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還是欣賞,仍然要用電影的角度看待這部《敦刻爾克》

2017.9.1,《敦刻爾克》終於要和國內觀眾見面了,這部電影是諾蘭導演的多個“首次”——首部戰爭片,首次真實事件改編,首次自稱是最實驗性電影,首次幾乎使用全IMAX-77mm拍攝。

抵制還是欣賞,仍然要用電影的角度看待這部《敦刻爾克》

懸疑科幻大師和著名歷史事件碰撞出的《敦刻爾克》,在一上映就取得了廣泛的好評。

抵制還是欣賞,仍然要用電影的角度看待這部《敦刻爾克》

當然,歷史事件的改編,自然而然是會有不同的聲音發出。而《敦刻爾克》不僅被許多人認為是諾蘭最平庸的電影,更是出現了很多抵制的聲音。

在美國上映前,美國的“白左”們(即西方國家中支持開放移民的人群,由於多數為白人,故稱白左)就發聲抵制該電影。而抵制的原因,更是讓人不可思議——因為整部電影完全沒有出現黑人以及亞裔、拉丁裔演員,演員全部為白人。

抵制還是欣賞,仍然要用電影的角度看待這部《敦刻爾克》

要知道,在二戰期間,英國的外籍士兵很少,因為英國的外籍士兵主要都在各殖民地進行作戰。而法國的外籍部隊雖然有很多外籍士兵,但並沒有成建制的外籍士兵兵團參與到敦刻爾克大撤退。所以要說,《敦刻爾克》中沒有出現外籍士兵是十分正常的,畢竟影片主旨並不在此。

抵制還是欣賞,仍然要用電影的角度看待這部《敦刻爾克》

在法國,也有很多抵制的聲音,最主要的是因為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撤出的士兵絕大多數是英國人,而近十萬法國士兵為了保證撤退的成功,擔當了斷後的任務,他們中大多數都陣亡或被俘。但在該電影中,斷後的這部分士兵的描述卻只是寥寥一筆帶過。所以這讓法國人民十分不爽。

抵制還是欣賞,仍然要用電影的角度看待這部《敦刻爾克》

國內也有一些抵制的聲音,這個最主要的就是因為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指揮官——哈羅德·亞歷山大。

抵制還是欣賞,仍然要用電影的角度看待這部《敦刻爾克》

這位指揮官雖然指揮了堪稱奇蹟的大撤退,但讓人詬病就是不公平——斷後的士兵都是法國人。而更讓國人詬病的是這位指揮官在後來緬甸指揮英軍與日軍的對抗時,因為仗打的不怎麼樣,又指揮了一次英軍的緬甸大撤退,而這一次被留下來殿後的,是在緬甸的中國遠征軍,最終導致了兩萬多中國遠征軍的犧牲。

抵制還是欣賞,仍然要用電影的角度看待這部《敦刻爾克》

電影畢竟是種藝術展現,像歷史電影,只要不是那種扭曲歷史、歪曲事實的,我們也不能讓其把全部的史實濃縮在其中,那就不是短短的100來分鐘能說清楚的,估計要拍個幾百集的電視劇了。

《敦刻爾克》的展現,很多也是在架空歷史上的改編,諾蘭導演在敘述這個客觀的大撤退史實時,更多的還是要展現戰爭的殘酷、人們在絕望中的堅強。還是讓電影為電影,欣賞導演所要表達的主題吧。

抵制還是欣賞,仍然要用電影的角度看待這部《敦刻爾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