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最大藩王府——西安“秦王府”是如何消失的?

明初,为巩固王朝统治,朱元璋将除太子之外的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分封在各地为王,其中次子朱樉被分封到西安,拥重兵驻守陕西,拱卫西北边疆,号秦王。

年少的秦王,宏大的王府

朱樉,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朱樉被册封为秦王,时年14岁。八年后,22岁的秦王朱樉来到陕西就藩,所住之地便是秦王府。

为迎接秦王的到来,早在七年之前,秦王府城的修建便在长兴侯耿炳文、陕西都指挥使濮英的主持下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秦王府城的位置大致在今西安城东北部,新城广场一带,这里自元代以来,便是陕西诸道行御史台署所在地。

到朱樉来西安时,秦王府城已经完全竣工。新建的秦王府城号称宫墙十里,气势恢宏。王府东西窄,南北长,内外两重城垣拱护。外侧城墙为“萧墙”,周长9.3公里。内侧城墙为“砖城”,周长5里。内外城墙之间是一条碧波荡漾的护城河,河水由浐河引入。

明代最大藩王府——西安“秦王府”是如何消失的?

按照明藩王府的建制,秦王府城内按照南北中轴线大致分布有祭祀、宫殿、园林、生活四大区域,砖城与萧墙之间的外围地区还布设有众多官署和部分王府军。据明人记载,宫室数目在八百间以上。

秦王作为明代北方边疆受封的藩王之首,秦王府的规模也在各藩王府中首屈一指,城墙高厚、城河深广、宫室众多,可与明在南京的宫城媲美。

因王府修建,西安城在元代基础上扩大一倍

前面说到,秦王府城规模宏大,根据陕西通志记载,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由于元代西安城(奉元路城)规模狭小,占地仅5.2平方米,要想在城中修建一座大王府城,西安大城就得扩建。

秦王府地处西安城东北部,为了使秦王府成为西安大城的中心,兴建秦王府城之时,西安大城也开始向东与北两个方位拓展。从西安城墙的修建历史中,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西墙和南墙仅在原唐代皇城城墙基础上增修,东墙和北墙则是在明代扩城过程中新建的。

扩建的西安大城面积为11.32平方公里,较元代老奉元路城扩大了一倍,与新建的秦王府城形成了“城中有城”的格局。

明代最大藩王府——西安“秦王府”是如何消失的?

从“最大藩王府”到灰飞烟灭

如此气势恢宏的秦王府城也难逃被历史车轮碾压的命运。明末,李自成攻陷西安,第十四代秦王朱存枢被俘,建藩273年的秦藩国灭亡。清顺治初年,清兵入西安,秦府外城萧墙被拆毁,原秦王府易名为“满城”,由八旗驻防军和家眷居住。

此后,“拆拆拆”愈演愈烈,清雍正年间,西安都城隍庙毁于火灾,时任川陕总督年羹尧拆除明秦王府的木料砖石修建城隍庙、广仁寺、东岳庙等庙宇。乾隆年间,秦王府的内城又被开辟为“八旗校场”。到辛亥革命时,秦王府已被夷为平地,仅剩下内城城墙。

1921年,冯玉祥督陕时,在明秦王府旧址重建新城,拆掉了秦王府内城城墙的包砖,用于修建“新城大楼”,也即今天的“西安事变”旧址、陕西省政府“小黄楼”。

明代最大藩王府——西安“秦王府”是如何消失的?

碑林门口的这对铜狮子是当年秦王府的遗物,后被存放到了碑林文物仓库

明代最大藩王府——西安“秦王府”是如何消失的?

明秦王府内城城墙残址

而今,明秦王府旧址成为陕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陕西省政府东西两侧的皇城东路、皇城西路和新城广场南侧,秦王府内城“砖城”的部分城墙还赫然矗立着。2003年,明秦王府城墙遗址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闹市里的斑驳土墙成为明秦王府曾经存在的最后见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