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局与破局,聊聊智能手机市场2017Q3数据

要说这两天智能手机市场最热的话题,肯定就是CounterPoint最近出炉的对2017年全球各个区域手机市场的统计。即使近些年来,智能手机市场看上去总是非常热乎与杂乱,但每每数据出炉,却总能留出不少能让人冷静思考的短暂窗口期,所以,我也聊聊吧。

先来看看全球市场的数据,2017Q3全球前五的数据如下

定局与破局,聊聊智能手机市场2017Q3数据

可以看出,虽然三星在中国市场流年不利,但在全球却还是高歌猛进,以21%的市占率,拿下了智能手机与Android阵营的双料冠军;第二位的苹果份额为12%。从第三位开始,就是中国军团的天下了:华为市占率10%,OPPO占比8%位居第四,小米和vivo以7%并列第五,然后就是联想的4%份额。很多人也许奇怪:联想在国内不是很差么,怎么全球前10的排名还能看到它?那是因为联想旗下的Moto品牌出货量可不小!算算,前五名总共拿下了65%的份额,要是再加上联想,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近7成的份额已被瓜分!

定局与破局,聊聊智能手机市场2017Q3数据

不过更有趣的是智能手机分区市场排名,印象中好像这是头一回看到这么齐的分区数据。整体数据上看,在欧美市场三星苹果领先,在亚洲市场OPPO领先,具体情况如下:

亚洲区:OPPO、vivo、小米、三星和华为位居前五,但是这前五名之间的份额相去并不远,三星虽然在中国大陆市场不咋地,但在亚洲其他市场还是有很好的表现拉升了数据,而其他四家国产品牌更是杀得难分难解,而小米,准确的说是红米,2017年开春之后在中国大陆和印度市场的快速上量,成为排名提升的重要推力;

欧洲区:三星苹果占强不奇怪,华为从2016年开始成功站稳了这个区域市场之后,有现在的地位很正常。

美洲区:没什么好说的,而且中兴位居第四已经是很早就知道的事情了,但考虑到2018年华为将高调进入美国的运营商市场,所以,到2018年底个人估计这个排名会有变动;

拉丁美洲区:这个排名也不意外,而且联想在欧洲、美洲以及拉丁美洲都杀入榜单,就是因为Moto品牌以及在部分市场还有联想、Vibe这些品牌有销量;

非洲区:传单兄弟入榜,大家都懂,两个品牌加起来秒了三星,这个心理准备也都是有的,之前的宣传没白做。

然后是全球最热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数据

定局与破局,聊聊智能手机市场2017Q3数据

在这个季度,OPPO以18.9%的份额超过华为拿下中国市场出货冠军,环比微增了0.1%;华为位居次席,18.6%的份额环比下降了1.6%;vivo也以18.6%的相同份额与华为齐头并进,环比上升了1.6%;小米以13.8%排在第四,环比0.8%;苹果则位居第五,10%的份额环比上升了1.8%。但更重要的是,这前五家吃下了整个中国市场近80%的份额,Others部分的份额环比又缩水了2.4%。各家统计机构因数据来源不同,具体数字略有差异,但都表面一个事实,马太效应下强者恒强,留给其他品牌的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巨大的头部已成定局

如果说之前我们还可以用倒金字塔的格局来形容整个市场的形态,到了2017Q3的数据出炉,倒金字塔的形状看来已经不合适了,用T形或是锤头来比喻估计更合适:前五名已经占去了整个市场超过80%的份额。不过,从全球数据与国内数据的对比来看,华为与小米有相当的份额应该是来自海外市场,特别是2017年12月底的荣耀周年庆上,赵明宣布荣耀未来的海外战略,以及近两天,华为掌门人任正非老爷子也明确表示荣耀高调出海,也佐证了这个事实。而在中国这个公认下滑的市场中,OPPO与vivo两家则依旧保持着强劲的增长。而且,业界也都普遍预测,这四家品牌之中,华为与OPPO都将在2017年进入亿台俱乐部,而vivo与小米则会非常接近1亿台出货量这个里程碑式的数字。

