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不富、村容不改我誓死住大棚

作者:临西县修枣科村党支部书记 修 华

2005年10月,我们修枣科村的班子瘫了。乡党委书记找我谈话,让我回村当支书。当时,我是乡财政所的现金会计,爱人在家种地,父母退休住在县城,小日子过得挺滋润。一听说回村,老人不同意,爱人也反对,都劝我别蹚村里的浑水,过点消停日子。乡党委书记反复做工作,我也有临危受命、干番事业的冲动。说服家人,毅然回村当了党支部书记。

回村后,我跟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反反复复聊。大家都认为,村里没大矛盾,根上就是一个“穷”字,越穷越乱,越乱越穷。找到病根,对症下药,我们决定搞大棚菜,让大伙儿把精力和劲头聚焦到发展上来。我自掏腰包,领着23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寿光学习。回来后人人都说好,就是不敢种。我拿出所有积蓄,请来寿光技术员,带头建了3个大棚。一茬下来,每个棚就赚5万多。村民一看行,第二年一下子建起了28个棚。这个事对我触动挺大,当支书,既要想在前,又要干在先,才能把群众的劲头鼓起来。

没两年,我们村的大棚菜,雨后春笋般发展了起来。但管护不够、竞争无序的问题也出来了,我牵头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家选我担任理事长,规范生产管理,抱团市场竞争。为当好家、管好事,2008年,我在棚区盖了简易房,把家搬到了这里,孩子送到县城奶奶家,我们两口子一住就是10年。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冰冷难耐,远离街坊四邻,生活十分清苦。但我住在棚区,大伙儿就有定心丸。

2009年11月11日凌晨,一场暴雪突然降临。看着雪越下越大,我赶紧给大棚户打电话,召集大家起来上棚扫雪。当时我就想,绝不能让这场大雪压塌任何一个棚,压塌我们刚刚起步的希望。雪下了3天3夜,我们就扫了3天3夜。50年不遇的大暴雪停了,不少地方的大棚几乎全被压塌,我们村的大棚无一受损。棚虽然保住了,可有些没来得及准备棉被的棚,黄瓜苗却冻死了不少。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我把面包车的后座拆了,自己开车跑寿光,800里路当天来回,连续跑了4天,为农户买回新苗补栽。这年冬天,冀南不少蔬菜大棚几乎绝产,我们的收入却翻倍增长。

有了产业,聚了民心,我们开始向脏乱差宣战,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工程。我们村原来规划不好,街道七扭八歪,路边私搭乱建。经村“两委”班子商定,先拆掉违建,再取直道路。村民对个别人乱占宅基意见很大,我带头去做工作,反反复复怎么都不行。一天,我带着村干部一起去,他儿子看这阵势,吵吵闹闹,越说越气,冷不丁一拳砸向我的后脑勺,我一下子瘫倒在地,人事不知。在医院醒来后,村干部和家人要把打我的人送到派出所,我说:“算了吧,还是我们的工作没到家!”这个村民被感动了,带着儿子到医院向我道歉,让出了宅基地。

2012年,修村里的棚区公路。一户村民就是不让占他地边,动员亲戚朋友也不行。他就认一个理:修路是好事,但不能占我的地。思来想去,我决定用家里两亩半的自留地,换他这块一亩的斜尖地。老母亲说什么都不让换,念叨着说:“那里有咱家的祖坟,你爷爷、你爸都在那儿,换给了他,我以后去哪儿!”我跪着说:“娘,华子不孝。没这块地,路修不通啊。”母亲知道我的脾气,最终还是同意了。

这两年,村民建大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已建成了800多亩。为搞好配套、跟进服务,我拿出30万元积蓄,又跑乡到县寻求支持,修了6公里田间路,铺设了1万多米地下管道,还购买了发电机组。蔬菜种植规模大了,产量高了,销路又成了问题。我又垫资30多万元,在村边大路旁建起了专业批发市场,与安阳、邯郸等地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2013年10月,有5个贫困户想建大棚没资金,我用个人工资卡和老母亲在县城的房产抵押贷款45万元,帮助5个贫困户建起了大棚,两年实现了脱贫。

我曾向大家许诺,村民不富、村容不改我誓死都在大棚住。看着老百姓一天天富起来,村庄面貌一天天好起来,我计划着早点搬回家里,带着大伙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再创佳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