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沒有作品留世,卻被林語堂贊爲「中國文學史中最可愛的女人」


她沒有作品留世,卻被林語堂贊為“中國文學史中最可愛的女人”

她被林語堂稱讚為“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被魯迅贊為“中國第一美人” ,她便是沈復《浮生六記》的女主角,出生於清朝乾隆年間的陳芸。

01

陳芸,字淑珍,自小聰穎明慧,學說話時,聽講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誦。

四歲時,父親去世,至親只剩母親金氏、弟弟克昌相依為命。那期間家庭失了依仗,家徒四壁,無所憑依。

陳芸年紀稍長後,女紅習得嫻熟,便給人家做一些針線活賺取生活費用。那段時間,一家三口,都靠她十指操勞過活。甚至她還擔負弟弟克昌求學識字的費用,讓他學業完整,不致有缺。

有一天,陳芸在書簏上翻到一冊《琵琶行》,因為能背誦,便一個字一個字對照著認,這才開始識了字。

做刺繡的閒暇時光,她都用來學習,漸漸的通曉了吟詠詩詞,小小年紀就能寫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這般句子。

陳芸出身悲苦,不似李清照的書香門第,但貴在勤奮、聰慧,對古今詩詞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02

陳芸遇上沈復,就像李清照碰上趙明誠,情趣相投,惺惺相惜。

沈復十三歲時,隨母親回孃家探親,見了陳芸作的詩,感嘆她才思雋秀,一時心意投注,不能釋懷,便對母親說:“若為兒擇妻子,則非淑姐不娶。”

他母親也喜歡陳芸柔和的性子,於是與陳芸母親商定親事,締了婚約。

三觀相投的夫妻會越相處越輕鬆自然,無論在一起多久也不會感到厭倦,因為他們總能找到你喜歡我也喜歡的趣事。

兩人在家,偶爾暗室裡相逢,或者窄路上遇到,必然互相握手問:“去哪兒?”

芸娘偶爾與人坐著聊天,見沈復過來,必然站起,偏挪身子,沈復便自然而然靠著坐她身邊。

沈復遊學回來,必是馬不停蹄地趕來見芸娘,芸娘站起相迎,執手相看,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感情比小情侶還甜。

沈復家住蘇州滄浪亭附近,六月的光景,內室裡炎熱蒸燻,沈復便攜芸娘住在滄浪亭的臨水小軒消夏。因為暑熱,芸娘停了女紅,終日伴著沈復研習書卷、談論古史、品月評花。閒暇時分,夫妻在滄浪亭行酒令,飲酒作樂,好不自在。

沈復在《浮生六記》閨中記樂篇裡寫道:“我自以為人世間的歡樂,無過於此了。”

沈復和陳芸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李清照和趙明誠,都是有才情的女子遇上同樣才華斐然的丈夫,自此飲食品茶、談論古今,愜意非常。

找到一個志趣相投的人,看風輕雲淡,滄桑變化,人生僅此便可足以。

她沒有作品留世,卻被林語堂贊為“中國文學史中最可愛的女人”

03

都說女子愛珠釵,可是陳芸偏偏不愛。反倒是對破書殘畫這些,極為珍惜。

家裡的書,凡是殘缺不全的,她便蒐集整齊,分門別類,彙集訂製成帙,起名叫 “繼簡殘編”。

破損的字畫,她必然找出舊紙來粘補成幅,有破缺的地方,和丈夫一一補全好,然後捲起,就叫作“棄餘集賞”。

除了女子要做的女紅刺繡、主持家務外,她把所有時間都用在整理舊書畫中,不厭煩倦。

當她在破笥爛卷裡頭,偶爾獲得片紙隻字還值得一看的,便如得了異寶一般。那時她家鄰居是個收雜物的老太太,知道她這個習慣後,便時常收些亂書卷來賣給她。

古往今來,除了李清照這麼有“學究氣”,知道也就只有芸娘了。

04

沈復喜歡遊歷,得了好去處常回來逗弄芸娘。豈不知芸娘可不是一般女子,她也有顆走遍千山萬水的心。

有一次沈復被朋友叫去佈置盛會,他回家跟芸娘大肆渲染,稱讚了一番。芸娘垂首道:“可惜妾身不是男子,去不了啊。”

沈復道:“戴我的冠,穿我的衣裳,化女為男的法子去呀。”

於是芸娘真的就把髻改為辮子,添掃蛾眉;戴上帽子,外頭披上馬褂。挽著沈復,假裝成他的表弟悄悄出去遊廟會了。

後芸娘和沈復又去同遊太湖,觀玩汪洋萬頃的湖水,嘆天地之寬,好不快哉。

可嘆芸娘是女子,偶爾出遊或可避開長輩,然而要想長期如此只能是夢。

芸娘是通透、知足之人。雖不能像男子一樣訪拜名山、搜探勝地,遨遊天下,但是她覺得能和郎君同遊近地也是極好。

她曾說自己的夢想便是和沈復在鄉村造個房子,繞著屋買十畝菜園,招來僕人僕婦種植瓜果蔬菜,供給日常家用。郎君畫畫,她來刺繡,以此為資費去品詩飲酒。她說:“這樣的布衣菜飯,終生快樂,比遠遊他處更有樂趣。”

她沒有作品留世,卻被林語堂贊為“中國文學史中最可愛的女人”

05

出生在封建社會里,受傳統禮儀的薰陶長大,芸娘性情雖然與眾不同,但她一直都想做個好媳婦,侍奉公婆、友善親鄰。

成婚之後,芸娘每天都起的很早,生怕公婆說她懶惰;小叔成婚需要珍珠,她果斷拿出自己的嫁妝補貼;公公想揹著婆婆納妾她也是極力幫忙;婆婆的吩咐更是不敢懈怠...

事事退讓卻沒能讓她贏得好名聲,公婆因為莫須有的誤會不喜她,芸娘又是個不愛辯解的,有苦都自己默默忍受。沈復只知詩書和遊歷,對世事一竅不通,看著芸娘受委屈也沒辦法。

後來被公婆趕出家門後兩人失去了經濟仰仗,芸娘身體不好,時常生病,碰到糟心的事後更是一病不起,最後先沈復而去。

芸娘理想中的“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的生活終是沒能實現。

陳芸不像李清照那樣有諸多名作留世,如果沒有《浮生六記》,她甚至都不會被人知道。但是當她的真實、通透、可愛通過這本書描繪的生活細節一一展示時,不得不讓人敬佩進而喜歡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