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坎坷一年

前首富如日中天之時,輕描淡寫小目標,壯志豪雲“要讓上海迪士尼20年盈不了利”。萬達“出事”這一年,不要說王健林,連王思聰都低調又乖巧。

2017年7月19日,萬達索菲特大酒店的密室裡究竟發生了什麼?外人至今未解詳情。爭吵?摔杯?發佈會的背景板將富力的名字換下又換上,這些花絮至今成為萬達與融創、富力交易的最佳註腳。

王健林坎坷一年

當日,萬達商業宣佈整體出售旗下文旅和酒店業務,總金額達600多億。其中,旗下13個文旅項目91%股權以438.44億元的價格轉讓給融創,77個酒店以199.06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富力地產。而在此前公佈的方案中,這些資產原定由融創全部吃下。

富力接手萬達酒店資產的價格比原定給融創的價格打了六折,即少了136億。這也讓富力背上了“趁火打劫”的罵名,也讓交易當日會議室摔杯的細節更顯真實。

王健林在此之前沒有這麼狼狽過。2017年之前,他已經連續三年成為中國的首富,萬達一直保持高歌猛進的姿態,萬達廣場、萬達城在國內一家接一家開工,國外的收購投資佈局涉及地產物業、影視娛樂甚至足球。

直到銀監會要求銀行系統排查萬達、海航等海外併購明星企業授信及風險,一切戛然而止。

王健林當機立斷出售了負債沉重又回收緩慢的重資產:文旅和酒店。“2017年是萬達集團歷史上難忘的一年,萬達經歷了風波,承受了磨難。”王健林後來總結到。2017年初9000億資產目標的豪邁已成過往,王健林在這一年裡失去的不只是首富的名頭。

萬達轉型

2018年的萬達年會上,萬建林除了坦誠經歷風波,同時繼續表態,將繼續降低企業負債,採用一切資本運作手段,降低企業負債。包括出售非核心資產、控股情況下出售股權、合作等。萬達將清償全部海外有息負債,計劃用2-3年時間,將負債降至絕對安全水平。

2017年後半段開始之時,王健林已經意識到,2400多億的海外投資以及萬達全球化的戰略佈局已成萬達“心病”。

王健林坎坷一年

“世紀大併購”發佈會隔天,王健林對外表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我們決定把主要投資放在國內。”

最先出售的是萬達所持的萬達·倫敦ONE項目60%的股份。這是萬達在海外的首個項目,彼時萬達曾宣稱,這是集團高檔酒店全球化佈局的開始。出售項目所得款項也確實用於償還負債,根據萬達當時公告,出售項目所獲得的款項淨額將用於償還萬達香港的貸款和利息,同時為公司物業發展項目的營運及發展提供資金。接盤方正是此前買下萬達77座酒店的富力。

此後,萬達又以約3.15億澳元(相當於19.19億港元)現金出售位於澳大利亞的若干物業項目,買方還需代澳洲公司償還債務款項約8.15億澳元。

不久前,萬達再次向獨立第三方出售萬達國際地產投資有限公司60%的股份,代價3560.93萬英鎊(約3.74億港元)。並且,買方已同意代表目標公司向公司償還債務(現時預期約1.60億英鎊,相當於約16.75億港元)。萬達可從中獲得4.34億港元的收益。

王健林在接受《財新》專訪時如此解釋賣產的原因,“去槓桿、降負債不僅是國家政策,企業尤其是大企業更應該積極行動起來。”

“世紀大併購”對於萬達而言,清償債務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這與萬達面向輕資產的路徑保持了一致。

實際上,萬達的輕資產轉型並非是從2017年後半段開始。從2015年初,王健林就宣佈萬達要開始進行第四次轉型。王健林提出,萬達要從走出大連、轉向商業地產、進入文化旅遊產業再進一步,變成一家以服務業為主的企業。他喊出新口號,“我希望三到五年之內把‘地產’去掉,變成商業發展公司或者商業服務公司。”

在2017年初的萬達年會上,王健林還曾宣佈萬達轉型基本成功。他明確提出,不僅萬達集團不是地產企業,萬達商業也不再是地產企業了。

萬達面向輕資產的轉型在2018年繼續加碼。只是在時局與政策之下,王健林的縱橫捭闔之勢收斂了不少。變賣部分重資產之外,萬達商業陸續引入新的股東。

1月29日,萬達官網發佈消息稱,騰訊控股作為主發起方,聯合蘇寧、京東、融創與萬達商業在北京簽訂戰略投資協議,計劃投資約340億元人民幣,收購萬達商業香港H股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股份。這將是全球互聯網公司和實體商業巨頭之間最大的單筆戰略投資之一。

