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爆發八王之亂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渭水一青萍


如果認真分析,就會發現,事實上西晉這場著名的八王皇室之亂的禍根就在晉武帝司馬炎身上。

有人可能會問,司馬炎一代英豪 ,創立了西晉大好江山,再且在他有生之年就創造出了難得的“太康之治”。而且這個太康之治持續十年之久, 這樣厲害的角色怎麼可能給八王之亂留給禍患呢?

但是不管我們願不願意,“八王之亂”的確是司馬炎種下的禍種。

第一顆禍種,司馬炎扶持了一個強勢的外戚楊駿。

東漢末年,洛陽有幾大著名家族,而以楊震為代表的楊氏就是其中之一。楊駿身為名門楊震之後,且女兒又是晉武帝皇后,極受晉武帝寵幸,於是一時之間,楊駿與其弟等三人權傾天下,時稱三楊。司馬炎病重的時候,感覺他死後楊駿這個外戚可能會對司馬氏政權構成威脅,於是便將楊駿軟禁於宮裡。儘管如此,司馬炎還是下詔讓楊駿與汝南王司馬亮共同輔政白痴皇帝司馬衷。

表面上看起來,司馬炎將外戚及皇族的權力分配到位,且互相牽制,應該沒問題。但是東漢歷史已充分證明,外戚跟皇族是不可能和平地坐同一條船的,兩者之間必須有一方勝出,另一方以受制才可休止。果然不出所料, 司馬炎死後,楊駿因為忌憚司馬亮,聯合武皇后改了詔書,將司馬亮趕出洛陽城,獨佔大權,這件事就為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爆炸的引子。

第二顆禍種,司馬炎大力扶持皇族,統攝一方。

司馬炎上臺以後,深感司馬氏政權根基薄弱,於是便大力扶持皇族,將許多同姓諸侯王封到各地,並且讓這些諸侯王享有很大權力,統治一方,手裡還擁有軍政大權。表面上看,這些諸侯力量雄厚,一旦西晉中央有難,必須發兵救之,這應該是個良策。然而司馬炎只考慮到好處,卻沒考慮到壞處,想當年,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是怎麼造成的?就是因為地方諸侯力量強大,跟西漢中央發生矛盾,雙方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如果西晉諸侯不滿西晉中央,有一天也要發兵搗蛋,那會怎麼辦?所以說,司馬炎只知大力扶持同姓諸侯王,卻沒想出一套解決這些尾大不掉的諸侯王的方案,為後來的“八王之亂”亦埋下爆炸的引子。

第三顆禍種,司馬炎封了一個白痴兒子司馬衷為皇帝。

這是司馬炎有生之年下的最臭的一顆棋。司馬英明雄武,卻生出個白痴兒子的確讓人唏噓。這個白痴兒子白痴到什麼程度呢?竟然都不知道外面的人是怎麼餓死的, 蛤蟆是為什麼而叫的。司馬衷當太子時,司馬炎也想過廢掉這個白痴,可是一轉念想司馬衷生的兒子司馬遹是個天資聰明的種,又想將皇位傳給這位孫子,於是就放棄了廢棄司馬衷的想法。不料,司馬衷上位以後,的確沒什麼能力,從外戚楊駿到皇后賈南風,到各地同姓諸侯王,沒有一個人把他放在眼裡,都視之為無物,個個都想將他手裡的權力搶到自己手裡。

由此看,司馬炎封白痴兒子司馬衷為皇帝,是導致“八王之亂”的最具爆炸性的引子。

總之,三顆易燃禍種集在一塊,無論是哪一方,只有有人引燃其中一個,整個天下自然就集體爆了。


月望看歷史


封建王權。

司馬家族能夠在三國那個亂世紛爭的年代崛起,與他們家族人口眾多,家族勢力雄厚有關係。司馬懿的老爹是司馬防,他有司馬懿8個兒子,每個兒子的字,都有一個“達字”,號稱“司馬八達”。在多子多福的古代,這麼多兒子,且各個成才,成就絕對斐然。這也是曹操為什麼一定要徵召司馬懿的原因,首先司馬懿確實有才華,一輩子屢獻奇計;二是司馬家族龐大勢力,可以給曹操延攬更多的人才和人望;三是把司馬懿當一個人質放在手邊,容易控制司馬家族。結果曹操雖然有心安排,繼承人也都不傻不笨,可惜都年壽不永,都被司馬懿熬死了。

