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福州民国时代里的“王健林”竟然是他……

一提到福州,人们就想起三坊七巷。过去,不少名门望族将府邸落在此,几乎每一幢房屋都收录着故事,其中有一个豪门,是昨天提到的“电光刘”的邻居,人称民国时代的王健林!

即被称为“尤半街”的——尤恒盛家族

当时黄巷口和锦巷口的“五云楼”,“五福”,“五都”,“百货楼”还有尤信记商行,上下杭的泉裕钱庄都是在尤贤模的带领下创办的现在的万达、宝龙跟他们相比都弱爆了!!!

号称福州民国时代里的“王健林”竟然是他……

这个家族的发迹史,可真是印证了一句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尤孟彪刚开始是一个针钱小贩,但经过自己的拼搏,开办了“恒盛”丝线店。由于人品好,丝线店的生意十分兴隆,为尤家积累一大笔资本。 他的五儿子尤贤模,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直接带领尤家走向巅峰!!!

现在就跟着小编一起,来强势围观一下,这个福州民国豪门“尤半街”的发家史吧~

号称福州民国时代里的“王健林”竟然是他……

这是福州商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庞大家族,其一处老宅就曾经占据着三坊七巷里文儒坊至衣锦坊的大片位置,人称“尤半街”。这个家族富足近百年,鼎盛时期的尤恒盛丝线店、百龄行百货商店等十几家企业一度占据着福州城同行业的翘楚位置,经营者精明大胆,而又不失谋略,专人掌控着资源、零售、批发、染布等延伸业务的完整业务链,而钱庄、汇兑行等金融机构又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即使是现在,这缜密的经营思路也不得不让人瞪目。这个家族近百年跌宕起伏的生意,在组成自身繁杂冗长的家族史的同时,也被编进福州的商业发展史,同时嵌入几代老福州人关于丝线、关于百货的记忆。

尤恒盛的资本积累

尤家并非地道福州人。尤家原籍浙江省吴兴县,其祖先开始将家族迁到了福建省罗源县的鉴江,后来迁到了福州洪塘乡。明末清初,尤家又从洪塘迁到福州城内兰荷里。

尤孟彪是尤氏家族庞大产业的创始人。这个在家中三兄弟中排行第三的男子出生于清朝嘉庆年间。在尤孟彪之前,这个家族以何为生,已经没有人说得清楚。能知道的只是,尤家的家境并不富裕,尤孟彪的父亲很早去世,之后的尤家生活陷入困境。不久,尤孟彪辍学去了福州春育亭缫丝铺子学艺。因为勤奋钻研,学到了一套好手艺。没过几年,这个年轻人就在南街安民巷口摆了个丝线摊子谋生。

据说,尤孟彪制售的丝线质量优良,人又和蔼可亲,生意也做得一帆风顺。在积累了一些钱后,便开了一家尤恒盛丝线店。这家店最早是设在文兴里,后来因为业务发展,又迁移到了安民巷口。据尤家后代回忆,这家店开业约是在清朝嘉庆年代后期。

尤孟彪的生意因为其不错的为人和公道的经商方式,发展得顺风顺水,态势良好。尤恒盛丝线店刚开始只是做零售业务,不久便业务繁盛。据说,每天还没开店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农民和刺绣制花的手工业者在门前等待开门,这种盛况一直传到尤家第四代才逐渐减少。

好生意让尤恒盛的资金很快就得到积累。当时,尤孟彪曾用剩余资金和一个名叫刘文灿的,在南街开过一家鼎盛布店,还和一个叫许长康的合开了一家盈丰钱庄,后来因为兼顾不过来,让给了刘许两家,以集中精力经营丝线生意。

这样,尤恒盛的生意很快从零售发展到了大宗批发零售业务,批发地区一直扩展到闽中、闽东、闽南各县。而营业的兴旺,更加速了尤恒盛资金的积累。

号称福州民国时代里的“王健林”竟然是他……

二代房东的人事变化

1817年,30岁的尤孟彪结婚。这个晚婚的父亲陆续有了五个儿子:贤赞、贤良、贤坡、贤建、贤模。

贤模出生不久,尤孟彪去世。之后,尤恒盛业务由长子贤赞接替;二儿子尤贤良中举人之后开始热衷于功名不问业务,尤家的公用商业便由他的儿子庆钊参加;三儿子贤坡、四儿子贤建也都参与店里的经营管理。但最终将父业发扬光大,把尤家商业推向黄金时代的是五儿子尤贤模。

尤贤模从小就在店里跟着大哥勤学苦练,学到了一整套的丝线加工技艺,而且熟悉到只要用鼻子一嗅、手指一捏,就是闭着眼睛也能判别出丝的产地、品种以及质量的好坏。

尤贤模兄弟为谋求尤恒盛业务的扩展,首先运用丝线染色加工的基础以及资金增长的能力,扩展了代客染布、殡殓用的刺绣寿衣、棉纱、棉布、药材南北货等业务。针对逐渐多起来的业务,尤贤模兄弟重新进行了分工:老大贤赞总管全面,店后批发业务由老三贤坡管理,丝线业务由老五贤模管理。不久,贤赞双目失明,贤坡、贤建又相继去世,尤恒盛的人事又由贤赞主持重新进行了分工:店后批发业务由贤模管理,丝线业务由贤良之子庆钊管理。

