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官方總結:5月朋友圈十大謠言

不知不覺,5月份馬上就要結束了,微信官方也及時整理了本月朋友圈的十大熱傳謠言。

大家隨時擦亮眼睛,提高防範意識,不要上了別人的套。

微信官方總結:5月朋友圈十大謠言

1、吃小龍蝦身體會長蟲

謠言類別:失實報道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近日網絡流傳一則從手臂夾出一條又一條的白色蟲子的視頻,視頻中還配有“常吃小龍蝦的結果”文字。

真相:

網傳視頻實際為國外一名年輕女子日前赴中南美洲進行生態工作,遭到馬蠅叮咬手臂,蛆蟲寄生皮膚內,醫護人員從其手臂中夾出白色蛆蟲事件,並非吃小龍蝦導致。

此外,專家表示,小龍蝦體內確有寄生蟲,但只要烹飪方式得當,寄生蟲可以被殺死,所以,煮熟的小龍蝦可放心食用的。

不過要避免食用小龍蝦頭部,因頭部含肝臟、胃、腮等器官,容易散發很多汙染物,包括寄生蟲。

另外,食用小龍蝦需確保其完全熟透,並儘量選用活蝦進行烹調食用,因為小龍蝦死後很快腐爛,會分解產生組胺等有毒物質,滋生有害病菌。

點評:

“小龍蝦是蟲子”、“日本人不吃小龍蝦”等等,這些年小龍蝦背上了一個又一個的“黑鍋”。所謂人紅是非多,原來蝦紅了是非也不少。

微信官方總結:5月朋友圈十大謠言

2、空姐遇害真正原因是叫了拼車後不允許司機接其他人,與司機發生爭執

謠言類別:失實報道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這個就是21歲的女空姐生前與司機發生爭執的視頻,殺人原因並非網上傳的強姦殺人。而是她自己叫了拼車後不允許司機接其他人。從而發生爭執,導致司機氣憤不已而產生殺人動機。

真相:

此為蹭“空姐順風車遇害案”新聞熱度而製造的惡劣謠言。

根據官方報道,“空姐順風車遇害案”事件經過為:

●5月5日23時53分許受害人乘坐滴滴順風車後失聯。

●5月8日早上八點多警方證實其已遇害,確認被性侵併且身中數刀。

●5月12日上午10時許,鄭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發佈,警方在鄭州市西三環附近一河渠內打撈出一具屍體,經過DNA比對確認系殺害空姐的犯罪嫌疑人劉某華。

而這個網傳的“空姐真正死因”的視頻中,只要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漏洞百出:

1)、視頻裡車窗外陽光明媚,而實際案件中受害者當時是深夜打車;

2)、根據官方報道,受害者乘坐順風車失聯遇害,後確認為被性侵及身中數刀,並非拼車,也不是因與司機因乘車人數問題產生爭執而導致被害;

3)、案件中空姐與司機一個是河南人,一個是山東人,網傳視頻中的男女主角有明顯南方口音;

點評:

利用悲劇事件、刻意製造所謂新聞反轉,編造謊言抹黑受害人消費他人災難的行為,遠比災難本身更惡劣,行兇者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希望逝者安息吧。

微信官方總結:5月朋友圈十大謠言

3、缺維生素B2會致癌

謠言類別:失實報道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北京大學醫學部聶松青教授推薦文章“維他命B2缺乏的嚴重性”主題:流行病學認為癌症具有遺傳性,這其實是個錯誤的結論。

真正的原因是,父母與子女在飲食結構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嚴重缺乏維生素B2是致癌的根本原因。其次,我們必須想辦法每天從食物中進行補充B2。

用於預防和治療維生素B2缺乏症,如口角炎等。當人體用來預防時,這個用量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身體已經有了明顯的症狀,那麼這個用量是明顯不夠的,必須要一次4-6片,一日3-4次。

有些人就是因為用量不夠,覺得服用維生素B2沒有用,從而耽誤了病情。複合維生素中所含的B2遠遠不能滿足人的日常需求,必須單獨補充維生素B2。

真相:

專家解釋,維生素B2主要功能是與物質代謝有關係,比如說促進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葡萄糖,還有一些能量物質的代謝,例如蛋白質和脂肪,能量物質代謝中起到重要作用。

但目前並沒有直接證據表明維生素B2的缺乏與癌症腫瘤發生有關,癌症發生的原因很複雜,與環境、食物、生活習慣等息息相關,不能光強調某一種因素。

雖然維生素B2對人體來說很重要,但作為一種微量營養素,並非為無限量推薦。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關於維生素B2的推薦量,成年男性1.4mg/天,女性1.2mg/天,過量攝入維生素B2會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或利用,長期過量攝入也會產生副作用,對身體造成危害。