司馬懿掌權後僅僅2年病故,司馬師和司馬昭先後15年掌權,逐漸清除異己,給司馬炎篡位掃清了障礙。司馬炎繼位晉王不足100天,就廢黜了魏帝,自己當了皇上。

司馬炎心想,自己能夠成功當上皇帝,自己當然是神武無敵,但也跟曹魏宗室無力勤王有關,才讓一個外姓輕易控制中樞。他思前想後,決定大肆分封。據統計司馬炎一共分封了50多位王,有大有小。大的,有2萬戶,軍隊5000人;小的,有1萬戶,軍隊3000人;再小一點的王,有5000戶,也有軍隊1500人。

當時世族勢力很大,司馬炎也知道司馬家族的龐大勢力為朝廷忌憚,才有倖進入中樞。所以,司馬炎本著削弱世族勢力的初衷,大肆裁撤各地的武裝力量。大郡設武吏100人,小郡才設50人。這麼點地方武裝,平定民亂都不可能,更別提尊王攘夷了。

司馬炎出此昏招,他只看見曹魏失國,也不想想漢景帝的七國之亂。作為司馬家的領袖,司馬炎有足夠的威望和能力讓眾位叔伯大爺子侄們服從自己,但是他又錯誤跟世家貴族選擇的妥協,讓一個白痴的兒子繼位,指望著過渡一下,傳給他喜歡的一個孫子。

結果這樣的皇位傳承次序,在他駕崩後第一年,就發生了重大變化。他所鐘意的孫子,也在這種權利爭鬥中死了,一個太子,都23歲了,還被賈南風僱兇殺了。西晉政府中樞,已經無法無天到這種地步了。

很多司馬家的王爺們都打著勤王的名義,派兵到朝廷,控制朝政,發佈政令。其他王爺一看就不服氣,憑什麼你能上,我不能上。於是打成一團,前前後後不止有8個王爺參與,這一打就是16年。

最後東海王司馬越得到了權柄,終結了這場混戰。此時中原板蕩,十室九空,軍隊死傷30多萬,人民流離失所。司馬越本應該團結朝臣,努力振興,可是他卻玩弄權柄,絲毫不以國家為念。311年,天下洶洶,各地紛紛起兵反抗西晉中央政府。司馬越不得已自請出兵征伐石勒。在河南項城病死,大軍往東海出發,路上遭遇羯人,十多萬主力部隊,死傷殆盡。西晉王朝賴以維持的最後一支武裝力量損失了,從此西晉王朝滅亡進入了倒計時。


而知而行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死,太子司馬衷繼位,即晉惠帝。根據史書記載來看,晉惠帝實在是沒有什麼執政能力,所以西晉朝廷內部很快就爆發了對實際政權的爭奪。先是晉惠帝的母后楊皇后讓晉武帝寫了個遺詔,很快讓自己的爹楊駿執掌朝政。但是楊駿也並非是治世之才,反而在任上“為政嚴碎,剛愎自用”,不怎麼得人心反而是多處樹敵。其中晉惠帝的皇后賈氏就很不滿意,處處想要干涉朝政,所以秘密召楚王瑋入京清君側,後來剷除了楊駿這夥人,又翻臉把楚王瑋也殺掉了,賈后專政開始。楊太后被處死後,立馬引起了朝廷的不滿。公元296年趙王倫入京掌握了禁軍和朝政,之後甚至做了皇帝,殺死賈氏,301年,趙王倫自稱為帝,引來趙王冏、成都王潁、東海王越等等人起兵討伐,之後晉惠帝重新坐上了皇帝寶座,卻仍然沒有實際政權,擁護他的這些人也紛紛爭奪中央政權,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直到最後彼此消耗,基本上力量都被削弱了。公元306年,東海王越專政,毒死晉惠帝,殺掉了其他的權臣,一團亂麻的八王之亂也告終。

