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小鎮:購買朋友圈私房美食需謹慎

微商火了已經有幾年了,除了高暴利的各種化妝品,保健品等,一些農傢俬房美食也是越發的紅火,興起了一股“私房美食”風,各種私房牛肉醬,秘製豬肉脯、私房牙籤牛肉、秘製醬豬蹄、醬板鴨等層出不窮。很多網友都通過微信平臺紛紛曬出自制美食進行銷售跟招募代理,然而,在各種誘人的美圖之後,卻也深藏不少美食陷阱。舌尖小鎮鄭重提示:購買朋友圈私房美食一定要謹慎!

“我一開始原本是想要為自己的寶寶製作一些蛋糕、麵包食物,常常在朋友圈曬圖,結果朋友們品嚐後都說味道不錯,要購買我做的這些美食,我才萌生出做‘微商’的想法。”全職媽媽“萱萱媽”開“私人廚房”僅半年不到,如今已成為日銷過千元的“微商老闆”,並且還有不少的代理跟著做。

“健康的、私人訂製、無添加、加上優質的農家食材,是“私房美食”走紅的重要原因。“很多朋友感覺這種朋友圈的私房美食不是大規模生產,加上都是是熟人生意,也不會放不健康的色素、防腐劑、添加劑等,最重要的是口味比較獨特。”自稱“資深吃貨”的白領小劉這樣告訴筆者。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小編髮現,並不是所有的美食都是店主親自制作,而是宣稱親戚秘製、好友代購等。更有一些店家大肆招錄“代理商”,食品來源不明。此外,很多食品只是經過簡易包裝,就通過快遞發往同城或外地消費者,衛生情況也讓人堪憂。更重要的是小編深度調查了多家朋友圈的“自制美食”發現,這些店鋪幾乎都麼有實體店或者公司,更沒有辦理《餐飲服務許可證》。健康證、《食品衛生許可證》等,基本上都屬於“三無產品”一旦出現問題,無法取證跟追責。

我們鄭重提醒廣大的吃貨朋友還是應謹慎購買,並保留證據,以防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後難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舌尖小鎮:購買朋友圈私房美食需謹慎

不過好在新的《食品安全法》已經將網購(微商)食品納入了監管範圍,並明確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應當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依法應當取得許可證的,還應當審查其許可證。消費者通過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購買食品,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入網食品經營者或者食品生產者要求賠償。

  “國家在新《食品安全法》中明確規定對網絡銷售食品這一行為納入監管範圍,提供一個良好的法律支撐,讓執法者有法可依。如果消費者發現問題可以撥打12331進行投訴舉報。總之一句話:購買食品一定要認準包裝上的食品生產許可證標誌。

舌尖小鎮:購買朋友圈私房美食需謹慎

這是正規,資質齊全的私房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