2016年突然到来的换机潮,让不少品牌吃到了红利,而退潮之后的2017年,则进一步显示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热点的切换:在这个进阶的智能手机市场,中高端价位(2000~3500元)机型的出货量,却依旧稳健,这说明成熟的用户群体,对于品牌认知、产品体验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这也意味着:T形市场格局可能会在保持不短的时间——因为位居前五的品牌,在品牌形象、渗透率、产品体验等方面,都在伯仲之间,同时,体量越大,考虑到放大效应,这些品牌在进行各种战略决策的时候,也会变得愈加谨慎,少犯错或是不犯错会成为绝对的中心指导思想,因为只要一步踏错,原本固守的份额瞬间就会被其他同等体量的对手群起而上,分而食之。换句话说:智能手机市场很有可能会进入一个非常“无聊”的平淡期,相比之下,可能其他的小品牌为了自家的生存,反而会放手一搏,智能手机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反倒可能在它们之中产生。

定局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形成今天这个格局并非一蹴而就,但这一切都与2016年的换机潮有着密切的关联——在那一年,OPPO的增长率超过了100%,而vivo的增长率也达到了近90%,而正是这一年这两家品牌的爆发,几乎对今天这个格局的产生,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不久前看到一篇自媒体的文章,大致的主题是换机潮红利之后的OPPO,将会面临不可避免的衰退,而这次CounterPoint的数据出炉,明显打了这种论调的脸。在经过2016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在2017年这些“新贵”们还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这充分说明市场与消费者,在这个时间节点已经完全接纳了它们。

定局与破局,聊聊智能手机市场2017Q3数据

以OPPO为例看看吧。每家手机厂商都希望自己推出的新品成为爆款,然而回望一下,OPPO从R7开始,到随后的R7s、R9/R9s、R11/R11s,每一代的产品都成为整个市场公认的爆款,甚至从R9开始的机型,还不时出现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月度出货量的榜单之中,比如R9s以890万台的销量成为2017Q1全球市场最畅销的Android智能手机,整个市场占比2.5%(Strategy Analytics数据),再比如在发布后一个月,R11成为2017年7月全球最畅销的Android智能手机,市场占比达2.1%(CounterPoint数据)。要知道,这些机型并非千元机,而是定价并不低的中高端机型,能以这样的款式拿下这样的成绩,绝非用简单的“红利”二字便能总结出原因。

定局与破局,聊聊智能手机市场2017Q3数据

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去年年底的时候,各种各种探讨OV“模式”的文章见诸各大报端,各种观点将它们的成功分析得“头头是道”,仿佛摸到了这些门道,谁都可以再造一个OPPO似的。沸沸扬扬的观点,让一直都颇为淡然的局中人陈明永都有点“坐不住”了,不得不站出来发声——但这个发声,却不是面向外界,而是面向OPPO的员工:

“大家切不可沾沾自喜,反而要时刻鞭策自己,视成绩与荣誉为过眼云烟,保持空杯心态,继续赶路。我们的心态就像每年只有500万销量一样,不急不躁,保持平常心,坚持做伟大产品的理念,坚守我们的文化价值观,义无反顾地前行。最近,网络上有很多的媒体撰文,分析OPPO取胜的原因,有为OPPO点赞的,也有黑OPPO的;有些说得在理,也有些不在理。对于外界的溢美之词,我们始终要保持警惕;对于他们批评的声音,反而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总之,我们要抛开外界的压力与诱惑,回归本源,坚守初心,想想当初为什么我们要出发?”

“事实上,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做行业的第一,市场份额要超过谁,也从来没有想要打败谁或者进入世界五百强,我们在乎的是做好的产品、好的体验,为用户带来惊喜,这些倒是我们多年以来孜孜以求的。接下来,可能面临着业务增长放缓甚至下滑,那我们会不会感到沮丧或者有些挫败感呢?这些心态都是不对的,我们要抛开结果带来的情绪波动起伏,不悲不喜,宠辱皆忘,专注于打造伟大产品的过程中,以给用户制造惊喜而乐!”