從根源上講,禍患也許從當初司馬炎開始分封宗室開始就埋下伏筆,西晉建國沒多久就分封了27個同姓王,還不斷地擴大了這些宗室諸侯王的權力,不但增加這些封國的戶數,還讓這些宗室順帶著督辦各個州的軍事。諸侯王手握重兵,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就是不折不扣的禍頭子。這些手握重兵的宗室,隨著實力的增長,都紛紛開始干涉朝政,捲入到朝政的權力鬥爭當中,實際上中央皇權大大的削弱。晉武帝太康之治之後,經濟上取得了大成就,社會也穩定下來,這些宗室也開始養成奢靡之風,政治上的腐敗可以說與生活上的腐敗並行。門閥大族的彼此關聯更是讓其中的關係盤綜複雜。


國家人文歷史


西晉八王之亂,八個王分別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囧,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兩個是晉惠帝本家的爺,兩個是晉惠帝本家的叔,一個是晉惠帝的堂兄弟,三個是晉惠帝的兄弟。由於司馬家族得位不正,靠軍權耍陰謀上位,所以對軍隊的控制,非常用心,只允許王爺有兵權,不允許地方有武備。地方對王爺沒有約束力。每個王爺都是一個兵馬謀士戰將齊備的獨立集團,在晉惠帝昏庸無能的情況下,這些兵將謀士們,更是沒有能夠為中央效力的途徑,不能集天下英才為中央集權所用,而分散於各王爺賬下,他們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極力慫恿各自的王爺,不擇手段,獲取中央執政大權,為自己升官發財的資本。又由於司馬家族靠世家大族支持上臺,而世家大族掌握了九品中正制之後,對官員任免採取裙帶關係,基本上廢除了曹操的唯才是舉,打壓豪門的政策,至使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斷絕了底層向上奮鬥的途徑,導致大量民間底層能士,投靠外族,幫外族謀取中原。長達十六年的內鬥,名將,謀士,兵力,資源都達到了極大的消耗和破壞,長期依靠世家大族,脫離底層民眾,貪婪腐朽,奢靡無度,更是耗盡了民心,所以只能倒臺,大亂。八王之亂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得位不正,所以只能對世家大族妥協,獲得支持,而又絕不能與世家大族以掌握軍隊的機會,要把所有武備都放在司馬家族手中,導至使中央權力較小,而諸王爺權力過大。像一隻多頭怪。


拈花不少語


最初引爆“八王之亂”的是洛陽禁軍統領趙王司馬倫聯合封在許昌的齊王司馬囧共同起兵,誅殺專權的皇后賈南風 ,並全面控制了晉都洛陽。

西晉永寧元年(公元301年),趙王司馬倫將晉惠帝司馬衷拘押軟禁,自立為帝。齊王司馬冏也有覬覦皇權之心,他見有機可乘,於是以討伐叛逆之名攻擊司馬倫。封地在河北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和鎮守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也趁火打劫,起兵響應司馬冏。三路討伐大軍兵臨洛陽城下,開始圍攻,禁軍將領王輿乘亂殺死趙王司馬倫,重新將白痴晉惠帝扶上皇位,並開門迎降 。之後,齊王司馬冏掌握了國之大權。太安元年(公元302年),河間王司馬顒再次起兵討伐齊王司馬冏,被貶謫閒居洛陽的原長沙王司馬乂暗中做內應,河間軍攻入城中,司馬乂乘機殺掉了擅權的司馬冏,掌握了西晉政權。

太安二年(303年), 握實權的司馬乂被司馬顒麾下驍將張方殺害,年僅28歲。

此後,諸王間的明爭暗鬥愈演愈烈, 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東海王司馬越、幷州刺史司馬騰、幽州刺史王浚等都先後率各自的軍隊參與到了你死我活的皇權爭奪戰中來。經過數年混戰,到了光熙元年(公元306年),東海王司馬越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幷州刺史司馬騰等奪權者相繼被殺。司馬越迎回流亡在外的惠帝司馬衷,並重新擁立他上位。不久,晉惠帝被毒死,大權盡被司馬越掌控。

