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随口续上的这半首残诗,原来是赵匡胤的“黑历史”

朱元璋随口续上的这半首残诗,原来是赵匡胤的“黑历史”

古代的皇帝有很多,但是不同朝代的皇帝们之间一般是没有交集的。当然也是有例外的,比如说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这两位开国皇帝之间的交集,就是因为一首诗。

赵匡胤还没有当皇帝之前是后周的禁军首领,据说他在当将军的期间,有人曾发现赵匡胤率士兵把好几个大木箱搬上马车,怀疑他克扣军饷,于是便向当时的周世宗柴荣打报告。柴荣听后顿时怒不可遏,亲自到赵匡胤的府上去调查,赵匡胤叩首道,蒙陛下厚爱,微臣只想多读一些诗书,通一些文墨,来为陛下更好的效力。柴荣令人打开大木箱后,发现里面果然是一摞摞的书,于是对赵匡胤大为欣赏,十分重用他。

朱元璋随口续上的这半首残诗,原来是赵匡胤的“黑历史”

赵匡胤的书读多了,觉得自己胸中已颇有些文墨了,于是就开始尝试作诗。他曾经和好友一起去出去喝酒,喝到通宵,看到了太阳初升时的景观,便作了一首诗,名叫《咏初日》: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水如火发。一轮倾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而这首诗居然博得了当时在场的友人们的拍手叫好,于是赵匡胤十分得意,对作诗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后来赵匡胤当上了皇帝,在一年中秋节上,赵匡胤在宫中设宴,与百官共饮,他望着天上一轮明月,突然又有了作诗的兴趣,于是他把酒杯一放,脱口而出:“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这两句诗对仗工整,且颇有意境,可以说非常的有水平,底下大臣无不拍手叫好,没想到这下却把赵匡义坑惨了,因为他脱口而出的这两句却是怎么也无法接上下半部分,一时间憋的脸红脖子粗。有机灵的大臣一看皇帝这样子,连忙给皇帝一个台阶,说,陛下的这两句诗千古叫绝,实在是没有下半句诗能够衬托得起。

朱元璋随口续上的这半首残诗,原来是赵匡胤的“黑历史”

就这样,赵匡胤勉强保住了自己的面子,由于堂堂开国皇帝都做不出这首诗,其余大臣就更无人敢触这个霉头了,因此400年间,这首诗一直没有人能够接上下半部分。

直到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听说了这件事后十分有兴致。他琢磨了半天后,自己想出了两句,终于将此诗补上了:“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

对于两位皇帝所作的这首诗,后人对此评价不一,有人说,朱元璋所作的两句巧妙的将结尾升华,可以说是青出于蓝,也有人说朱元璋的诗相比起赵匡胤的前两句来说,十分的生硬,有狗尾续貂的嫌疑。朋友们,你又是如何看待这首诗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