其实同样的感觉也来自于经常和我接触的小伙伴,作为从OPPO转型智能手机以来就和我打交道的老朋友,他们也表示:“OPPO从一开始做出的决断和策略,并没有因为最近几年的增长而发生什么明显的改变。”恰恰相反的是,随着这几年的增长,OPPO反而是变得越来越谨慎,越来越小心翼翼,因为新品推出过后的预期,可能的变数倒是因为体量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多。正是因为这种心态,才使得他们在各方面的决策上,更加审慎,每次新品推出,都包含着不理想的准备,但每每的结果,却总是让自己和整个业界惊喜。正所谓各有各的活法,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方向与正确的坚持,高手之间的过招,比拼的往往是内功而非外在,越是如此,品牌、技术、用户群体等需要积淀的因素,会成为最后一决高下的要因。

所以,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到了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方才形成这样的定局,甚至这还是大环境不太理想,市场整体缩前提下,出现的市场份额的高度集中,称之为逆市上扬也并不为过。那么,破局点又会在哪里呢?

破局

首先,产品力的打造,个人觉得还是因素比市场更加重要——缺乏技术含量的产品,配合适当的营销手段与定价策略,无疑可以在短时间里为自己积累可观的用户群体,但随后呢?这些用户在二次购机时的留存率与复购率,就会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2016年的换机潮,不正是4G初始时代大量的运营商定制机用户所带来的么?回望一下,当年运营商阵营中的红人品牌,到那个时候又有几个存在呢?

而产品力的打造,却又是一个永恒但难度颇高的话题。特别是在上游芯片平台也高度集中化的今天,如何在“骁龙”和“全面屏”之外,尽可能多的提供额外的产品力,就成为考验各大手机厂商的课题。比如OPPO,除了过去的双核对焦、超清画质、极致美颜、电动旋转摄像头等多项拍照专利技术之外,还有5倍无损变焦、超级闪充这样的技术储备留给主流旗舰或是旗舰(虽然传说已久),而同时,拍照、闪充、外观这三大要素,也成为OPPO每年两款主流旗舰始终不曾脱离的主题,从而成为OPPO立足于市场的核心产品力;面对2018年即将到来的异形全面屏风潮,OPPO的异形全面屏专利早在2017年1月就已经获批。同时,在AI、5G等技术研发与储备上,OPPO也是早有准备并已经积极参与其中。

其次,市场与用户。海外市场已然成为公认的国产手机品牌未来增长空间所在。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已经在全球各大市场分区位居前五之列,特别是在东南亚与印度市场,更几乎成为国产品牌的天下;

定局与破局,聊聊智能手机市场2017Q3数据

而在用户群体方面,谁抓住了年轻用户,谁就可以算是抓住了未来,这也难怪在2017年8月,OPPO高调宣布其全球年轻用户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两亿人。而极光大数据给OPPO用户群体画像也表明,OPPO的用户中,有超过9成的年龄是在35岁以下,而这些用户的品牌惯性一旦形成,其消费方向与消费能力,都会成为OPPO品牌持续多年向上发展的原动力。只是,想要牢牢锁定这些用户在周围,绝非一日之功可以达到,因为要满足他们的需求与认知,所需要付出的功夫实在是不小。

最后,才是营销与渠道,关于这一点就不详细说了,前边两点要是都做好了,后边这两点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加分项了。

写在最后

成功了,往回推,做过的每件事,包括之前看起来很傻的事,都能摇身一变,成为牛逼的成功哲学,而身在其中的人深知,正是因为之前每件事的积累与合力,促成今日的成绩与地位;至于失败,真正可能的原因,大概只有自己知道,而在别人眼中,在此之前可能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被视为作死——这大概就是每年各方数据出炉之后,所能总结出来的两大方向。其实,以积累和坚持,促成定局,以探索和眼界,寻求破局,才是这些傲人数字背后的真功夫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