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築業退休轉養魚,每年賣魚收210萬元

李老闆90年代開始進入建築行業,退休後憑興趣養起了羅非魚、草魚,後來發現草魚套養鯪魚、鯽魚、大頭魚的效益更顯著,於是開始養殖超市鯇。他結合當地的魚塘養殖環境,探索出一套適合養殖超市鯇的操作模式。去年養殖羅非、草魚共70畝,賣魚收入210萬元,還不包括每月供給自家農莊的1000斤魚,在去年行情低迷的情況下,效益都十分可觀。

從建築業退休轉養魚,每年賣魚收210萬元

作為一名從事建築行業跨行養魚的後來者,李老闆從前幾年始養殖超市鯇,經歷過草魚3.8元/斤的低價,也趕上了今年難得一遇的好行情,對養殖超市鯇有自己的心得體會。除了大部分外銷,還有一小部分的魚供應自己的農莊,提供從塘頭到餐桌一條龍服務。

據李老闆介紹,鯽魚達到半斤左右就可以供應自家農莊;而大頭2斤以上即可上市,超市鯇達到2斤左右的規格遇上好行情時即可開抓,再補充投放。李老闆表示,“自己養的魚,首先供應自家農莊,這樣也可以減少農莊的經營成本。

從建築業退休轉養魚,每年賣魚收210萬元

李老闆養殖的的超市鯇,通過投餵高效飼料滿足其生長的營養需求。與此同時,通過合理調節池塘養殖密度,促進其快速生長。李老闆說,“存塘魚數量過多,限制超市鯇的生長,養殖風險也比較大。”所以,他每隔一段時間都選擇賣掉一部分魚,保證超市鯇有足夠的生長空間。

現在他每天按池塘魚體總重的2%左右確定投餵量,一天分三次投餵,早上8點半,中午12點半,下午4點半各投餵一次。“我們使用的是風送投餵機,投餵時基本能保證分佈在魚塘各個地方的魚都能吃到,喂料時,仔細觀察魚的吃食情況,以此來判斷魚是否發病,並做好相應的防治工作。”平時還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及時開啟增氧機,防止草魚缺氧浮頭並做好相關管理工作。

從建築業退休轉養魚,每年賣魚收210萬元

經過多年發展,李老闆不僅擁有自己的養殖池塘和農莊,解決了賣魚難的問題,還帶動了當地旅遊經濟的發展。他笑稱,開業之初,當地不少人並不看好他這種經營模式。“村裡的人認為,我這個農莊開不了三個月就關門了。”

事實正好相反,由於自家養的魚品質有保障,用生物飼料營養快車能助推超市鯇、羅非魚、大頭的快速生長,解決了農莊水產品的供應問題。平時從廣州城裡來消費的人不少,週末更多,他們一般比較重視綠色、生態的飲食理念,不少人還特意買了一些經過吊水的魚回去與親友分享。

李老闆表示,通過消費端來帶動養殖端的發展模式是比較可行,這幾年他的農莊生意也越來越紅火。下一步,他將繼續擴大農莊的規模和池塘養殖規模,超市鯇苗種供應也準備自己解決。“未來,我還打算增加其他養殖品種,來滿足遊客越來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