只有營養不良的病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因無法從飲食中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才需要服用保健品作為營養補充。正常人從食物中攝取就足夠了。

點評:

藥品就能防治癌症的,都是忽悠人的,均衡營養才是最可行的防癌措施。

4、大蒜可以檢測地溝油

謠言類別:失實報道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視頻裡一男子將食用油倒進兩個不同的杯子裡,然後將大蒜切成六薄片,每個杯子各放三片,浸泡10分鐘後,其中一杯油裡的大蒜髮黴變色,視頻男子稱是因地溝油含有大量黃麴黴素,所以大蒜會發黴變色。

微信官方總結:5月朋友圈十大謠言

真相:

網傳“地溝油裡含大量黃麴黴菌,將大蒜放地溝油裡會發黴變色”的大蒜檢測地溝油方法並不科學。大蒜能否驗出黃麴黴素目前也尚無研究。

地溝油是指重複使用已經倒入地溝的油品。專家表示,因為種類、成分非常複雜,國家目前對地溝油的檢測尚在研究中,暫無統一測試標準。

雖然某些地溝油可能含有大量的黴菌、細菌等成分,但在無法確定裡面有哪些有毒物的前提下,像視頻裡這樣的測試方法,通過從大蒜是否變色來檢驗地溝油是不可能的。比如,辣椒油也會使大蒜變色。

點評:

防範地溝油目前最可行的方法,還是儘量選擇有信譽的餐館,使用知名品牌用油烹飪。

5、人造假雞蛋流入市場

謠言類別:失實報道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最近,一個“人造假雞蛋”製作過程的小視頻在朋友圈瘋轉。兩個戴著袖套的人不斷從盆中撈出白色膠狀物質,塞入準備好的透明模具中,而一旁放置了不少已製作完成的“假雞蛋”。

微信官方總結:5月朋友圈十大謠言

真相:

該視頻實際是在製作一種供人惡搞的玩具雞蛋,並非傳言所說的“假雞蛋冒充真雞蛋流入市場”。

通過視頻畫面中疑似塑料的透明外殼和右下角的黃色商品標籤這一信息,媒體記者在網購平臺上搜索到相關仿真玩具雞蛋。

對比兩者可以發現,網上售賣的這款“惡搞玩具”——沙皮膠雞蛋,和網傳視頻中的“假雞蛋”一模一樣,連使用的標籤都是相同的。

那麼,是否會有人將仿真玩具雞蛋冒充真雞蛋來售賣呢?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首先,根據這款商品介紹來看,玩具雞蛋的外部為塑料硬殼,內部由沙皮膠填充,這種物質有淡淡香味,且手感柔軟,不會粘在手上。

如果真的流入市場,人們很明顯可以分辨出這不是可食用的雞蛋,更不會上當受騙。

點評:

目前市場上每個雞蛋約0.5至1元左右,而網購平臺上,這種玩具雞蛋的單個售價就要3元左右。

商家肯定不會在明知虧本的情況下用玩具雞蛋來冒充真雞蛋出售。

6、紅衣女子幫砍價被騙50萬上吊自殺

謠言類別:失實報道

欺騙指數:★★★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這幾天,一段“女子因砍價被騙上吊自殺”的視頻在微博和朋友圈中流傳。視頻畫面顯示,一名身穿紅衣的女子爬到道路旁的一棵樹上,用一條藍色的繩索自縊,現場有大量人員圍觀,還有男子上前試圖施救。

視頻全程配有說明字幕,稱這是“貴州一女子幫人砍價,卡里50萬元不翼而飛,急得上吊!”

微信官方總結:5月朋友圈十大謠言

真相

貴州警方表示,近期沒有接到此類關於“砍價被騙50萬上吊”的報案。拼多多也對此發出聲明表示,最近有不少類似消息傳播,但經證實,因砍價上吊的說法純屬謠言。

這也不是該視頻首次被造謠了。早在去年4月,該視頻就被移花接木為上海人民廣場發生的“上吊事件”,當時上海本地媒體也做過相應的闢謠,只是現在換個謠言版本又重新流傳開來了。

其實,該視頻實際為西安街頭髮生的一起“女子街頭爬樹自縊”的事件。2017年4月13日,一名女子在陝西西安的馬路上,疑在樹上掛繩自縊,現場過路群眾紛紛衝上前將其託舉起來,最終將其成功救下,並非傳言的砍價被騙事件。

點評:

這則視頻當時西安本地多個大V博主都在微博發佈過了,實際為紅衣女子在西安蓮湖區青年路“鬧自殺”,所以不論穿什麼馬甲、發生的城市怎麼變化,“紅衣女子砍價被騙50萬上吊自殺”百分百是謠言,不要再輕信了。

7、“劉明煒”同學的高考准考證又丟了

謠言類別:失實報道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撿到一張高考准考證,劉明煒,考點在一中,請朋友們轉發,讓劉明煒聯繫這個號碼151****7258。一定幫他群發一下,這孩子一家肯定急死了。擴散,擴散,別耽誤孩子高考!

