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公务员工资待遇如何???

古代的公务员工资待遇如何???

在中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古代的政府官员,就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公务员。他们的工资待遇是怎样的呢?

古代公务员也是拿工资的。但古代公务员工资之外的补贴非常丰厚,远远高于工资数目。这里说的补贴,是政府给予的工资之外的正当收入,包括各式各样的“赏赐”,在影视剧中,每每皇上高兴了,一句豪爽的“赏”,各种奖励多多,下跪的那位身价倍增,即刻进入富豪榜。看着顿生羡慕。

西汉时期,有定期赏赐、庆典赏赐、功勋赏赐三大类别,有时直接赏钱,有时则赏缯帛、酒肉、车马,奴婢、房子等。朝廷一年有两次定期赏赐,分为春赐和腊赐。腊赐除了钱、粮,还有肉。在汉代,官做得越大,所得赏赐便越多。

《汉书·张汤传》记载,因遭构陷,张汤冤狱自杀,死后清查,其“家产不过五百金,皆所在,得奉赐,无它赢”。当时的1金为1万钱,张汤所任最高职位御史大夫月俸仅仅4万钱,不吃不喝也要积攒10年。张汤是有名的清官,这些钱财大部分都是靠赏赐得来的。

古代的公务员工资待遇如何???

而最基层公务员工资很低,月俸仅“十一斛”,相当于1100钱,平时是享受不到奖励和补贴的。

北魏创建之初,官吏竟然无工资,属于义务奉献。可是生活总需要银子啊,于是,贪污受贿、巧取豪夺,靠地方豪强供养,腐败滋生。

南朝的法律规定,地方官员调进调出都得送礼,“饷馈皆百姓出”。市县级别的“迎新”礼金来说,多能达到数百万钱,最少的也有20万钱。更高级别的“得见钱五千万”。所以,官员们不去中央去地方,地方官是肥差,是香饽饽,皇帝还把地方官的任命当作一种福利送给宠臣好官,梁武帝亲自给吏部尚书何敬容打招呼:“萧介清贫,可以处一郡。”

唐代公务员除了基本工资、职田之外,还有以现金形式发放的“俸料钱”:月俸钱、食料、杂用等,也就是说,工资,餐费补助,日用品补助三部分。

和唐朝一样,宋代的公务员收入也很稳定,而且补贴多。加俸、职田外,赏赐,另还有接待费补助,和可以支配的证券,类似于现在各种充值卡,当然是政府充值和续费的,其中包括免费乘用交通工具,免费住宿、粮油劵等。因为战争和经济原因会偶有减少,但是待遇始终从优。

明清政府奉行“薄俸”制度。明代公务员的工资是中国历代最低的。“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制定的工资标准,相当于今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正一品大员,俸禄仅900石;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提高了标准,正一品为1000石。普通公务员,其俸禄就更低了,相当于副科级的从八品为65石,后加至70石。”工资低,但是补贴还是不错的,政府在部分地方官员中实行“养廉地”补贴,也就是划给官员土地,以供收租。明代的公务员享有多种特权,如赋优免(免税),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工资补贴。

清政府则增加了公务员的工资性补贴。顺治年间一度实行柴薪银、心红纸张银、蔬菜烛炭银、案衣什物银等,后因财政紧张方取消。而地方政府为了增加收入,增加个人补贴,实物征税时增大消耗比率,向纳税人多征,多出的部分叫“耗羡”,设置小金库,然后被地方官员中饱私囊。

雍正时期,首创“养廉银”制度,发给地方官员一笔补贴,远远高出正俸。在京员中则实行“恩俸”制和“双俸”制,就是再领取一份与正俸一样多的补贴,也就是现代的“双工资”。估计双工资也不会杜绝腐败。

古代的公务员工资待遇如何???

古代的公务员不是终身制,正常退休叫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汉代只有高官有“致仕”,“俸禄两千石以上的高官,退休可领取原俸禄的三分之一,功勋极其卓著的少数官员甚至可以享受原俸,另外,在退休时还有一次性赏赐,如钱、黄金、粮食、房屋、车马等。”

唐朝官员在退休方面明确了“七十致仕”,“唐致仕官,非有特敕,例不给俸”。除非皇帝特批,否则的话,唐朝官员退休后没有退休金,但能得到一定数量的田地养老。

宋朝虽然也规定了七十致仕,但并没有实际执行,因为退休只能拿到斗俸,所以许多官员千方百计赖着不退休。

明朝起年满六十岁,就鼓励退休。中央官员退休后可享受半俸,其他退休官员不发退休金,家里实在太穷的话,根据个人申请,“有司月给米二石,终其身”。

清朝官员退休年龄也为六十岁,提前退休病退的是没有俸禄的。满六十岁又有世职的可以拿半俸,但对那些有特殊功绩的官员,如打仗负伤者,则全数发给。

古代的公务员只是皇帝的高级打工仔,大多数无退休工资,无医疗保险,告老还乡之后,隐于乡野平民之中,生活归于平静,繁华烟云渐渐散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