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人不善言辭麼?我們對內向者的10個認識誤區

人們總習慣用內向或者外向描述一個人的性格。在一般人眼中,外向代表這陽光開朗,容易與人相處;相反,內向代表悶、不愛說話、不合群等等,是一種弱點。然而心理學意義上的內外向可能與你所理解的不完全一樣。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麼?我們對內向者的10個認識誤區

內/外向是一種人格特徵

心理學家認為,內外向是一種秉性,也就是說,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決定的。

另外,這兩種特質的區別在於: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而不是普通人所認為的“喜不喜歡人際交往”。外向的人能量指向外部,因此他們更活潑健談,喜愛社交,待在一大群人中間;內向的人能量指向內部,因此他們對內心世界更感興趣,更安靜,喜歡獨處,喜歡閱讀、寫作,自省和思考。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完全符合其中一種,這也很正常。因為幾乎沒有人是完全內向或者外向的,只能說有的人更偏外向,或者更偏內向。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麼?我們對內向者的10個認識誤區

人們對於內向者的10種誤解

誤解1. 內向=社交焦慮/害羞

有些被視為“內向者問題”的現象,可能實際指向的是“社交焦慮”或“缺乏社交技巧”。但內向與社交焦慮並不是一回事。

社交焦慮是指參與社會交往時感到焦慮、緊張,同時伴有較高的生理喚醒水平(出汗、發抖、口吃)的狀態。社交焦慮者中的很多人,內心是渴求與他人接觸的,只是對外部評價(尤其是負面評價)的過分關注和擔憂,對犯錯誤的恐懼和尷尬,阻擋了他們與人交往。

與之相比,內向的人並不害怕社交活動,不參與活動其實是他們的自主選擇。多數情況下,他們並不渴求與人接觸,他們更喜歡獨處。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麼?我們對內向者的10個認識誤區

誤解2: 內向者=不喜歡說話

內向者並不是不善言辭,他們只是不喜歡無意義的閒聊。比起一大群人出去high,他們討厭閒談扯淡,內向者更適合並擅長於一對一的談話或和少數幾個人的交流,並偏愛有內容和深度的談話。如果你讓一個內向者講他感興趣的事情,他可能連著3天3夜都講不完。

另外,很有趣的一個研究表示,以口才謀生的人(比如主持人、相聲演員、演說家)中,內向者的比例反而很高。對他們來說,說話是一項能夠很好地駕馭的工作,他們可以自如地在眾人面前發表演說、在舞臺上表演,但可能在私下裡卻不喜歡在一大群人中進行社交性質的聊天。比如郭德綱就自曝自己是內向性格,私下沒有臺上那麼多的言語。

簡單說來,內向者的寡言、獨處等行為,並不是因為他們“不能”,而是“不想”。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麼?我們對內向者的10個認識誤區

誤解3:內向者=很無趣

內向者們喜愛安靜、獨自一人進行的活動,例如閱讀、寫作、園藝或是釣魚,因人而異。可以理解,一個社交向的外向者——想要和內向者共度有意義的時光的一個人——可能會發現這些孤獨的傾向令人沮喪。為什們內向者要獨自做所有這些“無聊”的事?

顯然,內向者不覺得這些獨自進行的活動是無聊的。所以外向者應該認識到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希望佔據內向者們一些時間用來社交,最佳的方法就是永遠不要強迫他們——並且絕對不要用在沒打招呼的情況下把他們扔進社交場合的方式驚嚇他們。

基本上,內向者所需要的就是一個警告。儘管內向者愛著人們,他們也需要能夠為社交場合做準備,否則會猝不及防。如果內向者被給予了警告——簡單得就像說“嗨,我朋友大概6點鐘左右會過來拜訪”一樣——這讓他們自願而非強制參與進社交場合,更有可能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麼?我們對內向者的10個認識誤區

誤解4. 內向者不如外向者那麼快樂

外向者總被認為是樂觀、精力充沛的。內向者可能會因為沉默而被貼上“不合群”、“高冷”的標籤;需要在家裡獨處休息的內向者總是被朋友勸出門“放鬆一下”;內向的孩子雖然自己並沒有什麼不適,卻可能會被憂心忡忡的父母強行要求“變得活潑些”,等等。而這些經歷可能更容易帶來困惑和自我否定。

