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進入逆全球化時代嗎

我們已進入一個全新世界: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全球化受到抨擊。

我們已進入逆全球化時代嗎

普遍的看法是,唐納德•特朗普破壞了全球貿易體系。他在有關處罰中國問題上反覆無常,開啟了與盟國的關稅戰,甚至促使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預測,七國集團(G7)可能會變成“G6+1”。

除此之外,認為一旦特朗普下臺,多邊主義就會以某種方式再現的想法是天真的。事實上,特朗普是問題的症狀、而非原因。雖然他的政策突變成為頭條新聞,但真實的情況是,多邊貿易體系承壓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種壓力來自全球經濟的深層結構性變化(即中國崛起)、向數字經濟的轉變以及這兩樣變化對經濟和政治的擾亂。

即使特朗普明天下臺,現在的美國也沒有人可以憑藉“讓我們回到上世紀90年代”的競選綱領去競選總統並取勝。自由貿易和全球化在美國(以及歐洲和眾多發展中國家)普遍受到抨擊。

想想美國國內對特朗普與中國電信公司中興通訊(ZTE)達成和解的政治反應吧——美國商務部之前禁止中興在美國開展業務。當美國政府上週取消禁令、代之以10億美元罰款的時候,包括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副主席馬克•華納在內的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都表示了強烈不滿——華納強調中興通訊仍然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華納還向Twitter和谷歌(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發送了信函,要求瞭解它們與中國的數據共享合作關係,此前有消息稱,Facebook允許包括華為(Huawei)在內的眾多中國組織訪問用戶的非公開數據。

當不僅保守的民族主義者,連親商的自由派人士都對貿易問題嚴陣以待的時候,你知道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將導致至少三大轉變。首先,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之間的聯繫將會更加緊密。美國國會現在正在審議一項議案,該議案將會擴大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審查的交易範圍,不僅包括內部併購,還將包括美國公司的對外投資。這顯然是控制美國和中國之間資本流動的一種方式。這並不意外;每當有新的大國登上貿易舞臺的時候,CFIUS的審查範圍通常都會擴大。

在這個民族主義更為盛行的世界裡,我們不僅會看到資本流動和金融體系被用作武器,還會看到反壟斷政策被用作武器。例如,民主黨當權的政府很可能同樣會出於美國必須在5G技術方面保持競爭力的理由,禁止新加坡芯片製造商博通競購美國半導體公司高通。據IHS Markit估計,中國的中興通訊和華為已經在全球移動基礎設施市場中佔有41%的份額。根據研究公司龍洲經訊最近的一份報告,只有兩家非中國企業——歐洲的諾基亞(Nokia)和愛立信仍然是該市場活躍的大型參與者,而華為的研究預算超過兩者的總和。

我們已進入逆全球化時代嗎

在一些市場上,中國產品無處不在。正如美國國會一位工作人員向我指出的那樣,特朗普禁止美國公司與中興做生意是不切實際的;替換掉全球供應鏈中的中國設備將需要花費數月乃至數年時間。

美國擔心中國在高科技領域不斷增長的競爭力會威脅其生存,這可能會導致其加大本土化,甚至導致將高科技產品和服務貿易按區域分隔開的“分裂網”。今年4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通過了讓美國公司很難購買華為設備的法規。美國兩大黨派都在加大政治施壓,要求讓中國手機制造商更難在美國零售產品。與此同時,華為正在裁減美國員工,並且只有一家大型美國企業(在印度生產智能手機的Flex)是華為的供應商。

隨著公司適應這種保護主義格局,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鑽監管空子的行為和企業參與的政治交易。既然中興已經獲准在美國經營,那麼眼下值得密切關注的是中國官員原本暫不放行的高通收購荷蘭電信運營商恩智浦的交易能否成行。或者,我們能否會聽到美國國有化5G網絡的消息。又或者,馬克龍能否實現他關於人工智能的國家產業政策計劃的構想。

我們已進入逆全球化時代嗎

無論如何,與我交談的大多數美國公司正在縮短供應鏈——這不僅是因為感知到政治風險增加,還因為能源價格上漲、滿足客戶即時產品需求的願望,以及千禧一代人對來源於本地的商品的偏好。

其中一些影響——比如為當地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可能相當積極。這些沒有一個是跟特朗普綁定在一起的。這是一個全新的貿易世界。這些挑戰和機遇在特朗普這一篇翻過去後還將存在很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