频繁的人事变动多少让尤恒盛的发展受到牵连,据说,尤家家业在这段时间无明显长进。

号称福州民国时代里的“王健林”竟然是他……

临危掌舵的尤家五房

几年后,全面掌管尤恒盛的尤家长房贤赞去世。尤家家业不得不再一次进行洗牌。

此时,尤恒盛丝线店是尤家家业中利润最多的,店里的事务在庆钊死后转给了他儿子德建,也就是尤家第三代中最早担任重任的男子,但由于他的经营作风是坐等丝贩上门。可天下哪有白掉的陷阱?不久,尤恒盛丝线店的货源日渐减少,门庭若市的盛况不再,经营甚至出现了欠负。

作为尤家五房的尤贤模,深深担忧着尤家祖业,便接过了负债累累的尤恒盛丝线店。他继承了父辈诚信基因,做生意讲究货真价实,很快就重新获得了顾客的信任,亏损局面好转,并逐渐拓展到了其他业务上。这段时间,贤模加强了院内后进尤祥记批发业务,开设了燃料加工厂、五云楼百货店、五都百货店。除了将家业从困境中扶上正轨之外,尤贤模还将自己的四个儿子:庆潮、庆桐、庆棪、庆樨培养成了尤家事业能干继承人。

据史料记载,在贤模退居二线时,尤家的五都百货店就开始由四子庆樨管理,三子庆棪则坐镇尤恒盛老店。而这两家企业,在当时的福州,都是家喻户晓的名牌商店。

在善于经营的尤贤模指导下,清朝末年,尤家又在上杭街开设了一家尤信记商行,由他的四个儿子合伙经营,庆桐负责管理。据史料记载,该行仅在1911年就赚得利润10万元。1920年代初,庆潮四兄弟又在上杭街开设泉裕钱庄,发行台伏票,不久在潭尾街及南街开设泉裕分庄。当年钱庄发行的台伏票票额,一般都达到30万元,利息按1.65分计算,一年仅利息收入就有四万多元。传说当年尤贤模派下四兄弟的全部财产约有200多万元,堪称福州商业巨子。

号称福州民国时代里的“王健林”竟然是他……

尤家后代的享乐主义生活

尤家传到第三代,家业已经相当庞大,丰厚的财资让尤家子孙们过着衣食无忧的优裕生活。在一个巨商家族,后辈享受已有的物质生活并无过错,但正常享乐与玩物丧志之间似乎并无明显界限。“富不过三代”的中国俗语,尤氏家族亦未能幸免。

尤贤模二子尤庆桐,人称尤十五,掌管尤家家业期间,一边为公房积累资金,一边也为自己积累了相当雄厚的私房财富。当时,尤贤模派下四房公房财产的分配规定是:每年一个企业所得纯利均分为五份,四房各取一份,剩下一份分给管理这个企业的当事人作为酬劳。也就是说,管理企业的这一房,在企业年终分红时,可以得到全年应分额的40%。由于尤庆桐管理的企业多,所得的也多,加上私房生意,个人财产十分丰厚。其长子尤德权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拉拢官吏,一夜豪赌输掉375000元,一度引起尤家泉裕钱庄发生挤兑风潮。尤庆桐则是一边掏私囊帮儿子填补公房亏空,一边怕儿子出事,登报与其脱离父子关系,并把私有财产划出30万元,平分给四个儿子,每人75000元,尤德权则分文不给。

据说,这脱离父子关系的一招确有些未雨绸缪的意味,为尤庆桐避免后来尤德权在福州二次沦陷时期当汉奸的牵连关系

号称福州民国时代里的“王健林”竟然是他……

此图为网络配图,与本文历史内容无关

终结于第四代的尤恒盛

按早年传下来的尤家家规,参加公房企业管理的子弟是不能另外经营自己的私房生意的,但到了尤家第三代,此规已经缺乏约束力。

此时的尤家虽然还共同经营一些产业,但各方早已是“同床异梦”。不久,以尤庆桐不愿合营为导火索,尤家各房先后同意分别把企业折股自营或者改组合营。此时,尤庆樨派下先后在东街口开设的锦盛绸缎店与锦新绸布店,也只剩下锦新布店一家。因为这段时间尤家不少企业相继歇业,福州城内曾一度疯传尤恒盛倒盘。

实际上,尤家的颓势至此已在劫难逃。

由于尤氏家族几次的分家,早已人心涣散。加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尤氏企业受战争影响,逐渐走下坡路,尤家的年轻一代中不少为避征壮丁纷纷弃商从政或避居异地。此时的老东家庆棪、庆樨等思想保守陈旧,竟然主张将所有金银首饰兑换成钞票放在店里,就连企业营业收入,除去用于进货的部分也都被换成了现钞,结果抗日战争时期,物价猛涨,法币贬值,尤家换存的那些钱币很快就消耗一空。

至解放前夕,曾经经营着十多家企业、拥有资产200多万元的尤家,只剩下百龄一家,而且,这唯一的一家企业也已摇摇欲坠。曾经显赫一时的尤家五房在衰败后,有的子弟甚至穷困到了极点。

1956年,百龄百货商店被列入福州第一批公私合营企业名单,尤庆潮的儿子尤德钤被任命为福州市百货公司副经理。

号称福州民国时代里的“王健林”竟然是他……

不过,现在的尤氏民居还有一个“新名字”。2017年9月,福州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正式开放,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福船曾经从福州扬帆出海,穿梭于各国之间,联通起中国与世界。

感兴趣的鱼粉儿,逛三坊七巷的时候,可以进去走一走,瞧一瞧嘞~

号称福州民国时代里的“王健林”竟然是他……

号称福州民国时代里的“王健林”竟然是他……

号称福州民国时代里的“王健林”竟然是他……

号称福州民国时代里的“王健林”竟然是他……

文字来源:《福建往事:16个福州家族的百年家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