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会不会昙花一现?

用户68712571


我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分析,就是价格,价格决定了瑞幸的存活期,或者爆发期。

喝过瑞幸的人基本上都知道瑞幸的营销,首先你可以得到一杯免费咖啡,在任何门店自取或者外卖,然后你觉得好喝或者不好喝,觉得不好喝,就没有然后了。觉得味道不错,你会再喝,你会购买2送1,5送5的券,这个5送5的券相当于对折,12一杯,算是很便宜的价格,比较有吸引力。

我们再来看看现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咖啡价格,同样以480ml左右容量的拿铁价格来比较,在星巴克和costa,这个杯型的价格是31元。哈根达斯的illy咖啡没喝过,应该是36一杯的。麦咖啡是23元。肯德基是19元,但是肯德基常年有55元5杯的活动,合11元每杯。便利店咖啡,全家罗森711之类的。集中在12-15元,偶有折扣。通过以上的价格比较,我们看得出,如果瑞幸卖24的原价,其价格仅次于最主流的星巴克costa,略高于麦咖啡,而一旦打对折,真是神级的性价比。

我喝过以上所有的咖啡,illy是常年买豆子在家喝,按我的口感可以给出一个大致的味道排名,illy>costa≥麦咖啡>星巴克>瑞幸>肯德基>便利店。那么我们就要拿味道和价格的双标准来衡量,性价比而言,再好的咖啡,性价比抵不过12元的瑞幸,11元的肯德基,因为实在太便宜了,而24元的瑞幸毫无性价比可言,因为我知道咖啡的食材成本也就4-6元,包含咖啡豆,牛奶,糖。

再一个,我们还需要对比一下消费环境,哈根达斯illy,星巴克,costa这三家的消费环境相对比较好,不拥挤,对于谈事情,小聚,是个相对不错的地方,或者正因如此,很多人并没有那么在意咖啡的味道。麦咖啡都是麦当劳里面单独开辟一个小空间,这个空间收到麦当劳人流的影响而显得吵闹,但终究是有座位,且是正常的座位,肯德基是公用整个店内座位,也大致跟麦咖啡一样。便利店的环境可就差一些了,比较少比较小的座位区,偶尔有一桌四椅的店也比不过麦当劳。至于瑞幸,有的店有些座位,有些店只有柜台,这个也就谈不上坐下来喝的环境。

所以综合价格和环境的情况,我们还得回到价格为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上来了,2送1的瑞幸16一杯,性价比不错,5送5只需要12一杯,性价比突出。所以我觉得瑞幸的存活,发展壮大,取决于价格,高于20就没有发展潜力,如果长期做2送1,5送5,相信客户会不断增加。


非我莫属1985


瑞幸咖啡说它是“大师咖啡”、“自带十个亿”,消费者也会愿意去尝试高端和新鲜的劲头,至于能不能活得久,那就看它能不能有足够的复购。

瑞幸最大的风险就是扩张太快,一旦发现一个小错误,就会被数量级地放大——改变的成本很大。

门店快速扩张风险大,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堂食这件事是很复杂的。而如果没有专业化的分工,想要把这件很复杂的事日复一日地做好是很不容易的。餐饮品牌的产能是和门店数量成正比的,这其中包括门店的服务、后厨等等一系列复杂的东西。


叶峰涛2018—勺子课堂


我认为,做餐饮,成功一段时间比较容易,但是,要做成一个持续的餐饮连锁品牌就没有那么简单了!餐饮连锁,是一个“重投资,重组织,重系统和重效率”的行业。面对“市场竞争激烈,食品安全的挑战,以及服务人力缺口大”等现状,这些都需要餐饮企业,一步一个脚印,“练好基本内功”才能持续的走下去!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也无论是互联网的变革,还是年轻和中产所带来的消费升级的改变。但是,我认为,餐饮经营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餐饮成功的核心关键是回归门店,回归产品体验,服务体验和环境体验,最终,挑战各品牌是否能提供给消费者,高性价比的价值体验!