“八王之亂”也稱“永嘉(年號)之亂”,因先後有八位藩王參與其中,故名。“八王之亂”是皇權對分封制失去控制所導致的惡果,讓一直蟄伏在暗處的政治較量轉為明面上軍事鬥爭,最終使西晉國力大損,生靈塗炭,國勢亂如鼎沸,各遊牧少數民族武裝乘虛而入,西晉王朝從此一蹶不振,難以避免地走向衰亡的深淵。

本應成為晉王朝長治久安中堅力量的諸王因實力膨脹而終至尾大不掉,最終成了徹底埋葬西晉王朝的送葬者。

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最根本的是晉室開歷史的倒車,結果自然被碾的粉碎!分封制創制於西周時代,西周時代鴻蒙初開,是文明大發展時代,文化大暴發時代,各項社會制度初創,但社會生產力低下,西周王朝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採取了分封制,使社會得到了很大發展!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東周時代井田制制約生產力發展,產生了新的生產關係,出現了私有化趨勢,分封制已經落後。戰國時代出現了郡縣制,分封制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秦滅六國完全實行郡縣制(秦過渡太快也是覆滅原因之一)。西漢初年實行分封與郡縣相結合的制度,經過文景兩代“無為而治”,社會得到恢復發展,但分封制附帶的分裂趨勢日益嚴重,終於暴發了七國之亂。好在西漢中央機器足夠強大,很快平息了暴亂。但分封制對朝廷的威脅依然存在。到武帝時代採取主父偃削藩政策,分封制才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晉帝司馬炎生於襁褓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政治素質不高,實非雄才大略之主,選“白痴”惠帝已鑄大錯,再施政分封制,本意用血緣關係保衛中央,但分封早已不適應發展了的社會,反而導致了八王之亂!分封制是導致八王之亂的根本原因!


至樂無如讀書


晉武帝司馬炎建國後,擔心司馬氏政權被異姓所纂奪,因此,在西晉建國後不久便分封了27個同姓王,並且同姓王擁有大量權力開始是允許諸王自選國中長吏,繼而又以戶數多少把諸王分為三等,並開始置軍。大國2萬戶,置上、中、下三軍,5000人;次國萬戶,置上、下二軍,3000人;小國5000戶,置一軍,1500人。以後,又逐步地使諸王都督各州軍事,假節,得斬違軍令者。

這樣,諸王不僅掌握了封國中的軍政大權,而且控制了相當多的軍隊。西晉分封宗室的目的是藩衛皇室,但後來隨著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發展,諸王大都捲入了爭奪中央統治權力的鬥爭,反而削弱了中央皇權的統治。

290年,晉武帝死,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惠帝。由於惠帝毫無執政能力,西晉中央立即爆發了爭奪實際控制權的鬥爭。晉武帝岳父楊俊輔政專權,把另一輔政大臣司馬亮趕走,引起朝中眾人不滿。惠帝皇后賈南風亦想幹預朝政,對楊駿專權十分不滿,乃密召都督荊州諸軍事的楚王瑋入京,殺楊駿及其黨羽,用司馬亮和衛灌;接著,又使惠帝發密詔,令楚王瑋殺司馬亮和衛灌;然後又說楚王瑋矯詔殺人,把他殺掉。從此,賈后專權,囚殺楊太后,引起朝臣的普遍不滿。296年,趙王倫應詔入京,取得賈后信任,掌握禁軍和朝政。299年,賈后廢太子司馬遹(yu),宗室諸王更加不滿。趙王倫為了做皇帝,用計使賈后殺太子。

然後以替太子報仇為名,殺賈后及其黨羽。301年,趙王倫自稱皇帝,齊王冏、成都王穎、河間王顒等起兵討伐趙王倫。此後,齊王王、長沙王乂、成都王穎、河間王顒、東海王越等,相互爭奪中央控制權。諸王軍隊到處燒殺搶掠,造成嚴重破壞。306年,東海王越入朝專政,毒死惠帝,八王之亂オ宣告結束。

八王之亂的根本原因:

晉武帝司馬炎的分封制造成諸侯的權力過大,中央無力制衡諸侯的軍隊,尤其是晉惠帝即位後,皇帝昏庸白痴,導致朝延內派系傾軋。結果各個派系紛紛拉攏勢力強大的宗室諸侯王,而各個諸侯王之間又相互爭奪中央實際控制權,終於釀成了八王之亂。


