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是如何解决官员住房问题的?宋朝最惨,清朝福利最好

自唐朝以前,各朝为了办公方便,官舍与官衙常常连在一起。白天在官办公,晚上回官舍住宿,年复一年,天天这样,在官员们看来理当如此,自己是“朝廷命官”,国家理当解决官员住房。秦王朝建立之后,忙着清理战争遗迹,解决好度量衡等重大事项,来不及考虑官员住房问题,秦王朝很快就埼台了,由此可见解决官员的住房问题很重要,远的不提,今天咱们就讲讲唐、宋、元、明、清是如何解决官员住房问题的。

唐宋元明清是如何解决官员住房问题的?宋朝最惨,清朝福利最好

唐朝首都图

据《文献通考》记载,唐朝共有官员18805人,其中在首都当官的就有2620人。大诗人白居易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其实,当时的长安不仅米贵,住房也蛮紧张。可想而知,两千多名居住长安的官员,大都有了老婆孩子,还有奴仆杂役等等,需要解决多少房子?官舍如此紧张,是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大唐政府从改变衙舍建筑的格局入手,将办公的地方和居住之所分为两处,衙门原地不动,官员住宅建在外城。从史料记载看,先后共建起108“坊”。这样,官员家属不能再住公房。不过,在办公区域仍然有官员单身宿舍,主要为官员值班之用,也适当照顾打光棍儿的年轻官员。同时,朝廷对那些德高望重、为国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大臣,在住房方面实行特殊政策,允许他们住在官舍,如果官员调动或者退休,还要办好住房交接手续。比如,唐玄宗批准宰相李日知退休,这位老臣“及还饰袋,将出居别业”,很快找了别的房子,痛痛快快退出了公房。住房改革以后,那些拖儿带女的官员,倘若长安城里没有老家,就要自己建房,经济紧张的只好买二手房了,官员们从此有了自己的私房,既解决了官员住房紧张的问题,又大大减少了国家对官舍建设的开支,取得了官舍改革的成功,因而被后来的朝代效仿,不再为官舍的紧张而头痛不已。

唐宋元明清是如何解决官员住房问题的?宋朝最惨,清朝福利最好

宋代首都图

宋代时期,朝廷在京都和各地州府,设有管理公房的专门机构。在京城开封做官没有私宅的,不论是谁包括那些高级官员,都要租赁房子居住。《宋史》卷二七五记载大将军刘福,几个孩子劝他盖大房子,刘将军为此大发脾气:“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坚持不造房子,仍租房子居住。结果刘福眼睛一闭,他的儿孙差点流浪街头。《宋史》还有这样的记载:副宰相杨砺,位高权重,照样没有自己的房子。他死后宋真宗登门悼念,才发现杨砺是在陋巷里租赁房居住,以至于皇帝的轿子拾不进来。堂堂副宰相混到这种地步,可见宋代官员住房是怎样的状况。

元朝也好不到哪里去。从《元史》卷一八二看,集贤殿大学士宋本是大都人,原先的房子被父亲卖掉,他本人中进士之后,可谓一帆风顺,但是房子问题却解决不了,终生租赁房子居住。不过,元代允许自筹资金置办房产,比如国子监、礼部等部门,通过这种方式,建设或购买了一批房子,为本部门官员解决了住房困难。

明代官员住房采取新的措施。当时的京官依其品秩高低,可以使用皂役为家里做杂务,也可以不用皂役而将给皂役的工钱折算归己。这些钱积攥起来,允许将本单位公房一次性买断。但是,房子的所有权并不属于个人,其大产权仍属于机关单位,官员若要调走或退体,必须把房子退还所在单位。

唐宋元明清是如何解决官员住房问题的?宋朝最惨,清朝福利最好

清代官员福利分房图

清代官员在住房方面算很幸福,基本实行福利分房,制定有住房标准,由政府按照级别分配。如一品大员给住房20间,形同小型王府;二品官给住房15间,三进三出的大院;三品官给住房12间。往往下类推,七品县官给住房4间,就是九品科级干部也给住房3间,是个像样的四合院,住个两代之家也没有问题。官员住房超标,要受查处,一般也不允许搞豪华装修,有些官员就在住房问题上出了问题,甚至被送进班房,住了这样的“公房”悔之晚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