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首被诛,女皇帝无奈下台

大唐宫廷政变系列之二:神龙政变

高宗武曌时期,太子以及皇帝被不断的废立:立嗣李弘(病死);立嗣李贤(谋逆被废,自尽);立嗣李显(登基被废庐陵王);李旦登基(让位武曌);李显登基(神龙政变)。大唐女皇帝武则天称帝后,像男性皇帝一样纳妾封宫,让男侍陪寝,其中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是武则天一生中最为喜爱的两位男宠,朝中事务也为二张兄弟把持,本身武周对于李唐就没有法理上的继承,所以在立嗣问题上一直是李家还是武家而犹豫不决,再加上宠信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此二人也对李显本人产生了安全上的威胁,所以由张柬之、李显主导的出于对李唐宗室自保的神龙政变发生了。

政变的过程:公元690年重阳节,67岁高龄的武则天正式登基,实现了自己的女皇梦,改国号为周,想要延续武家统治。不过,朝堂之上,有很多大臣都想要恢复李唐正统,只是碍于武则天势大,不得不隐忍。

武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靺鞨人“黄头都督”李多祚以及桓彦范、敬晖等北衙禁军将领发动兵谏,也就是神龙政变,诛杀佞臣二张兄弟,迫使武则天退位,迎还太子李显为中宗皇帝。

政变的结果:

李唐政权再度重建。神龙政变,没有让政权传于武家,周国没有延续,人们才认为唐朝还在延续,没有被周朝取代。可以说,神龙政变挽救了李唐王朝。

武周以女主之姿篡唐而不灭唐,皇权改姓且“逻辑”不顺极大地增加了李唐宗室夺权的频次。这个“逻辑”困境决定了武周必须回到李唐,决定了武周无法彻底消灭李唐血脉,决定了李唐宗室与武家侄儿的斗争必然发生。

武周的建立,也鼓动了后来者的觊觎,因此便有了宗室继续捍卫李氏皇权抗击后宫的进一步斗争暨以后的唐隆政变乃至太平公主之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