餐饮品牌需要不断的提升门店运营水平(品质、服务、环境与价值),创造好用餐体验和顾客满意度,进而带动顾客消费频率的增加,以及好的口碑传播,带来新顾客的入店。这些都将不断的驱动门店营业额可持续性增长。最终,我们通过运营效率的提高,有效的降低成本,从而增加门店的获利能力。不断的打造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门店商业模型”。

我们发现,在市场的网红餐饮品牌,如果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要补足自己的短板。品牌发展初期,网红品牌通过长板策略,或是单一产品,或是营销策略,让自己快速崛起,将餐厅打造成知名的偶像派。接着,就需要运用短板策略弥补自己的不足,把产品标准化体验做好,把服务效率体验做好,同时确保食品安全管理,提高门店运营水平,甚至建立人才发展体系,储备合格的人力,以支持不断的开店与发展

一个餐饮品牌,经过创业初期的快速布局之后,接着就进入下一个爬坡过程。我们认为,很多短板的补强,都无法简单的复制和效仿,必须团队和资源全身心投入进去,才可能攻克和完成,也只有把这些短板补齐,才能逐步将网红品牌由“偶像派”,最终打造成一个“实力派”的餐饮品牌!唯有这样才能创造餐饮品牌的可持续性发展!


余章荣


瑞幸咖啡成立于2017年11月,今年1月份试营业,截止到5月8日,瑞幸已布局525家门店,营业门店超400多家。而据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已经在中国市场沉浮19年的星巴克,目前也只开了3124家店。

瑞幸咖啡目前处于烧钱抢用户的阶段,尤其是在广告营销和用户补贴上花费巨大。广告营销上,瑞幸首先邀请了明星张震和汤唯作为代言人,其次在瑞幸门店所到之处,门店所能覆盖的用户都可以看到瑞幸在微信端投放的广告,且瑞幸的广告遍布社区和写字楼的广告位。

作为咖啡行业的新手,瑞幸咖啡主打外卖,与一些咖啡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比如星巴克;另外,瑞幸主打20元出头的咖啡,用性价比抢夺用户。瑞幸目前对每杯咖啡进行补贴,不仅是为了抢用户,而且也是为了培养用户习惯,用户习惯一旦培养起来,是很难改变的。

烧钱大战为瑞幸用户提升贡献了巨大的作用。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5月8日,瑞幸咖啡共获得130多万用户,300多万个订单,以及500万杯的销售量。也就是说,过去6个月,瑞幸已有130万用户,每天新增用户约7200多人。


7月11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额达到2亿美元,估值10亿美元。大钲资本、愉悦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君联资本参与了本次融资。瑞幸称,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科技创新和业务拓展。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对瑞幸还是持乐观态度的。


全天候科技


瑞幸咖啡最近的势头很猛,布局开店500多家(资料上这么说,实际开店数量不详),据说估值达到10亿美元,短短几个月时间堪称是奇迹一般的速度。

应该说,无论是产品还是市场营销,瑞幸咖啡还是做得比较出色,否则仅仅靠资本的推动是做到目前的成绩。其运营模式显然有意识地模仿星巴克,在产品方面不用说了,而市场营销上尽力蹭上星巴克。先是控诉星巴克打压新兴企业搞二选一,然后是宣传中强调自己和星巴克是咖啡界的CP。

尽管瑞幸咖啡在刻意向外界强调自己高大上的品牌形象,但在大多数用户心目中现在它还只是一个网红品牌。

而瑞幸咖啡的品牌定位并不稳定。在其品牌发布会上,创始人兼CEO钱治亚分析了当前中国咖啡消费价格高、购买不便的行业痛点,表示瑞幸咖啡要“做每个人都喝的起、喝的到的好咖啡”的愿景。

按“做每个人都喝的起、喝的到的好咖啡”这个slogan,感觉瑞幸应该定位为咖啡中的小米。但实际其产品和定价并不便宜。以大杯拿铁为例,星巴克31元,瑞幸24元,约为前者的77%。而我们知道星巴克的价格是欧美普通品牌的3至4倍,那么推算下来,瑞幸咖啡的价格至少是普通咖啡的2-3倍。说实话,这个价格在中国还是做不到人人喝得起。

