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最早的公園已有90年 見證百年革命歷史

鄭州最早的公園已有90年 見證百年革命歷史

鄭州的年輕人,也許只知道碧沙崗是一座公園。但60歲以上的老鄭州人,稱這裡為“老馮義地”。其實碧沙崗不僅是鄭州市建園歷史最悠久的公園,更有著一段碧血丹心的歷史。這裡完整地見證了鄭州的革命歷史,從恢宏的北伐戰爭,到中原大戰,再到抗日戰爭。

鄭州最早的公園已有90年 見證百年革命歷史

當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90年前,這裡卻是鄭州城西4公里的一片風沙彌漫的沙丘。今天的碧沙崗,當時是鄭州以西4公里處的一個黃土崗,當地人叫它白沙崗。因常年風沙遂形成沙丘,寸草不生。1928年春,為了安葬北伐戰爭中陣亡的官兵,馮玉祥在此取“碧血丹心,血殷黃沙”之意,命建造陵園並將陵園命名為“碧沙崗”。陵園內還修有紀念亭,亭中央立有一塊漢白玉石碑,正面刻著"碧血丹心"4個大字,是馮玉祥親筆所書。石碑背面刻的是馮玉祥撰寫的《陣亡烈士紀念碑碑文》,今日讀來仍然擲地有聲。

鄭州最早的公園已有90年 見證百年革命歷史

馮玉祥是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他主政河南時,曾把鄭州的廟李村改為中山村,大孟寨村改為三民村,五龍口村改為五權村。但只有他親題的“碧沙崗”的名字留存下來了,字體渾厚剛勁。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碑亭,在全國保存下來的也僅此一家。

鄭州最早的公園已有90年 見證百年革命歷史

1945年,又建了兩座亭子和一座紀念塔,正面鐫刻著“抗日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樣。1994年,在“抗日烈士紀念碑”原址上建起了現在“北伐戰爭紀念碑” ,聶榮臻元帥題寫了“北伐陣亡將士永垂不朽”10個金色大字。

鄭州最早的公園已有90年 見證百年革命歷史

現在碧沙崗公園內繁花似錦,綠草如茵,翠柳依依,古柏參天。春有桃李,夏有牡丹,秋有桂菊,冬有水仙。但在你閒暇之餘覽美景逛公園之際,不妨用另一種心情緬懷一下這段碧血丹心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