戴你看歷史


因為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原有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已經不能適應新的歷史發展。自從漢末以來,土地兼併愈演愈烈,小農經濟遭受巨大破壞,取而代之的是各個世家大族在各個州縣的經濟崛起,這些世家大族擁有眾多的農戶和土地,在戰爭中受損也比較小,因此在戰後政府發展經濟是他們成為了所在州縣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時反應在政治制度上,世家大族的政治權力謀求進一步擴大,這也是為什麼曹丕稱帝后提出了“九品中正制”,因為當時曹魏的統治基礎就是這些世家們,曹魏只有獲得了世家們的認同才能通知的了國家。同時,由於政治上的妥協,曹魏又不得不採取軍事上廣封同宗,用自家宗親掌兵來確保政權。

在這種大背景下,司馬家效仿曹家架空君主然後篡權的舉動首先要面臨的就是如何解決曹家掌兵的親貴們和在中樞和地方都享有巨大權威世家們。所以司馬家通過“高平陵之變”解決掉了曹家,同時又給了世家們更大的政治許諾。等到司馬炎正式篡位自立,統一三國後,堅持的仍是原有的道路,以軍事貴族壓制世家大族,廣封諸王,八王之亂中的諸位藩王那個不是兵強馬壯。在這種情況下,中央弱勢,哪怕有一點風吹草動,都會會成為地方起兵叛亂的藉口。最終八王之亂爆發,中原被打成一片廢墟,塞外少數民族乘虛而入,兵強馬壯者為天子。晉室東渡後也沒有擺脫對面對世家大族的弱勢,在傳了幾代後也被兵強馬壯的劉裕給取而代之了。有人會說這是中央政府出了個傻皇帝,有野心的皇后的結果。但這只是表象,強勢的中央政府如明清兩代,即使出現了昏君或者後宮亂政,也是由中央政府自行解決,絕不會出現地方倒逼中央的舉動,更別說地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輪流禍害中央。


查水錶專員


可以說,司馬氏得國不正。 換言之,生於不義。死於必然。

司馬氏與曹魏都一樣,都是權臣篡位,但曹家父子具是一代豪傑,但司馬炎不過撿現成,成為東晉開國皇帝。由於司馬懿實際掌控曹魏的時候,認為曹魏之所以滅亡,在於宗室地位太低,地方沒有宗室輔佐,所以司馬懿與司馬昭父子給予宗室極大的權力,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地方也基本是宗室把持。地方官員權力不算太大,司馬炎延續這一政策。但由於宗室分封過濫,才導致八王之亂。

八王是指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八王之亂以賈南風殺害太子廣陵王司馬遹(因為不是賈南風生的)一直到西晉東遷為止。一共延續16年之久。在這16年裡,宗室相互誅殺,朝臣都是隨風倒,你方唱吧我登場。雙方混戰。司馬氏家族的血液也許中了病毒。並不乾淨。彼此殺戮,導致洛陽為之一空。亂軍甚至把人肉混合牛羊混合而吃。再加上晉惠帝與賈南風一個真白痴,一個真無能。造成西晉上下動盪。朝堂不安。

再一點就是各個少數民族的參與其中。鮮卑。匈奴後裔。他們勾結一起與各個宗室聯繫一起,導致匈奴後裔劉聰於公元306攻入洛陽。西晉亡國,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東晉建立。


清水空流


三國混戰時留下的禍根。東漢末,天下戰亂不止,平民百姓為躲避戰亂,就投到當時的豪族門下。豪族建立了一種塢堡。大家躲在塢堡裡面自給自足。

司馬家當時就得到豪族的支持!所以他家做了皇帝。等到西晉統一天下以後。司馬家這幫人頭大了,平民都躲在塢堡裡面自給自足,基本上沒有商品交換。這樣朝廷就沒法收稅。他們想辦法把自己的子弟分封出去。和全國的豪族進行制衡。誰想到這幫子弟出去以後,反而和各地豪族勾結起來。想自己做皇帝。你是八王之亂就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