引入新戰略投資者後,萬達商業更名為萬達商管集團,1至2年內消化房地產業務,萬達商管今後不再進行房地產開發,成為純粹的商業管理運營企業,各方將推動萬達商管集團儘快上市。這一舉措與王健林在今年年會上宣稱的戰略相符。年會上,王健林曾透露稱,新的商管集團將是萬達集團的核心企業。

加速轉型的壓力或許還來自於萬達的回A計劃。

就在最近,萬達完成了海口、紹興、柳州等7家萬達廣場投資公司,及4家區域地產公司、1家酒店管理公司合計12家公司的內部騰挪。期間,萬達將這12家公司的股東由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變更為萬達地產集團。

萬達甩賣資產包時,就有業內人士分析,出售重資產,轉型輕資產也是為萬達回A上市增加砝碼。

自2016年從香港退市後,萬達商管一直在排隊A股IPO,近期排序還又倒退了幾位。

在《萬達商業私有化投資基金推介說明書》裡,明確了萬達商業回A時限,及未能成功回A應承擔的責任。說明書顯示,萬達商業必須在2018年9月前完成A股上市,否則萬達集團或其指定第三方提供以10%每年(單利)回購(由萬達集團提供回購保證)。如未能成功IPO,扣除各項稅費後投資者預期可獲得最高不超過5.5%的收益。

此外,若萬達商業成功私有化之後未能如約在國內實現上市,萬達集團將會以每年10%向基金回購全部股權,費用前總回報約為20%,而需扣除主要費用,如利息、過橋、承諾函、2年管理費及通道管理費等開支,預計扣除費用總計約為16.5%-20%。

如今,時間已經不多了。

買家富力融創

在接手萬達77家酒店(後變為73家)之後,富力順勢成為“全球最大的豪華酒店業主”。

從始至終,富力在這筆交易中都是賺的。與萬達的這筆交易成為富力地產2017年年報中的重點書寫對象,財報顯示,公司2017年年度合併利潤同比大幅增長超過190%。增長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收購萬達酒店資產帶來的收益。此次收購也被富力定位為“在鞏固酒店發展策略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富力在財報中稱,二零一七年最重要的業績回顧,當為按賬面淨值大幅折讓收購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的酒店資產。財報顯示,此次併購中,每間酒店支付的簡單平均價格約為人民幣2.55億元,其價值遠遠低於本集團現有每間酒店的成本人民幣4.3億元。

王健林在交易之初就表示,“放眼全球,這樣低價的收購機會百年難遇。”

目前,多數萬達酒店的名稱前面已經冠上了“富力”的名字,改稱“富力萬達**酒店”。

這次“世紀大併購”不是融創、富力與萬達合作的終點。此次交易一個月後,富力又和中渝置地聯合接手了萬達集團此前欲在英國倫敦購入的九榆樹廣場地塊。再加上富力前文所述富力接手的萬達·倫敦ONE項目股權,富力在三次接手萬達的項目上累計斥資約228億元。

相較於富力,融創接盤13座萬達文旅城遠沒有想象中順利。

王健林坎坷一年

2017年10月11日之前,13座萬達文旅城中的8個項目就已經完成資產交割,但另外5個項目的交割事宜卻在此後屢次延期,一直拖到6月底才交割完畢。

這其間波折很大一部分來自地方政府關係。有媒體報道稱,在萬達、融創達成最終交易協議三天之後,王健林前往濟南市拜訪相關領導。目前,看來,雙方關係或已捋順。6月22日,濟南歷城潘田片區出讓13宗萬達城二期用地,最終濟南萬達城建設有限公司以底價58.17億元攬下。

融創公告中稱,13個萬達城91%權益對應的淨資產公允價值約為人民幣670億元,高於本次交易的438.44億元的代價。也就是說,融創稱僅此次交易即獲利213.56億元,承擔酒店資產折讓多付的140多億也算賺了回來。

不止於此。融創收購萬達文旅通函中顯示,截至去年底,13個萬達文旅結算收入355億,收入增長90%,稅後利潤52億,增長150%。

對於與大連萬達商業就13個文旅項目的合作,融創在2017年年報中稱,這一合作高起點完成了文旅板塊的佈局,未來將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高品質文旅地產運營商之一。再進一步,融創表示未來將成立文旅集團。

在融創的業績發佈會上,孫宏斌除了談及與樂視的糾葛,也提到了投資萬達文旅城的事宜,“文化是詩,旅遊是遠方,我們投資(萬達文旅項目)的是詩和遠方。”

相較於富力與萬達的地產項目交易,融創與萬達的合作則要更為深入。

今年5月,融創出資人民幣95億元或者等值港幣,購買大連萬達商業股東持有的約3.91%的股份。與此同時,融創與萬達在文旅產業方面的繼續進一步合作。

此前一個月,萬達出售給融創資產包中的青島東方影都城開業了。王健林與孫宏斌共同現身,不過,5年前啟動儀式上星光雲集的盛大場面,已成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