给一个星巴克大杯拿铁的价格成本示意图,大家体会下,如下图。星巴克大杯拿铁的原材料成本不过人民币4元,瑞幸的应该也差不多,其毛利润同样很高。这也就是说,瑞幸抱着小米的初心做成了苹果的档位。

这意味着未来其他厂商以更低价格进入市场时,瑞幸就面临左右为难的局面。比如说同样的大杯拿铁,新进入者只要稍稍在装修上降低投资、运营上控制成本,或者改变运营模式(比如与便利店合作),完全可以卖到12-15元的价格。星巴克有独特的品牌附加值,对其31元的定价几乎没有影响。但这个时候瑞幸24元就有些尴尬,不降价的话产品没有竞争力,降价的话品牌受损。

因此,我个人不太认可瑞幸所谓的“新零售专业咖啡运营商”公司定位。如果没有足够的服务价值填充,它很难形成自己的护城河。这也就是外界担心它有可能昙花一现的原因。当然,瑞幸目前处于上升期,还有时间来证明自己。

【蚂蚁虫】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为科技评论人、专栏作者;虎嗅、钛媒体、艾瑞等多家科技网站认证作者。


蚂蚁虫


现在评价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会不会昙花一现,还有点过早。

首先,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现在整体的经营情况并不透明,是亏损状态,还是营收持平。

其次,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融资到账情况以及融资金额与经营缺口之间的差额,并不透明。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开店本身具有一定的资金杠杆效应,每家店只需要少量的启动资金,就可以开始运营,但从规模经营角度来看,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的资金缺口应该很大。

因此,如果只是把口碑、品牌炒起来了,没有足够的到店消费或外卖订单,即使咖啡行业属于暴利行业,也难以支撑其运转很久。

诚如,共享单车的兴起和遭遇挫折,归根到底都是资金的问题,如果有足够多的资金愿意跟随它们不断的烧钱,那么,那么它们之间赔本赚吆喝的竞争时间就会更长一些。

显然,对于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来说,它说进入的市场,虽然对标的是星巴克,但是,星巴克未必会将其放在眼中,因此,在特定阶段,可能是独角戏唱的会多一些。


李俊慧


应该不会是昙花一现。

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国内的咖啡市场大头被星巴克垄断,民众消费升级的意愿让大家都想去尝试星巴克的小资消费,然而他们会真正习惯喝四五十元一杯的咖啡吗?大多数人只是偶尔喝一次而已。国内咖啡市场真正的消费群体还是那些能够接受20元左右价格的群体,他们才是消费的主力,只是一直没有被开发出来而已。

第二,瑞幸咖啡本身就很争气,前几天刚刚拿到2亿美金的融资,可以说从碰瓷者进化成了半个独角兽。

像抖音、快手这样的品台,他们可能在一二线城市的认同率并不是很高,但是在三四线城市、乡镇却有很大的用户量。我觉得咖啡行业和短视频行业一样,渠道下沉是必然的,同时也能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瑞幸咖啡完全可以在一二线城市赚吆喝,再去三四线城市、乡镇赚利润,而不是一开始就进军行业顶端。我们也不要瞧不起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能力,毕竟用户规模在那摆着,未必就比一二线城市差。

从整个咖啡行业来看,天花板还有很高,用户也习惯了星巴克的垄断位置,这时候杀出一个新的竞争者,无论是价格还是质量方面,两家都会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

同时,瑞幸咖啡的曝光方式与星巴克也有所不同,在品牌的形象没有建立起之前,它更多的是依靠互联网社交的方式进行宣传,比如通过分享一杯咖啡,邀请好友拼单,这种成本极低的增流方式反而非常有效。


科技时钟


瑞幸咖啡会不会昙花一现,先生觉得不会昙花一现,但是瑞幸咖啡能否成功突破现有咖啡市场格局,前路还很漫长,道路还很曲折。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的成长史:瑞幸咖啡成立于去年11月,今年 1 月 1 日瑞幸宣布启动试营业, 5 月份时,瑞幸在正式营业的发布会上公布其已在北、上、深等 13 个城市开设了 525 家店铺。根据瑞幸提供的数据,试运行期间销售咖啡的数量为 500 万杯,服务用户 130 万人。根据市场相关文献显示,瑞幸咖啡日活数量自开业起呈现井喷式增长,于 4 月份突破两万的关口。

