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歌曲的創作不能完全照抄,得根據音的不同來變化!

現在出現的客家歌曲很多,質量也是參差不齊,有的是音質上不好,有的是畫面上不好,當然我也試過,那就是兩個都不好o(╥﹏╥)o,那麼講真,客家歌曲的創作怎麼樣才算是好聽呢?

首先需要一個曲子,自己作曲,或者改編別人的曲子,或者採用別人的曲子,也就是要有一個打節奏,打節拍的那麼一個旋律,而這條旋律的調性,也決定了這首歌的整體風格,是悲傷的,還是快樂的,是搞笑的,還是痛苦的。

這裡就借用一下邱清雲的一首原創歌曲《口水多過茶》來說,它所採用的就是許冠傑《半斤八兩》的那麼一首歌的曲子來做他這首歌曲的旋律,或者說是一個底色。

客家歌曲的創作不能完全照抄,得根據音的不同來變化!

半斤八兩中,最經典的歌詞是:我地呢班打工仔

而在於邱清雲的口水多過茶來說,對應的歌詞就是:十八妹仔一支花

他的每一句話都能夠很好的對的上這首曲子的調調,那種調皮的,無奈的,嬉笑的風格。

在許冠傑的《半斤八兩》中,歌詞主要是描述打工仔的生活,述說生活的愁苦,同時又帶有一點超然度外,對自己自嘲的感覺。

而在邱清雲的《口水多過茶》中,歌詞部分主要描述的是男女之間的關係,述說這種不同年齡的男男女女的狀態,還有外人看這些男男女女的關係,別人的多嘴,對於處於不同階段男女的自嘲和超脫,有著一種美妙的聯繫。

這兩首歌,可以說是異詞而同曲,一樣是將這首曲子的作用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

但是反過來想,很多人想將普語歌或者是粵語歌唱成是客家話版呢,就很難做到這點,包括我之前也是,不能單純地不改歌詞地將一首其他語言的歌曲唱成客家話,而是要利用曲子的風格,變換歌詞來進行創作,這才可能跟原詞有同等的高度,或者是超越跟突破。

客家歌曲的創作不能完全照抄,得根據音的不同來變化!

可以說,這方面邱清雲做得創作可以說是,能夠傳播得那麼廣,被那麼多人聽見,甚至在流行歌曲的地位,都是無可厚非的,他在這點上面的確是做得很棒。

可能有人說,馬來西亞又不是客家語特別發達的地方,為什麼他的歌曲就成了我們的這邊小時候都比較流行的歌曲呢?其實說起來,也是有一定的淵源,這跟我們的這邊的一個影視文化是息息相關的,比如我們這邊的流行歌曲,大部分是一些粵語流行的金曲,如果進來了個慢慢悠悠地清唱,肯定就不太符合年輕人的審美,造成用戶的丟失,掉粉了,可以這麼說,但是如果他進行的是一種流行文化的傳播,那麼很快就能夠火起來,因為唱著改編如此成功的歌曲,會認為比原版更加正宗,而且每個調又對的上,對於追求時尚感和與眾不同的年輕人來說,就有了一定的環境基礎了。

所以最後還是希望大家能夠跳出山歌原本的腔調,來去用現今比較流行的曲子,進行歌詞的編輯,然後利用客家的一些腔調給唱出來,只有唱出客家音,才會讓客家話變得更加受歡迎,反之,當然就要變成很low,給人一種好老土的感覺了。

客家歌曲的創作不能完全照抄,得根據音的不同來變化!

當然,也不是說傳統的山歌不好,特別是之前有人評論說:客家的五句板等腔調帶有很濃的客家味,歌曲裡得有這種客家味,是,這我不反對,但是也得按照歌來,如果安排得不得當,也就讓歌曲變得相當彆扭了,而且一首歌,如果加入的元素太多,那其實是不利於傳唱的,也就是不利於別人清唱出來,或者說清唱出來不好聽,等等原因,比如如果一個人他沒有聽過客家山歌,給他一個客家山歌的歌詞,就算他懂客家,那也是唱不出來的,在這點上面,確實是一個障礙。

這也就導致,即使有很多客家山歌的視頻,依舊沒有後來者去傳承了,客家山歌是一個變化的藝術,它往往記錄了人們的生活面貌,記錄了變化多端的天氣,記錄了男女間的情情愛愛,這不難看出,其實客家人也是善於變化的,有敢於創新敢為人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我們應該保存起來,而未必保留的是客家山歌的整體形態,比如現在很多的視頻,刻意去說明自己有山歌,最後要表演的時候就亂來,這就真的客家鄉親父老都覺得丟臉了,何不做回自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