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讀要做到「惜時」與「用巧」

善讀要做到“惜時”與“用巧”

面對浩如煙海的書籍,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在生活節奏極快的今天,因此,善讀書顯得更為重要。做到善讀,就需要在“惜時”和“用巧”上下功夫。

善讀之人都是善於利用時間的人,漢代學者董遇提倡“三餘讀書法”,即“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充分抓住這三種空餘時間讀書,定有收效。而歐陽修“馬上、枕上和廁上”的“三上讀書法”更是惜時的典範。董遇讀書“不拘何時”,歐陽修讀書則“不拘何地”,兩者都是忙裡偷閒、見縫插針,抓住點滴時間。一個人只有做時間的主人,惜時如金,才能達到日積月累的效果。

諸葛亮羽扇綸巾、滿腹經綸,讀書並沒有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的作息。他讀書只“觀其大略”,從大處著眼,從細部入手,在過濾雜質的基礎上,萃取出精華和本質的東西;再從細節中超脫出來,然後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重新認識細部。用巧用到位,效果自然來。

善讀要做到“惜時”與“用巧”

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不僅詩書畫堪稱“三絕”,在讀書方面也頗有見地。他提出“讀書要求精求當,當則粗皆精,不當則精皆粗”“讀書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運矣,徒多徒爛耳”。鄭板橋的“精當”之說告訴人們,讀書是要有選擇的,“精”就是要懂得取捨,不能撿到筐裡都是菜,抓到什麼讀什麼。“當”的標準要因人而定,對現代人來說,既要思想境界提升上有益處,也要在工作學業上有幫助。

讀書方法要與個人職業、興趣、習慣相宜。會選擇就是會用巧,如果不加選擇,不僅浪費時間和精力,於學業事業無補,還可能對身心有害。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在有限的生命裡去遨遊知識的海洋,需要我們汲取古今名人的讀書方法,方法得當,掌握技巧,不僅減少讀書的枯燥,增加讀書的趣味,更能減少腦力的消耗,提高學習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文原載於《中國紀檢監察報》,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