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总量控制进入关键期 河南化企期待煤炭替代精准施策

本报讯 7月17日,河南省重点化工、焦化企业煤炭总量控制推进会在郑州召开。会议指出,河南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已进入实施关键期。与会企业代表在对政策表示支持的同时,希望相关部门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出台更科学精准的配套政策,考虑区别对待煤炭替代。

去年7月以来,河南省先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和《河南省耗煤项目煤炭消费替代管理(暂行)办法》。“企业今后的发展只能在深加工上想办法。”河南省发改委环资处处长薛东峰在会上指出,河南省煤炭消费总量2017年比2016年下降2.7%,化工行业煤炭年消耗量6000万吨,已达峰值。他说:“从现在开始,企业要有‘天花板’概念,全省就是2.67亿吨标准煤的年消费量,超过一点也不行。以前只求过得去、不求高标准的做法已经落伍了,企业要在产业链上下功夫,高标准、严要求,力争做到行业领先。”

河南省石化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东表示,化工、焦化行业要积极做好煤炭替代工作。“政府提倡和鼓励的是少投入、高产出的行业。”苏东说,河南省化工行业年产值7400多亿元,但产品大部分是初级原材料,仍属于“大进大出”型。应该尽快建立化工行业减煤工作长效机制,从产业规划、工艺设备更新、产业结构升级等出发,制定路线图,指导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各企业也应当以削减存量和严控增量为抓手,压减高耗煤产业用煤需求,严控新增煤炭消费项目。

会上,原料煤和燃料煤在减量替代上是否应区别对待成为焦点。许多企业代表认为,河南省不少企业减煤指标的制定,是以2015年用煤量为基数,与当下实际产能有很大差距,导致正常生产难以维持。尤其是大型粉煤气化原料煤和燃料煤在控量上没有区分,企业一时难以找到合理压减办法。

也有企业提出,缺少政策支持导致落后产能退不出、先进产能没空间,急需出台煤炭减量退出机制和交易规则。建议将原料煤转化效率和污染物利用率,作为界定减煤指标依据,制定相关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工程设计阶段能效评估办法,从源头完善企业节煤节电措施;分行业制定百万元工业投资煤炭消耗定额,使企业和政府开展工作有据可依。同时,对能效高、超低排放、节能减排完成好的企业,实行梯度煤炭消减。

“我们没有退路,只能在不触及‘天花板’情况下腾挪。企业要制定符合实际的用煤计划,对标先进,采取针对性措施,找到减煤空间。”苏东说。

针对企业建议,与会政府人士表示,将委托河南省石化协会对重点化工、焦化企业进行调研,适时推出企业用能权交易制度,科学细化相关政策。(记者 耍旭祥)

链接

《河南省耗煤项目煤炭消费替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根据河南省煤炭消费总量地区分布现状、环境容量和大气污染环境排名,在保障用电行业煤炭消费项目的前提下,对非电行业新增煤炭消费项目实行地区差别政策。如对该省的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等7个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以及洛阳、平顶山、三门峡等3个重点城市,新上耗煤项目新增燃料煤总量实行1.5倍减量替代;对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和重点耗煤城市之外的其他地区,新上耗煤项目新增燃料煤总量实行等量替代;上一年度空气质量排序后三位的地区,本年度新上耗煤项目新增燃料煤总量实行2倍减量替代。

目前,在该省煤炭替代已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的重要内容。凡是新建、改建、扩建的新增煤炭消费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都要编制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或等量替代的方案,并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篇章或附件材料。对未完成年度煤炭消费减量目标的市、县,将暂停其行政区域内耗煤项目的节能审查和审批。

京津冀地区相关政策规定,原料煤按照1∶1替代,燃料煤按照1∶1.5进行替代,如果指标依然不够,只能控制基础原材料的产量。

(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化工报》,邮发代号1-44,或下载中国化工报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