可以看出,瑞幸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进入伊始瑞幸团队就号称准备了10个亿,要砸3亿分众广告,免费请几百万白领朋友喝咖啡。相信上半年被汤唯、张震拿着小蓝杯刷屏的朋友不在少数。从瑞幸这半年入场以来的打法来看,完全是互联网企业式的打法,跟传统餐饮企业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策略完全不一样,资本推动下的瑞幸可以说是攻城拔寨无往不利,快速扩张,加线上线下整合铺天盖地的营销推广,为品牌前期的快速积累,带来了诸多好处,用金钱换时间的策略,目前来看是很成功的。但是,餐饮业毕竟属于传统行业,后期的门店运营、出品的质量把控,用户的复购率等都是瑞幸能否持续发展壮大的重中之重。


再次,从瑞幸的团队来看,均出自于神州团队,可以说是一支骁勇善战队伍的,当年神州专车切入专车出行市场这一仗打的可以说是一场精彩,这样的团队,敢于重金砸进国内咖啡市场,肯定也是有自身的底气。联系到7月份瑞幸又完成了2亿美元的融资,可以说资本市场也是比较青睐瑞幸。兵精粮足的瑞幸能不能在国内咖啡市场异军突起,还是很值得期待。


综上所述,先生认为,昙花一现是不会的,但是前路崎岖,以一首毛主席的诗词与我辈共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病毒先生(ID:virussir),悟空问答签约作者,十大原创营销自媒体,2017年度最具价值科技&营销自媒体,全网粉丝数超百万,全网原创文章总阅读5亿+。由知名互联网分析师刘涛先生主笔,精选分析最新最热营销案例,提供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领域深度独家观察。刘涛是知名策划人、社会化营销专家、病毒营销研究者,“基础激活”理论倡导者,欢迎大家关注病毒先生。




病毒先生


我个人认为,Luckin Coffee昙花一现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认识一些做咖啡的朋友,也在一些国际比赛上得过奖。但是和他们聊的过程中会发现,如果单纯的就是做咖啡,其实要赚钱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其实,更多的做咖啡品牌的,并不是靠着卖一两杯咖啡来赚钱,而是将品牌的知名度做出来以后,靠着加盟的方式来赢利扩张。

Luckin Coffee在推广阶段的时候,我也去买过几次,说实话,作为一个中国人,而且是对咖啡的文化不那么了解的中国人,我没有喝出来它的特别之处。

虽然他的宣传中,自己的团队都是大师级的,并且咖啡豆也是非常上等的。但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不太能品的出来。

我在朋友的咖啡工作室里坐坐的时候,他会给我做各种的咖啡,然后仔细讲解每种的不同,这个时候,确实能品出一点区别,但是Luckin Coffee,说真的,就现在看到的模式,和星巴克这种快餐式的咖啡一样,可能喝品质的少,喝品牌的人多。

当然,资本方还是比较青睐Luckin Coffee的,至少它现在所做的理念让很多人比较相信。但现在Luckin Coffee的模式,不像是一种咖啡的模式,更像是一种互联网的模式,通过推广活动,获取客户,建立用户的消费习惯。

不过,这种消费习惯养成以后,对于Luckin Coffee来说并无法形成很好的壁垒。大家走在大街上,想喝咖啡了,还是会走进星巴克,走进太平洋咖啡。

不是说就一定会走进Luckin Coffee,而且,最为餐饮行业,更多的还是以口味取胜。但口味有是一个每个人都不大相同的东西。

所以,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运营一家连锁咖啡品牌,我觉得还是有点悬。


会技术的葛大爷


在友人推荐瑞幸后,查了下地图,附近就有一家。买了三杯 ,口味没有特殊之处,制作方式没有特殊之处,配料(糖奶等)没有特殊之处,店铺没有特殊之处,价钱一般。唯一特殊的地方就是包装袋上有个男人照片。。。这是别家没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