

这场战斗持续了47天,日军伤亡3万人,第十军阵亡6000多人,还有8000多人是伤员。虽然衡阳战役失败了,但日军也只是惨胜!

中日军队在湖南攻防7年,湖南的城市之中没有一处是完好之地,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冈村宁次都忍不住感叹道:欲灭华夏,先平湖南。湖南人民保卫了家园,也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逸闻轶事


题目说的不够严谨,应该指的是长沙保卫战!在这场战役中其实可以总结出好多宝贵的经验,那就是日本并没有真的那么强,国军也并不是真的那么弱,之所以被撵着满地球跑主要还是出现在指挥上问题。

在以往我们总是把抗日战败的原因归咎于武器不行!其实仔细说起来,这并不完全正确。日军真正强大的力量是海军,陆军不过是日本的第二发展选择,这使得日本陆军的武器装备其实并不强。比如,在诺门罕战役中,日军的前期冲锋确实给苏联带来大量伤亡。但是朱可夫调整战术以后,苏联军队几乎以碾压的方式击溃日本精锐关东军。苏军的炮火是日本的五十倍,苏德两国的主力单兵武器是机枪,就是李云龙说的要给每个人突突突的那种。这直接打得日军找不着北,主动放弃进军西伯利亚的打算。

即便是在太平洋上,日军与美军的战损比也在50比1以上。这足以证明日军战斗力其实不强!尤其是跟欧美这种级别的对手比起来。他们日军武器比我们确实强,但并没有到可以碾压的那种级别!更多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国军的指挥问题出在堆军,过分强调军队人数,却没有对军队进行整编,这使得军队空有数量确是乌合之众。打起仗来人心不齐,一些刚开始就想跑的带走还在犹豫跑或者不跑的,再带走本来想抵抗的人。结果,全线溃退。这种事在长沙保卫战中就彻底得到了根治!由于蒋介石下了死命令,而调集的部队又是经过正规整编的军队,这使得长沙保卫战中没有出现任何一个逃兵,人心齐泰山移,虽然我军的伤亡人数是日军的五倍以上,但是却给日军造成了重创。典型的落入虎口也要掰他一颗门牙下来。假如当初的东北军能发挥出一点长沙军民的抵抗意志,日军也不会那么猖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