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義務教育學區劃分政策全解析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是《義務教育法》根據兒童、少年身心發育的特點和義務教育的性質所確立的基本入學制度。

一、請問義務教育學校學區劃分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答:義務教育學校學區劃分,主要遵循以下三條基本原則:

1.免試就近入學原則。縣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小學和初中入學對象按片區劃分確定。

2.以縣為主、屬地管理原則。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義務教育實行“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由設區市教育行政部門協調指導,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具體負責組織和實施。設區市教育行政部門直屬學校入學工作,由設區市教育行政部門具體負責。

3.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要求,各縣(市、區)要建立和完善本區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工作公示制度、諮詢制度和社會監督制度。在新生入學一個月前,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通過多種形式主動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包括縣域內入學具體政策、每年學校學區劃分、招生計劃、入學資格、報名材料、報名時間等)。

二、請問義務教育學校學區劃分的具體辦法是什麼?

答:各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本行政區域內適齡兒童、少年的數量和分佈狀況、學校佈局、學校規模、交通狀況等因素,按照相對就近入學原則,依據街道、路段、門牌號、村組等為轄區內每一所小學、初中合理劃定招生範圍,科學制定招生計劃。學校片區劃定後,要保持相對穩定。確需調整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邀請相關單位和家長代表參與,進行審慎論證。

三:請問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中的“就近入學”是指什麼?

答:根據《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是國家教育的基本原則,目的就是為每一個適齡兒童、少年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確保教育公平。“就近入學”的“就近”是指相對就近,並不是絕對指地理位置的遠近,即不是到“離家最近”的學校就讀,而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的資源配置狀況、義務教育適齡學生的分佈和需求狀況,合理規劃和確定本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招生入學範圍和招生人數,為每一位適齡兒童、少年提供相對“就近”入學的義務教育學額。根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規定“居住小區(人口1萬至1.5萬人)規模必須設置小學1所,居住區(人口3萬至5萬)規模必須設置初中1所。城區小學服務半徑不宜大於500米、城區初級中學服務半徑不宜大於1000米”。《江西省普通小學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試行)》規定:農村小學生的走讀半徑一般不超過2公里。《江西省實施義務教育必備辦學條件基本標準(試行)》和《江西省對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依法進行督導評估的指標要求(試行)》規定:鄉鎮初中學生上學單程不超過8華里(即4公里)。原則上在這個範圍內教育行政部門可根據學校的分佈情況劃分地段,合理分配新生學位。故此,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是指相對就近,而不是指到離家最近的學校上學。

四、問:適齡兒童、少年如何辦理入學手續?

答:一是學區範圍內持有本地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持本人身份證明及適齡兒童、少年的戶籍證明、合法常住固定依據證件、兒童預防接種卡等有關材料,到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確定的學校辦理入學手續。二是隨遷子女入學,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持居住證明和就業證明,以及適齡兒童、少年的身份證明等材料,到居住地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登記,按照相對就近原則,統籌安排入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