真相:

幾乎每年的5月底6月初,都會有這樣的信息冒出來。從以前的白婭倩同學,到楊雷雷同學,再到劉明煒同學。和往年有區別的是,近年高考尚未開始,准考證還未開始打印,“劉明煒”同學的准考證就“丟了”。

那麼,每年都按時出現的這種丟准考證謠言,發佈者到底抱著什麼目的呢?

台州市公安局網絡警察支隊副支隊長表示,這類消息的發佈者一般都是利用市民的好奇心和同情心,發佈諸如丟失準考證等謠言,留下收費電話,一旦市民按電話號碼回撥過去,並且按電話提示音操作,則可能掉入欺詐陷阱。

點評:

這個叫“劉明煒”的同學,你每年都在丟准考證,心很累吧…

8、吃活蝌蚪可以治病

謠言類別:失實報道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一段孩子在家長授意下喝活蝌蚪的視頻在朋友圈熱傳。視頻中,白瓷碗裡有七八條不停遊動的蝌蚪,家長一邊哄騙孩子是小魚,一邊一口一口把蝌蚪餵給孩子。據家長說,這可以“強身健體”。

微信官方總結:5月朋友圈十大謠言

真相:

專家表示,蝌蚪體內有一種稱作裂頭蚴的寄生蟲,活吃蝌蚪可能會導致裂頭蚴等寄生蟲感染,發生嘔吐、抽搐、昏厥、癲癇等症狀,而並非像視頻所說的“強身健體”。

此前關於此謠言已作闢謠,詳解請點擊回顧:活吞蝌蚪強身健體?

點評:

任何肉類食物生吃都存在寄生蟲的風險,還是慎重為好~

9、滿天飛的絮狀物暗藏“榆四脈綿蚜”

謠言類別:失實報道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這兩天,一些地方飄著柳絮一樣的東西。南京林業大學專家發現,其實它們不光是柳絮,還暗藏著活物小蟲子!叫“榆四脈綿蚜”,且數量非常多。容易引起皮膚過敏,呼吸道感染,小孩子容易引發哮喘!

真相:

榆四脈綿蚜昆蟲一般來說對人體無害,而且它們不會鑽到人體內,碰到皮膚也不會過敏。

這則消息早在從2015年就開始傳播了,對此,多地專家也已經進行了闢謠,稱其實這種說法是一種誤傳:

楊柳絮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我們常見的棉花類似,而榆四脈綿蚜的“絮”則是蟲體表面分泌的蠟質,二者成分和質地完全不同。

纖維素成分乾燥輕薄,因此容易飄飛,而蟲體蠟質則與蟲體結合緊密,不易飄飛。

點評:

此外,還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鑑別飛絮是楊柳絮還是活體小蟲:

用手搓一搓絮狀物,如果是蟲體,揉搓後會因蟲體破裂、體液釋放而具有潮溼感;如果是楊柳絮的話,揉搓後會如同揉搓棉花一樣,依然是乾燥的。

10、新的一輪病毒感染來了,千萬別親吻孩子的嘴

謠言類別:失實報道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不親吻孩子的嘴,不和孩子共享餐飲設備不和孩子入嘴同一個食物。新的一輪病毒感染來了,皰疹性咽峽炎,得了以後高燒40度都不退,嘴裡全是皰疹,疼的無法進食。

真相:

兒童醫學專家表示,皰疹性咽頰炎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屬於兒童常見病。

它可以通過飛沫傳播,在密切接觸的情況下的確有可能傳染,但由於大人很少感染這種疾病,因此大人親吻傳染給孩子的幾率非常小。

皰疹性咽頰炎與手足口病類似,發病時一般先是高燒,3到24小時後口腔內會起皰疹。

儘管發病比較急,但它仍然屬於一種自限性的上呼吸道疾病,家長只要遵循醫囑進行護理,一般7天左右症狀會逐漸消失,不需太過恐慌。

點評:

夏秋季確實是兒童疾病高發期。家長們在疾病高發季節應儘量少帶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場所活動,同時注意保持個人衛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