但人格特質其實與快樂無關。內向者並不是不快樂,他們只是喜歡享受另一種類型的快樂,比如沉浸在無人打擾的平靜中,讀一本書;去自己喜歡的地方一個人旅行,去享受在陌生城市獨處的安靜,去放大自己的感官,去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他們自己安靜的這個氛圍就是他們所珍惜並能帶來快樂的,所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他們沒有不快樂,只是快樂的來源不一樣。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麼?我們對內向者的10個認識誤區

誤解5. 內向者的情感不夠豐富

雖然他們的表情、言談、舉止不是那麼誇張,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內心沒有豐富的感情。內向者往往善於控制、內化自己的感情表露。

誤解6:內向者都很無禮

內向者通常覺得遵從社交禮儀,拐彎抹角的說話沒有一點必要,他們希望每個人都是真實且真誠的,但不幸的是,大多數情況下事情並不是這樣,這讓內向者感到很大的壓力,他們很難融入其中,併為此感到沮喪。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麼?我們對內向者的10個認識誤區

誤解7: 內向者不合群

恰好相反,內向者會非常認真的對待他們為數不多的朋友,他們最親密的朋友或許用一隻手就可以統計過來,但如果你有幸被一個性格內向者當做朋友,那你就有了一個終生的盟友,一旦你作為一個人類存在贏得了他們的尊敬,你就入選了。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麼?我們對內向者的10個認識誤區

誤解8:內向者都是冷漠的書呆子

內向者通常更關注內心世界,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到自身的想法和感情上,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對他們身邊的事情漠不關心,只是他們更喜歡通過內心世界來達成自我滿足。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麼?我們對內向者的10個認識誤區

誤解9. 內向的人不適合做領導者

事實上,在各行各業的領導者中都有內向者的身影,只是旁人可能看不出他們是內向的人。內向者非常適合做領導,因為選擇自主性更強的、有獨處機會的工作,可能會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長處。在領導者崗位上的內向者是更好的傾聽者,往往更能捕捉被他人忽略的細節、更擅長收集信息、激勵員工,也善於思考抽象的藍圖,對於決策更慎重。特別是,他們往往能夠在管理團隊中的外向者時很有自己的一套。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麼?我們對內向者的10個認識誤區

誤解10:內向者可以通過“自我修復”變得外向

想象一個沒有內向者的世界,那個世界也就沒有什麼科學家,音樂家,藝術家,詩人,製片人,醫生,數學家,作家和哲學家了,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外向者還是可以通過學習掌握很多種和內向者進行交流的方式(沒錯,我故意顛倒了這兩個詞,讀著很彆扭?我只是為了讓你們看看我們這個社會有多變態),內向者壓根不需要“自我修復”,他們應該因為他們這種天生的性格和為人類做出的貢獻而得到應有的尊敬,並且事實上,一項調查(Silverman,1986)顯示內向的程度和IQ成正比。

“你沒法避開我們,嘗試改變我們只會讓你感到失敗”,這種感覺會讓你徹底否定自己,會讓你遺失自己內在真正的。

內向者如果為了去適應外向者支配的世界而對自己進行否定,結果將會是災難性的,內向者終將會仇恨自己以及其他所有人。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麼?我們對內向者的10個認識誤區

汪國真在《孤獨》中寫道:太美麗的人,感情容易孤獨;太優秀的人,心靈容易孤獨,這是因為他們都難以找到合適的夥伴。就像太陽是孤獨的,月亮是孤獨的,而星星卻顯得繁多而喧譁,意志薄弱的人為了擺脫孤獨便去尋找安慰和刺激,意志堅強的人便去尋找優秀,充實個體。他們的出發點相同而結局卻又天壤之別,前者因為孤獨而沉淪,後者因為孤獨而昇華。

內向的人其實更理性,也更謹慎,他們擁有自己的後花園,但不會輕易對外人開放,志同道合的人允許到此一遊,情趣相投的人允許偶爾觀光,而那些浮於表面的熱情和流於形式的熱鬧都被通通拒絕。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麼?我們對內向者的10個認識誤區

內向的人最好的生活態度是:風大了,就表現出逆風出列的風骨,風小時,就展現出積羽沉舟的耐心!這個世界總是這樣,有人誇你有內涵,便有人說你不過如此;有人說你有個性,就有人說你太能裝;有人說你很實在,就有人說你真虛偽。如果你每次都因為別人的三言兩語就猶疑的停下腳步、悶悶不樂,那麼你花掉青蔥歲月,除了得到猶疑和悶悶不樂之外,很有可能一事無成。歲月的“小人之仁”就在於此,它會慢慢讓你識破生活的真相,但卻不會給你任何補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